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上册13课 花钟

三年级上册13课 花钟

教材分析:《花钟》是人教版(新疆专用)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按照“列举现象——揭示规律——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一天之内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最后植物学家利用花开时间的规律修建“花钟”,其做法很奇妙。

这篇说明文思路清晰,全文紧紧围绕“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这个句子展开,第 1 自然段按顺序列举了九钟花在不同时间开放,根据这个特点,可以让学生学习按时间顺序组句成段。

第2 自然段解释了不同的花在不同时间开放的原因。

以设问的方式承上启下,用“为什么”“原来”“比如”“还有的”等关联词把句子连接起来,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并在第3自然段的教学中迁移运用。

这篇课文词汇丰富,语句优美,非常适合练习朗读,在多种方式的朗读中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积累词汇,学习多样表达。

它和《金色的草地》、《小虾》等课文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突出本单元“细心观察”这个专题,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勤于思考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读“凌晨”、“舒展”、“淡雅”、“密切”等
14个词语,正确书写“钟”、“芬”、“险”等几个生字,正
确读写“芬芳”、“迷人”、“苏醒”等词语。

2、能体会“左右”、“大致”等用词的准确性;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培养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自然的习惯和乐于创造的激情。

教学重点:感悟鲜花开放的不同表达方式,学习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样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花钟的原理,培养留心观察的习惯。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多媒体出示鲜花,说感受。

(出示句子: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

学生读)
2、出示表格,根据课文第一段内容补充完整。

二、细读探究
过度:大自然真是一位奇妙的造物主,不同的花能够按时开放,这样的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其中的秘密吧。

1、讲读第二自然段
(1)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画出表示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的词语或句子。

(2)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板书:温度、湿度、光照
(3)哪些词语给了你提示:为什么,原来,我们也可以用上这些词语,连接句子。

读一读
(4)课文例举了哪种花来说明?昙花,出示图片,仔细观察,出示相关词语:洁白,又大又娇嫩,淡雅等。

学生扮演昙花介绍昙花的美貌,感受昙花的娇嫩。

(5)学习昙花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的关系,理解:“干燥”
“灼伤”的意思,补充“燥”字形近的字。

燥有很多相似的字,如:澡噪躁操。

燥、灼,都是火字旁。

干燥,没有一点儿的水分。

灼伤,烧伤的意思。

适宜:合适、相宜。

(6)创设情境,活用语言:师:昙花姑娘,你为什么不在白天开放?
生答,可联系昙花的娇嫩。

(7)课文用昙花开花举例子说明了植物开花与温度、湿度和光照的关系,这两层的意思用哪个词语连接起来?(比如)
(8)植物开花还和设备那么有关呢?(板书:昆虫活动时间)出示材料:仙人掌原生长于热带沙漠地区,那里白天气温非常高。

到了晚上六七点钟,昆虫活动开始频繁,所以,此时开花最有利于昆虫传播花粉。

猜一猜:仙人掌大致在几点左右开花?(课文中找理由)(9)句子训练:“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相吻合。

”如果要把补充的材料和这个句子连接,可以再中间加上什么词语?(“比如”)连起来读一读
(10)看板书总结,大家一起说,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2、讲读第三自然段
(1)刚开始上课文时,有些同学提出了一些问题:什么叫花钟?……
这些问题的答案同学们都找到了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自
然段,答案也许就在里边。

(2)生自由第三自然段。

(3)什么叫“花钟”?(指名回答)
同学们见过花钟吗?老师这儿收集了几张花钟的图片,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

(课件出示花钟图片)适时板书:修建花钟
(4)“这些花在二十四小时之内陆续开放。

”“陆续”什么意思?(表示前后连续不断)
(5)比一比:①你只要看到什么花开放就知道是几点钟。

②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

(生齐读)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生回答)
是的,“刚刚”和“大致”这两个词是不能去掉的,去掉后意思就不准确了。

(6)全班齐读第三自然段
三.课外拓展
1、理解做法的妙处,利用不同花不同班过的开放时间,进行实际运用板书:运用
四、总结作业
在日常生活中,只要你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认真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你也会有许多发现。

板书:

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