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合成》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
1.课程定位
《影视合成》课程是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课程内容分为两部分进行教学。
第一部分《影视合成1》,主要学习使用Premiere软件制作简单音视频,使学生具备制作简单音视频的基本方法与能力,包括音频剪辑、视频剪辑,音频转场,视频转场,音频特效,视频特效等。
学习完成之后可完成电影电视节目剪切与编辑,包括字幕制作、片头制作、电子相册及专题片制作及广告设计等。
第二部分《影视合成2》,主要学习使用After Effects软件来制作影视合成视频,使学生具备制作影视后期制作、片头等的基本方法与能力,包括基础动画、画面调色较色、抠像、跟踪、三维层、文字特效、光线特效、插件特效等。
学习完成之后可完成影视后期的特效合成、片头片尾文字、视频动画等。
本课程一般开设在第三、四学期,合称为《影视合成》课程。
本门课程是影视合成中最重要的软件部分,强调对视频进一步的处理和丰富,以达到更成熟的、可发布的画面效果。
同时为后续的《广告设计》,《影视广告》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程设计思路
《影视合成》课程设计以广告设计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服务影视处理、影视广告设计行业的剪辑及特效制作等岗位的实际需求为课程开设的依据。
以Premiere软件和After Effects软件的使用为该课程的主要内容,以模块任务为载体,以学生认知能力为标准进行课程的教学。
科学设置课程,使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和工作任务要求相一致。
教学中采取理论、方法、实践、考核四个教学模块顺序开展教学,并将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融于教学过程,通过教学让学生熟练掌握影视剪辑、编辑的流程、方法,培养灵活操作、使用Premiere、After Effects软件各项功能命令进行多种效果制作的能力。
学时数为144学时,8学分。
二.课程目标
1.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1)能够根据视频、广告目标需求开展影视片断剪辑工作;
(2)能够对视频中的各类音频进行编辑、剪辑工作;
(3)能够综合运用Premiere软件进行音视频编辑;
(4)能够根据视频、广告目标需求开展影视画面制作工作;
(5)能够对已有画面进行色彩、构图的处理;
(6)能够综合运用After Effects软件进行影视动画、特效后期合成等工作。
2.知识目标
(1)了解影视剪辑理论及软件界面设计;
(2)熟悉Premiere时间线和层设置的方法;
(3)熟悉Premiere动画设置;
(4)熟悉Premiere的转场特效;
(5)熟悉使用Premiere进行音频设置;
(6)掌握视频剪辑的方法;
(7)掌握视频音频综合合成;
(8)了解影视合成与特效制作的基本概念;
(9)熟悉运用After Effects软件各项命令、基本知识;
(10)熟悉运用After Effects软件制作动画;
(11)熟悉运用After Effects软件调、校画面色彩;
(12)熟悉运用After Effects软件进行抠像;
(13)熟悉运用After Effects软件创建文字动画;
(14)熟悉运用After Effects软件的各种插件制作特效;
(15)掌握摄像机、三维层的使用;
(16)掌握综合使用After Effects制作动画、特效合成等影视视频的处理。
3.素质目标
(1)通过参加小组活动,经历团队配合经历,尝试解决同学之间在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锻炼学生的社会能力;
(2)具备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具有团队精神;
(3)提升学生对影视视频的鉴赏能力;
(4)树立学生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
三、教学的组织(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影视合成课程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既要培养学生的理论思考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根据生产一线对影视制作专业应用型高技能岗位人才的基本技能和知识能力的要求,结合职业岗位群的特征,将传统的以知识为主线构建的学科型课程模式,转变为以能力为主线、以任务引领知识。
按工作过程
组织教学,将工作任务设计成“学习模块”,采用项目化教学,按模块的不同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
四、教学内容与能力要求
该课程依据影视合成课程的工作任务和作用流程组织学习项目,学习项目的组织与划分与学习型工作任务一致,根据学习项目组织课程教学。
学习项目内容与教学要求:
《影视合成1》课程教学设计
2、方法模块
《影视合成2》课程教学设计
3、实践模块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1)模拟项目导向
模拟实际工作中的各项任务为驱动,将各任务划分为若干具体子任务,以子任务为导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针对性极强的任务导向式学习,使学生能掌握核心的学习内容和相关技能。
其过程为:项目导入---理论知识点介绍---明确操作任务、示范引导---模仿试做---纠错重做---总结经验。
(2)案例分析
使用优秀影视案例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相关案例进行适当的有机的整合,提炼出学生容易在实际工作中易犯的经典性错误,进行典型案例教学。
(3)启发式、交互式教学
通过系统讲授与课后辅导相结合,课上教学与课下实践相结合,对教学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课后辅导答疑,对个别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辅导,强化教学效果;为加强综合素质培养,注意实践教学环节、学生社团活动等方面与课内实训的衔接。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
(2)网络教学
(3)仿真实训
六、考核与评价
《影视合成》课程是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它是影视制作中重要的环节之一。
其中《影视合成1》、《影视合成2》分学期考查,《影视合成1》主要介绍、讲解影视剪辑的相关知识、制作方法、适用软件等内容。
其中使用软件Premiere进行剪辑制作、音频编辑是学习的重点;《影视合成2》主要介绍、讲解影视合成的相关知识、制作方法、适用软件等内容。
其中使用软件After Effects进行影视动画制作、抠像合成、调色较色、摄影机动画、特效制作是学习的重点。
1、课程的难点与重点。
《影视合成1》:
(1)影视剪辑的要求、流程及相关概念。
(2)Premiere软件的基本设置;使用Premiere制作简单动画;影视专场效果制作;视频剪辑;音频合成等。
《影视合成2》:
(1)影视合成的要求、流程及相关概念。
(2)After Effects软件的基本设置;使用After Effects制作动画;抠像合成;视频调色;摄影机动画、影视特效制作合成等。
2、期末考查:
《影视合成1》以大作业或项目设计的方式来进行,要求每人规定时间制作一个影片剪辑或以组为单位制作剪辑项目;《影视合成2》以大作业或项目设计的方式来进行,要求每人规定时间制作一个影片合成动画或以组为单位制作影视合成项目。
七、教学建议
1、教学条件和环境
(1)为了加深学生对影视广告媒体的直观认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充分利用校内工作室以及校外传媒设计公司、电视台、广告设计制作公司等真实的工作环境,采用工作情境设置与案例分析教学法。
(2)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的作用,使教学与实训紧密联系,保持学习内容与岗位工作内容的一致性,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3)教师成员可以引进行业专家为特聘教师,建立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4)积极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国内各大影视广告网站,拓宽学生视野、拓展学生的相关知识和能力。
2、教学方法上的特殊性
(1)实行任务导入、项目工作的新型教育模式,采用以启发式、案例分析、
实例制作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2)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增强教学的开发性和灵活性。
(3)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项目时,应注意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并具有可操作性;要以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以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4)教学以任务的完成为目标,以任务发生的顺序展开教学过程,以教师的启发引导和学生团队合作创意训练为主,融“教”、“学”、“做”为一体,有利于学生理解影视广告创意与制作的方法与技能。
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课程资源是指依据课程性质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本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和场所,它主要包括:
(1)主辅教材、实训指导书、教学PPT、案例分析
(2)校内实训室
(3)校外实习基地
(4)网络资源(课程网站)
(5)社会资源(企业公司兼职教师、客座专家等智力资源)
4、其它说明
(1)适用专业:本课程适用于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
(2)对应“职业资格证书”情况及要求:“广告设计师职业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