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丸(浓缩丸)工艺规程分发单位目录1.主题内容 (3)2.适用范围 (3)3.引用标准 (3)4.职责 (3)5.产品概述 (3)6.处方和依据 (4)7.工艺流程图 (5)8.原药材的整理炮制 (6)9.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7)10.质量监控 (11)11.原辅料、中间体、成品、包装材料的质量标准 (12)12.原料、辅料、包装材料消耗定额及技术经济指标的计算 (19)13.技术安全及劳动保护 (20)14.工艺卫生 (21)15.工序收率计算、物料平衡及生产周期的批量规定 (23)16.劳动组织与岗位定员 (25)17. 动力消耗定额 (27)18. 设备 (27)19. 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 (30)附录A 常用理化常数、换算表 (32)1 主题内容本工艺规程规定了六味地黄丸生产全过程的工艺技术、质量、物耗、安全、工艺卫生、环境保护等内容。
本工艺规程具有技术法规作用。
2 适用范围本工艺规程适用于六味地黄丸生产全过程。
3 引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卫生部药品标准》WS3-B-2102-96《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4 职责编写:工艺员审核:生产供应部部长、质量技术部副部长、质量技术部部长批准:质量技术副总执行批准:质量技术部部长执行:各级生产质量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监督管理:QA监控员、生产质量管理人员5 产品概述5.1 产品名称六味地黄丸(浓缩丸)Liuwei Dihuang Wan(Nongsuowan)5.2 产品特点5.2.1 性状本品为棕褐色的浓缩丸,味微甜、酸、略苦。
5.2.2 规格每8丸相当于原药材3g。
5.2.3 功能与主治滋阴补肾。
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
5.2.4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8丸,一日3次。
5.2.5 贮藏密封。
5.2.6 有效期三年。
5.2.7 新药类别本品为国家中药仿制品种。
5.3 处方来源本处方出自《卫生部药品标准》WS3-B-2102-965.4 历史沿革本品于1982年由安徽省卫生厅批准生产,批准文号为皖卫药准字(82)第216号;1996年7月安徽省统一换发批准文号,批准文号为皖卫药准字(1996)第201039号;2001年8月由安徽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换发批准文号为ZZ—4085—皖药准字(2001)第Z003802号;2002年7月为国药准字,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Z34020130。
6处方和依据6.1处方6.2 依据本处方出自《卫生部药品标准》WS3-B-2102-96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340201307.工艺流程图物料工序 检验30万级洁净区中转站8原药材的整理炮制整理炮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各药材炮制项下的规定。
8.2 整理炮制方法和操作过程8.2.1 生地黄8.2.1.1 拣选挑出非药用部分,异物,霉变和虫蛀部分。
8.2.1.2 漂洗将药材用流动的饮用水冲洗干净,闷润。
8.2.1.3 切制将漂洗好的药材用切药机切成≤20m m的厚片。
8.2.1.4 蒸制将切好的药材用蒸煮锅开蒸汽蒸16小时,蒸至黑润,取出。
8.2.1.5 干燥将蒸好的药材上入不锈钢盘放入热循环烘箱内干燥,干燥温度为≤80℃,干燥后水份≤7.5%取出,放凉。
8.2.1.6 定额包装每件70kg定额包装,入净料库备用。
8.2.2 山茱萸8.2.2.1 拣选挑出非药用部分,异物,霉变和虫蛀部分。
8.2.2.2 酒制取净药材加黄酒拌匀(100KG净药材加20KG黄酒)。
8.2.2.3 蒸制将酒制好的药材用蒸煮锅开蒸汽蒸10—20分钟,蒸透,取出。
8.2.2.4 干燥将蒸好的药材上入不锈钢盘放入热循环烘箱内干燥,干燥温度为≤80℃,干燥后水份≤7.5%取出,放凉。
8.2.2.5 定额包装每件50kg定额包装,入净料库备用。
8.2.3 牡丹皮8.2.3.1 拣选挑出非药用部分,异物,霉变和虫蛀部分。
8.2.3.2 漂洗将药材用流动的饮用水迅速冲洗干净,润。
8.2.3.3 切制将漂洗好的药材用切药机切成≤20mm的片,然后入备料间备用。
8.2.3.4 干燥将切好的药材上入不锈钢盘放入热循环烘箱内干燥,干燥温度为≤80℃,干燥后水份≤7.5%取出,放凉。
8.2.3.5 定额包装每件60kg定额包装,入净料库备用。
8.2.4 山药8.2.4.1 拣选挑出非药用部分,异物,霉变和虫蛀部分。
8.2.4.2 漂洗将药材用饮用水泡润至透。
8.2.6.3 切制将润好的药材用切药机切成≤30m m的厚片。
8.2.4.4 干燥将切好的药材上入不锈钢盘放入热循环烘箱内干燥,干燥温度为≤80℃,干燥后水份≤7.5%取出,放凉。
8.2.4.5 定额包装每件70kg定额包装,入净料库备用。
8.2.5 茯苓(饮片)8.2.5.1 拣选挑出非药用部分,异物,霉变和虫蛀部分。
8.2.5.2 定额包装每件50kg定额包装,入净料库备用。
8.2.6 泽泻8.2.6.1 拣选挑出非药用部分,异物,霉变和虫蛀部分。
8.2.6.2 漂洗将配料后的药材用饮用水稍浸,润透。
8.2.6.3 切制将润透的药材用切药机切成≤10m m的厚片,然后入备料间备用。
8.2.6.4 干燥将切好的药材上入不锈钢盘放入热循环烘箱内干燥,干燥温度为≤80℃,干燥后水份≤7.5%取出,放凉。
8.2.6.5 定额包装每件70kg定额包装,入净料库备用。
9 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9.1 配料9.1.1 按以下规定批投料量领取定额包装的药材,配齐提取、粉碎原料。
复核后,在QA监控下投料。
牡丹皮提丹皮酚;熟地黄、茯苓、泽泻、山茱萸、牡丹皮蒸溜提取后的药渣混合提取。
粉碎配料:山药:山茱萸按174.90:264.00投料,混合粉碎。
9.2 提取9.2.1 将牡丹皮投入HDWN—1000/3500型热回流抽提浓缩器内,加饮用水0.60m3,按《热回流抽提浓缩器使用SOP》进行操作,蒸汽压力在0.15Mpa以下,馏液温度在60℃以下,蒸馏4小时,馏液静置24小时,滤过,收集丹皮酚装入洁净不锈钢桶内(丹皮酚的重量以W1表示),入中间体库。
蒸馏结束后在QA监控下将山茱萸、熟地黄、茯苓、泽泻投入HDWN—1000/3500型热回流抽提浓缩器内,加饮用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饮用水2.4 m3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饮用水2.2m3煎煮2小时,保持蒸汽压力在0.15Mpa 以下,将提取液经过滤泵入药液贮罐。
药渣运至规定处。
9.3 浓缩收膏9.3.1 将药液泵入三效浓缩器,真空减压浓缩,按《SJN-2000B三效蒸发浓缩器使用SOP》操作,控制工艺条件如下:蒸汽压力保持在0.09MPa以下,当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8-1.20 (65-80℃)的浓缩液时,由QA检验后再将其泵入球形浓缩器内。
9.3.2 球型浓缩器真空减压浓缩,按《JN-1000球形浓缩器使用SOP》操作,控制工艺条件如下:蒸汽压力小于0.15 Mpa,真空度在0.08 Mpa以下。
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35~1.40(20℃),放入洁净不锈钢桶内,称重(浸膏的重量以W2表示)计算浸膏收率,并有QA 监控,贴好标签,注明品名、批号、数量、操作人、复核人和生产日期,入中间体库,并记录。
9.4 粉碎9.4.1 灭菌:将山药、山茱萸药材平铺于不锈钢盘内,厚度为≤4cm,放入灭菌柜,按《多功能中成药灭菌柜使用SOP》进行灭菌干燥,灭菌室控制压力0.06~0.08MPa,湿热灭菌温度115±2℃,湿热灭菌时间45分钟,然后真空干燥,温度达到115℃时开始计时,干燥时间120分钟,置于不锈钢桶,称重,贴好标签,注明品名、批号、数量、操作人、复核人和生产日期,转入下道工序。
9.4.2 将山药、山茱萸药材混合用ZKF-3型自动控制粉碎机组,按《ZKF-3自动控制粉碎机组使用SOP》进行操作,粉碎过100目筛,在粉碎机中混合40分钟后放出,生药粉称重(生药粉的重量以W表示),在QA监控下,由QC取样做微生物限度检查后,包装于无毒塑料袋中,置于塑料桶内。
计算收率、物料平衡,贴好标签,注明品名、批号、数量、操作人、复核人和生产日期,转入下道工序。
9.5制剂配料9.5.1领料:根据批生产指令从库房领取各原辅料。
9.5.2 混合、配料:将生药粉、糊精、淀粉和零头物料放入三维混合机中,混合40分钟后下料。
按以下工艺处方表中批标准投料量准确称取配料量,先称取混合药粉45kg用于拉光,称取浸膏15kg用于拉光,称取浸膏48kg用于打光;剩下的原辅料除滑石粉外均分成十一份(滑石粉分八等份),依次称取,每一原辅料单独称配结束后方可进行下一原辅料的称量。
称量时有一人称量,有一人复核,称量后,放入原辅料暂存间分别摆放,并做好标记,标明品名、批号、数量。
由QA全程监控。
9.6 制丸9.6.1领料:从原辅料暂存间领取本批生产所需的混合药粉、浸膏、丹皮酚,领料时核对名称、批号、重量,并重新称量,核对无误后,由交接双方在记录上签字。
9.6.2制软材:将预先配好的混合药粉(W—45)/11kg加入浸膏(W2—63)/11kg、丹皮酚W1/11kg各一份投入湿法混合机中再加适量纯化水,搅拌10分钟即可。
用不锈钢盆收集,投入炼药机中炼制。
每机依次操作,共十一次。
9.6.3制湿丸:将炼制好的软材置智能高效全自动制丸机料仓中,选择直径为6.2mm的孔板和直径为6.5mm的刀具,搓丸频率控制在25Hz之内,开启95%乙醇阀门,防止粘刀,保证湿丸粒成型良好,用已清洁的不锈钢盘收集湿丸粒。
在制丸过程中,每隔30分钟抽取8丸为一组,共10组,用室内天平测一次平均丸重,要求湿药丸每8丸重:1.48g,每份重量与1.48g相比较,应在重量差异限度±5%内。
上限为1.55g,下限为1.41g。
调试正常后,每隔30分钟检查记录一次。
并由QA抽检监控。
9.6.4拉光9.6.4.1配稀浸膏:将15kg浸膏加入30kg的纯化水中,搅拌均匀。
9.6.4.2拉光:将湿丸粒倒入糖衣锅中,启动机器,每锅分次加入3kg稀浸膏,使丸粒润湿,分次加入3kg混合药粉,搅拌均匀,使药粉粘附在丸粒上,糖衣机转动15分钟,直至丸粒表面光滑平整,色泽一致。
每锅依次反复操作。
9.6.5干燥:将拉光后的丸药转入干燥室,设定蒸汽压力为0.5~0.6Mpa,进风温度为110-135℃,1床温度为100-120℃,2床温度为90~115℃。
先预热30分钟,直到进风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开始将丸药吸入螺旋振动干燥机内,吸料速度为停50秒吸15秒,每隔3小时或温度有变化的记录温度一次,下料完毕后关闭蒸汽,等温度降低进行清料,操作完毕,等丸药冷透,用无毒塑料袋包装,盛装在塑料桶中,附上桶签,注明品名、批号、数量、操作人、复核人和生产日期,送入车间中间站待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