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六章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崩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案例
第六章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崩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案例
背景
但当时的形势对国民党是不利的,合众社记者分析当时中国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产党的军事地位时说:“中共今日已统制华北十省大部分地区,内
蒙东部、东九省南部、华南五省之陬隅(zou yu靠边沿的地方), 长达6400千米,海岸线之3200千米,重要港口六,山脉七,丰腴平
原四。”这时,新政学系头目、国民政府文官长吴鼎昌向蒋介石建
(2)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 1945年8月24日,毛泽东进一步指出,抗战结束,和平建设 阶段开始,我们考虑同国民党进行谈判,避免内战,实现和平 建国。 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 “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 (3)中间阶级、民主党派的主张 1945年10月,民盟在重庆召开临时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建 立“中国型的民主”的方案。1945-1946年,民联、民建、民
“接收大员”有的是 官架子、枪杆子、大帽子, 还要加上那 张天师的灵符般的封门条子…… 这样,他很快就有了金子, 有了房子,
有了车子,
有了女子, 这样,他很快就通货膨胀一番,
从一个瘦子变成了不折不扣的胖子!
你瞧,此刻,我们可敬的“大员” 正从豪华的跳舞场 坐着流线型的车子, 抱着香喷喷的女子, 回到皇宫般的屋子, 脸孔上露出“最后胜利属于我们”的得意忘形的样子, 手里擎着斟得满满的杯子 面对着会唱歌的眼珠子, “亲爱的玛丽,我的‘甜心’” 你说,抗战八年, 我们怎么不该 痛痛快快地享受一下子?
背景
早在抗日战争刚结束的时候,蒋介石集团便从峨嵋山
上跑下来,抢收胜利果实;同时,大批军队也从西南隅一 拥而出,在美国人的帮助下,陆路、水路、空路,兵涌如
潮,奔赴全国各地,抢着受降,收复失地。接收官员如蚁
出巢,你争我夺,敲诈勒索,沦陷区人民称他们是“五子 登科”:抢车子、房子、金子、衣服料子和婊子,“三阳 (洋)开泰”:捧西洋、爱东洋、要现洋。
进、民促、九三学社等先后成立,中国农工民主党在1947年更
名。这些民主党派,在反对内战独裁,促进政协召开、维护政 协路线的行动上,同共产党结成同盟。
二、重庆谈判、政治协商会议
1.重庆谈判
时间:1945年8月28日-10月10 日 大致经过:蒋介石在“假和平、 真内战”策略下,1945年8月14日、 20日、23日接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去 重庆谈判。为了争取和平民主,毛 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于1945年8月 毛泽东、周恩来和王若 28日偕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与国 飞(右一)与前来迎接的国 民党代表张治中(左一)、 民党进行谈判。 美国特使赫尔利(左三)飞 赴重庆前在在延安机场。
第六章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崩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945年9月—1949年10月)
本章重点:掌握抗战胜利后的三种建国主张,国
民党召开的“制宪国大、行宪国大”,
共产党打败蒋介石的战略战术,新中国
成立的伟大意义等。【4学时】
本章内容框架 ︱
第一节 第二节
国民党挑动内战 解放区的自 卫反击 国民党南京政权的覆灭 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议道:“可邀中共领袖毛泽东来重庆举行和平谈判,共商国是,如 毛泽东来,则谈;若毛泽东不来,则是无视和平、失理之举。若谈
得成,可迫使中共交出军队,若谈不成,则共产党是破坏和平。无
论谈与不谈,我党均能争取时间,加紧部署,择机讨伐!”重庆谈 判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的。
诗歌中的“接收大员”
斯 大 林
抗 日 战 争 胜 利 后 的 国 内 形 势
2.三种建国主张
(1)国民党蒋介石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提出“国家统一,政 治民主”口号 国民党一方面逼迫或引诱共产党交出军队和解放区政权,实行 “军令政令统一”;另一方面又玩弄召开“国大”的把戏,给国民 党发动统治披上合法民主的外衣。
1945年9月,蒋介 石命令阎锡山进攻解放 区的电令
第三节
现代史上哲学、科学与文学的 发展
第一节
国民党挑动内战 解放区的自卫反击
一、战后三种建国主张的斗争 二、重庆谈判、政治协商会议 三、国民党的军事进攻与解放区的自卫战争 四、反蒋第二条战线形成 中间路线破灭
一、战后三种建国主张的斗争
1.战后美国、苏联的对华政策 (1)美国
美国在中国追求的长期 基本目标在于推动建立一 个统一的亲美政府;短期 目标是“避免共产党完全 控制中国”。
毛泽东离开延安,飞赴重庆
毛泽东在重庆期间与与蒋 介石合影
结果:经过43天的谈判,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 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一确定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双方协议 “必须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 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二确认国 民党应迅速结束训政,实施宪政,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1945年12月,美国 五星上将马歇尔被任为 总统特使,前往中国调 停国共关系。 马歇尔来华后组成的三人军事 小组张治中、马歇尔、周恩来
(2)苏联
抗战胜利后,苏联政府对华政策的长期目标是:帮助共产党发 展并最终夺取政权;短期目标是:拉住蒋介石政府,不让它成为美 国对付苏联的工具。 1945年8月14日,国民政府代表王世杰和苏联政府代表莫洛托夫 在莫斯科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中 苏 友 好 同 盟 条 约
《 双 十 协 定 》
2.停战协定的签订
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对 华政策声明,并于1945年 12月20日派特使马歇尔来 华调处国共冲突,12月27 日国共重启谈判。1946年1 月10日,国共双方达成停 战协定。由双方向所属部 队发布停战令,并规定于1 月13日午夜12点停火。 1946年初,毛泽东在延安设宴欢迎 三人停战小组成员马歇尔和张治中
罗斯福发言指出:“ 有5亿 中国人站在美国一边,这在‘紧 接着战争结束以后的时期’,是 会‘非常有用的’。”
美国政府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面临三种选择: 第一、全面干涉中国内政,甚至介入中国内战-----它不敢,因 为怕遭到舆论谴责; 第二、撒手不管中国的事情-----它舍不得,因为它已经在蒋介 石身上投了很多钱; 第三、调停国共关系,遏制中国内战,以保住蒋介石的执政地位。 美国政府权衡再三, 最终选择了第三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