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中国经济增长趋势分析

新中国经济增长趋势分析

中国历年GDP增长趋势分析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参与生产和服务活动所形成的增加值。

物质资料生产,以及相关的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活动,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稳定发展的实体经济基础。

当然,在现实经济运行中,GDP增长速度不能太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曾多次出现“大起大落”现象。

“大起大落”的要害就是“大起”。

因为经济增长速度过高、过急、过快的“大起”,也会很快产生“四高”问题,即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高通胀,很快造成对经济正常运行所需要的各种均衡关系的破坏,由此而导致随后的经济增长速度的“大落”。

因此,反对GDP崇拜、反对盲目追求和攀比GDP,是正确的。

一、在1820-1952年期间世界经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而中国由于技术落后、内乱和外国列强入侵,人均GDP反而从600美元下降到538美元,中国占世界GDP的份额从1/3下降到1/20。

二、中国在1952-1978年期间实行了新的国家治理模式,经济增长明显加速,GDP增长了3倍;不过人均收入只增长了80%,年增长率只有2.3%,慢于世界平均2.6%的水平。

屡屡发生的政治运动和种种体制缺陷导致了生产率下降。

三、1978年以来的30年改革时期中国经历了高速增长,在世界GDP中的份额从5%增长到15%,全要素生产率每年增长接近3%,人均收入增长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

中国在改革期间的经济表现相当卓越。

在此期间农业改革先行,保持了国家完整统一,海外华人的投资,起点低的后发优势,计划生育控制了人口出生率,防止了俄罗斯那样的恶性通胀,没有像俄罗斯那样通过大规模廉价出售国有资产、创造超级富豪的方法来推进私有化,而是让非国有企业发展来自然取代国有企业,实现了与世界经济的接轨。

(1)1979-1982年,由于中国工业刚处与起步阶段政府没有对逐渐恢复的国有企业和经济连进行任何征税收,而是让经济继续发展让人民休养生息,培养民力。

此期间GDP增长平均速度为9.96%,国家财政收入平均增长1.73%,CPI 平均值3.8%。

国家财政收入增长,不仅远低于GDP增长,也低于CPI增长,(2)1983-1985年,中国经济已初具规模,当时财政开始从活力恢复的国民经济中抽钱,为了来应对当时政府启动城市改革所需资金,并且开始发展中国其他产业并进行一些尖端的科学创新。

连续3年,GDP增长平均速度为19.31%,国家财政收入平均增长18.32%,CPI平均值4.87%。

国家财政收入和GDP增长,大致保持相当。

(3)1986-1988年,连续3年,GDP增长平均速度为18.62%,国家财政收入平均增长5.56%,CPI平均值10.60%。

又回到了1978-1982年的状况,国家财政收入增长,远远低于GDP增长,甚至没有跑过物价水平,为实质负增长。

藏富于民,彻底使人民生收入有大幅度的改观。

(4)1988、1989两年,连续两年出现严重通胀,1989年GDP实际上负增长,国家财政收入亦然。

(5)1990-1992,连续3年,GDP增长平均速度为16.49%,国家财政收入平均增长9 .35%,CPI平均值3.47%。

经济增长从89年的衰退中走出,开始加快;国家财政收入增长也同步上升,但增长幅度仍大幅低于GDP增长。

(6)1993-1995年,连续3年,借1992年1月邓/小平借邓小平南巡国经济迅速升温。

出现连续3年的2位百分数的CPI上涨,CPI上涨年平均值高达
16.30%。

名义货币计算,GDP增长平均速度达到30.03%,国家财政收入平均增长21.49%,经济全面过热。

但国家财政收入增长幅度仍大幅度低于GDP增长超过8个百分点。

(7)1996-2007年,我国申奥成功,加入世贸,汇率改革使得CPI年平均增长率仅为0.80%的前提下,国家财政收入年平均增速高达19.27%。

远远高于GDP平均增速13.02%。

同时,中国的综合国力日渐强大,使其对国际事务话语权不断变强变硬,展示出了一个大国风范。

(8)2008-2009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这些事件既有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也有不利于经济发展的,而中国政府的4万亿投资,刺激内需,不仅是中国经济而且是他国经济也有了一定复苏,这使的GDP增长率仍保持在较高位置。

对自然灾害和经济危机的有力控使得各国对中国能力有了一个更加真实和直观的认识,这使得中国在发展的道路上遇到了一些他国羁跘,例如,对中国的反倾销反补切调查的日益增多。

四、1982年、1987年、1992年、1997年、2002年、2007年。

其中,有三个年份是经济增长较热或过热之年 (1987年11.6%、1992年14.2%、2007年14.2%),有两个年份是经济增长回升年 (1982年由上年5.2%回升到9.1%、2002年由上年8.3%回升到9.1%),仅有一个年份是经济增长回落年(1997年由上年10%回落到9.3%)。

现在中央强调“稳增长”,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速,不是简单地放松宏观调控政策,更不是重返“高增长”,不是再次回归GDP崇拜、GDP追求,而是在新形势下,向各级政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这就是“稳增长”要与转方式、调结构、控物价、抓改革、惠民生相结合,努力实现科学发展。

由靠出口和国际消费需求转变为靠内需拉动、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