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人民医院抗生素合理应用检查表

(完整版)人民医院抗生素合理应用检查表

检查
范围
运行病历检查科室病区病历号检查者检查时间总得分
项目

值检查标准扣分标准


检查情况
1、抗菌药物的应用指征10分
1.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
断为细菌性感染者以及经病原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
应用抗菌药物;、
2.由真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
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
用抗菌药物;
3.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要有明确指征,必须要有记录及分析。

1.无指征用药每份病历扣5分;
2.有指征,但病程记录中无指征分
析,每份病历扣5分。

2、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20分
1、非限制使用(一级):执业医师可使用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
2.限制使用(二级):由具有主治医师或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
格的医师同意并在处方和医嘱上签名;
1.病历中未体现抗菌药物的分级管
理制度(各级医师的分级签字及无
相关意见记录的)扣5分;有分级
签字但无记录扣 2.5分。

3.特殊使用(三级):特殊使用药物应由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师同意
并且在处方和医嘱上签名,住院医师应在病程记录中加以记录。

4.特殊情况下住院医师可以越级使用抗菌药物,但是仅限于一天用量,并且需在病程记录中加以说明原因及分析。

5.门诊处方不能开具特殊使用药物。

2.医师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病历中无
说明原因及分析或超时间使用,扣
5分。

3.门诊处方开具特殊使用药物发现
一张处方扣5分。

4.特殊使用药物无高级职称签名和
记录的,扣5分;有签名,无记录的,扣 2.5分。

5、未按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使用,按乙级进行处罚。

3、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指征(二联及二联以上应用)10分
1.病原菌虽未明确,但病人有严重感染者。

2.需氧与厌氧混合感染或2种以上的病原菌感染。

3.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重症感染
4.长期治疗易发生耐药菌的感染。

1.联合应用抗菌药物指征不明确,
扣5分;
2.联合应用抗菌药物药物病程记录
中未能分析的,扣3分;
3.联合用药,虽有病程记录,但药
品选择不合理,扣2分。

4、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10分
在了解病原学分布,细菌耐药,药动学及药效学基础上结合临床选
择抗菌药物,根据病人来源环境以及治疗经过、病情的严重程度,
应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未
提及的按相关专业书籍检查。

1.经验性应用抗菌药物病程记录中
未分析的,扣3分;
2.经验性用药没有针对本地区病原
学及本疾病的病原学有目的使用
的,扣3分;
3.违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的,扣5分;
5、微生物学标本的检测5分
1.经验性用药的同时要留取标本做病原学的检查(无法留取标本做
不了病原学检查的要有相关的记录) 2.
门诊或轻症患者可采用经验性治疗,不必找病原菌。

3.住院病人经验性治疗应留取标本做病原学检查
1.经验性用药同时能取病原学标本
培养的必须留取,如果不留取发现
一次扣3分。

2.留取标本应在病程记录中加以记
录,病原学结果也应加以记录,无
记录的扣2分。

6、抗菌药物的应用疗程10分
1.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
后72~96小时,但肺脓肿、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
膜炎、伤寒、布鲁菌病、骨髓炎、溶血性链球菌咽炎和慢性扁桃体
炎、深部真菌病、结核病等需较长的疗程方能彻底治愈,并防止复
发,以上疾病应在病历中有原因分析和记录;
2.外科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

接受清
洁-污染手术者的手术时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
48小时。

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

对手术前已形成感
染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应按治疗性应用而定。

3.外科手术给药方法: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5~2小时内给
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
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

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
时,或失血量大(>1500 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

抗菌药物的有
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
1.未按规定及时停用抗菌药物的,
扣5分;
2.按规定停药,但无记录的,扣2
分。

3.出现抗菌药物使用过长现象,没
有加以分析的,扣3分。

4.不按外科预防性用药规定执行
的,扣3分。

7、抗菌药物的选择10分
1.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2. 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抗菌药物的选择视预防目的而定。

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下简称金葡菌)
选用药物。

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或全身性感染,则需依据手术野污染
或可能的污染菌种类选用,如结肠或直肠手术前应选用对大肠埃希
菌和脆弱拟杆菌有效的抗菌药物。

选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疗效肯
定、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符合抗菌药物分级管
理目录。

1.未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选
用抗菌药物,扣5分;
2.预防用抗菌药物没有目的性的扣
3分,没有分析的扣2分。

8、给药剂
量,给药途径,给药次数10分
1.按各种抗菌药物的治疗剂量范围给药,根据特殊生理,病理状况
调整剂量 2.轻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应选用口服吸收完全的
抗菌药物,不必采用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

重症感染、全身性感染
患者初始治疗应予静脉给药,以确保药效;病情好转能口服时应及
早转为口服给药;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应尽量避免。

3.为保证药物在体内能最大地发挥药效,杀灭感染灶病原菌,应根
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相结合的原则给药
4.外科手术给药方法: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5~2小时内给
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
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

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
时,或失血量大(>1500 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

抗菌药物的有
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

1、给药剂量不合理的,扣3分;
2、给药途径不合理,具体途径未
在病历中体现,扣2分;
3、给药次数不合理,(术前给药
的具体次数及具体时间)未明确的
在病历中体现,不能只简单注明手
术前,扣3分;(以手术切开皮肤
为准,手术记录中要记录切皮的具
体时间,并有记录到分)。

9、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5分
发生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后,应立即填写药物不良反应表上交药剂
科,并在病程记录中要有体现。

1、发生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未填写
药物不良反应表并不上交药剂科
的,扣3分。

2.病程记录中未能体现药物不良反
应的,扣2分;
10、抗菌药物的更换10分抗菌药物的更换必须要有记录,同时应说明更换理由。

1.无正当理由和不按规定更换抗菌
药物发现一次扣5分;
2.抗菌药物更换没有记录的,扣5
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