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玉米深加工

玉米深加工

浅谈玉米深加工
摘要:玉米在世界粮食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国玉米深加工业发展迅速,已成为玉米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本文从玉米淀粉、玉米淀粉糖、玉米蛋白粉和酒精等几个玉米深加工产品方面介绍了国内外玉米深加工行业格局,分析了我国玉米深加工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玉米深加工的对策。

关键词:玉米;深加工;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玉米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动物主要的饲料来源、人类重要的工业原料,同时又是一种主要的可再生能源作物。

中国玉米产销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玉米在我国各地区的种植分布并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大致形成一个从东北到西南的斜长形玉米栽培带[1]。

作为玉米的生产大国,我们需要关注国内外的玉米生产格局,密切关注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因为深加工是提高玉米产品附加值的关键环节,我国目前的玉米深加工行业的发展水平不高[2]。

玉米深加工是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的具体表现,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比如可以提炼生物酒精。

全面认识和深入研究玉米工业加工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其所带来的影响,制定科学的发展对策,对于主动搞好粮食宏观调控,保
持玉米供求平衡,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 国内外玉米深加工行业格局
玉米深加工行业有150多年的历史,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国内外玉米深加工产品伴随技术的进步而不断丰富,产品体系主要由过去简单的初级加工品发展到淀粉糖、发酵系列产品、变性淀粉、玉米油和蛋白饲料等高级产品体系。

玉米是深加工产品种类最多、链条最长的粮食作物。

目前我国加工品约200多种(全球已超过3500多种)[3]。

淀粉类和酒精类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最大众化的深加工产物,其中以淀粉糖、变性淀粉、味精、赖氨酸、柠檬酸、酒精最为常见,而淀粉糖为淀粉的主要副产品,占淀粉消费的50%左右。

1.1玉米淀粉
玉米淀粉是玉米加工业的主要产品,也是玉米加工的中间产品。

玉米淀粉除直接用于食品、造纸、纺织、医药等领域外,绝大多数用于深加工[4]。

世界上83%的淀粉是由玉米加工而成的。

近年来,淀粉加工业的发展十分迅速,平均年增加量在14%以上。

从发展趋势来看.玉米深加工的规模将继续扩大,生产技术也将尖端化,其产品趋于多样化。

1.2玉米淀粉糖
淀粉糖行业发展迅速.在发酵工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由过去的6个品种发展到现在的包括各种de值麦芽糊精,果葡糖浆,
功能性低聚糖,海藻糖,低聚糖醇,赤藓糖醇等27个品种[5]。

玉米淀粉糖具有绿色、无污染、高回收率等特点,受到了广泛的应用。

1.3 酒精
酒精是玉米深加工产品中发展空间最大,生产周期最短,见效最快,其中燃料酒精价格低廉、节能环保,应用领域最广,在目前全社会都在倡导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随着燃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不断减少萎缩,燃料酒精的应用空间会逐渐扩大,发展前景良好,目前在公共交通等领域已经到了广泛的应用。

玉米化工醇产业的兴起,加快了玉米深加工产业升级,展示了生物能源开发的广阔前景。

目前,我国已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玉米乙醇生产国,我国的玉米燃料乙醇产业与美国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1.4 玉米蛋白粉
玉米蛋白粉即玉米麸质粉,由玉米籽粒经加工制得粗淀粉乳,再经淀粉分离机分出蛋白质水,然后用浓缩或沉淀设备浓缩、脱水、干燥制成[6]。

目前,对于提取玉米蛋白粉中的黄色素、β-胡萝卜素、采用玉米蛋白粉制作活性肽、谷氨酰胺肽、抗氧化肽、保肝肽等方面都有深入研究[6]。

玉米蛋白粉在食品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开发高附加值的玉米蛋白粉产品具有非常可观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2 我国玉米深加工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玉米深加工行业起步晚,但发展迅速。

近几年,我国玉米
深加工企业规模不断的扩大,但与美国等玉米深加工先进国家相比,我国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如下:
2.1 玉米深加工品种分布不合理,原料利用率低,产品附加值低
国外玉米加工产品现在是3 000多个品种,我们的加工水平和技术比较落后,国内的玉米加工只有200多个品种[3] 。

目前,我国大多数玉米加工企业仍在沿用传统的生产技术,停留在原始的初加工层面上,玉米原料利用率低、淀粉利用率低。

我国的玉米加工业总体落后、发展不平衡,在新产品开发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2 企业规模小,无法形成行业规模化
中国玉米加工业发展比较缓慢,目前国内的生产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产业化更新缓慢,人才资源不足,生产设备落后、技术水平偏低,生产过程中能耗大,污染严重,产品转化率低,无法形成产业化、规模化,因此造成利润差,产品附加值低,有些企业仅依靠国家扶持,而无自我发展壮大的实力等现状,制约着玉米深加工工业的发展。

2.3 科技加工能力弱,加工技术落后
目前,我国玉米深加工业加工设备的国产化水平普遍较低,玉米深加工技术落后,加工成本高,无论质量还是数量都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均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3 发展玉米深加工的对策
在玉米加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玉米深加工业要在资源整合和竞争中争得主动地位,必须走创新性玉米产业集群道路,针对玉米深加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加快发展和提升产业层次,提出如下对策:
3.1 进一步开发玉米深加工新产品,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玉米初加工产品的增值仅是玉米原值的l~3倍,而精深加工产品的增值却能够达到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目前,只少数企业用胚芽制玉米油,大多数均以干燥作饲料处理,未作深加工,需要我们去开发利用。

玉米深加工企业应转变对玉米资源粗放的、单一的利用,进行精深开发利用,充分挖掘利用其多种价值属性。

3.2扶值龙头企业,带动玉米深加工行业的整体发展
从目前国内的玉米深加工行业格局上看,加工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分布零散,覆盖面小,产品结构较为单一,市场竞争力差,随着国家对农业发展的不断重视,农业发展增速,玉米加工业也将随之快速发展。

因此,为避免行业发展的不均衡性,应着重扶植技术相对先进,初具规模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以提升行业的影响力,带动行业的整体发展,另外,随着产能的扩张,今后行业竞争将进一步加剧,玉米深加工企业应不断完善企业管理体系,加大高新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障食品安全、产品质量与国际接轨,走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3 加大现代生物技术等先进技术应用于玉米深加工领域中,
提升行业创新能力
将发酵工艺、酶分解工艺等生物技术以及电脑数控等高新技术应用于玉米加工业中,能够有效改善目前玉米加工行业产品转化率低、产品质量不稳定、产品结构单一的境况,提升核心竞争能力,玉米加工产业必须从技术革新出发,结合各种先进的生产技术,使玉米加工进入高科技、高产出的快速发展阶段。

同时,要充分利用大专院校以及科研院所的科研能力,不断研究开发新品种。

玉米深加工行业应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下,走自主创新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循环经济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周伟.2006-全国玉米深加工产业交流展示会暨中国发酵工
业协会2006年行业大会.
[2]刘巍.中国玉米及其深加工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期刊论文.
[3]张蕾.浅谈玉米深加工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6).
[4]王奕娇,张庆柱,朱金鸣.我国玉米深加工现状及其发展建议[j].农机化研究,2010,32(9).
[5]余淑敏.2010年中国国际淀粉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
[6]贾祥祥, 郭兴凤.玉米蛋白粉的应用研究进展[j].粮食加工,2011,36(2): 60-63.
作者简介:曹雪(1979-),女,任职于吉林中粮生化科技有限
公司玉米深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研究方向:玉米深加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