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学经典解读 二程哲学的异同变化及其对陆王心学的影响(6)

国学经典解读 二程哲学的异同变化及其对陆王心学的影响(6)

国学经典解读二程哲学的异同变化及其对陆王心学的影响(6)陆王对程颢思想的发展创新具体表现在,陆王心学把程颢心理合一的以天理为最高原则发展为陆九渊“心即理”的以心为最高原则,又发展为王守仁“心之本体即良知”的以良知为最高原则。

程颢的心学倾向经陆王的两次发展,大大丰富了宋明理学的心学理论,使之成为能够与程颐、朱熹的“天理论”相抗衡的思想流派。

程颢虽然提出“心是理,理是心”和“道在己”(《程氏遗书》卷一)等命题,具有明显的心学倾向,但其哲学仍强调天理至上,以理而不是以心为最高原则。

这是因为,二程创立理学之时,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如何把儒家伦理提高到本体的高度,以抗衡佛教精致的思辨哲学。

而天理论是统一儒家伦理学与哲学本体论的最直接、最好的理论形态。

由此,程颢通过创造性的理论思维,自家体贴出天理来,以天理作为其哲学的最高范畴,完成了时代所赋予的创建天理论的历史任务。

所以尽管程颢哲学有心理合一的倾向,但尚未把心作为其哲学的最高原则。

陆王则不同,由时代发展所决定,他们创立心学思想体系是为了纠正天理论
哲学高度成熟和流行后出现的弊端。

而能够与天理相抗衡的只是包容了天理的内心和良知。

于是陆九渊在南宋朱学盛行之时提出了“心即理”的思想,从“先立乎其大”和“尊德性”入手,强调一个心字,把天理纳入心中,以心统一整个世界,从而以心为最高原则,建立起与程朱的天理论相抗衡的心学思想体系,把程颢的心学倾向加以创新发展,变天理至上为吾心至上。

尽管陆九渊创心学思想体系,以图纠正朱学的流弊,但随着程朱道学被定为官学,成为学术界的定论。

王守仁为了纠正靠记诵程朱词章来猎取功名利禄和朱学繁琐空疏的弊端,在陆九渊“心即理”思想的基础上,提出“致良知”说,以良知为心之本体,把心、良知、天理等同,而突出心之良知的能动作用。

认为良知是天地万物赖以存在的根据,是先验的认识主体和道德原则,是知善知恶的是非之心,运用之妙,存乎良知,只要致其良知,不论愚夫愚妇,个个做得圣人。

从而树立起良知的最高权威,把陆九渊以心为最高原则发展为以良知为最高原则。

经过陆王对程颢心学倾向的两次发展,丰富了心学的理论,扩大了心学影响,使之成为左右明代思想界逾百年的学术思想。

溯其源,是对程颢思想的继承和创新。

如上所述,二程哲学的同异变化及其思想中的心学因素对陆王心学的形成和
确立产生了客观的影响。

探讨其异同变化,对于深入研究宋明理学发展演变的历史、研究理学流派的分野及各派理论的特点,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蔡方鹿(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研究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