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中小学图书馆发展新趋势

我国中小学图书馆发展新趋势

我国中小学图书馆发展新趋势中国教学仪器设备行业协会会长、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所长王富各位来宾、各位与会代表:大家好!很荣幸能够来到太原参加本次会议,和大家共同探讨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问题。

作为图书工作者,相信大家都会关注到“全民阅读”这样一个话题。

今年,温家宝总理多次谈到全民阅读,把全民阅读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我们教育系统,如何为广大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真正实现“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阅读氛围,是我们需要认真探讨的重大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探讨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和未来发展就显得特别具有时代意义!我的报告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内容:第一部分: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国际背景和社会背景第二部分:我国中小学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发展迅速第四部分: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和先进经验第一部分: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国际背景和社会背景在这里,我想先说一组数据。

有资料显示,从1901年到2005年,占世界人口0.3%的犹太人竟然获得了20%的诺贝尔奖,成就惊人!犹太民族为什么那么强大?为什么这个在公元70年后就失去了祖国,到处流浪,寄人篱下的民族,却产生那么多世界级伟人呢?为什么他们依然能保持自己独特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呢?从马克思,到爱因斯坦,再到弗洛伊德,20世纪人类三次思想大飞跃为什么无一例外的都是犹太人?仅仅到1984年为止,犹太人中就已经有98人获诺贝尔奖(其中物理学30人,化学奖15人,生理医学奖33人,经济学7人,文学8人,和平奖5人)研究发现,酷爱读书是犹太人成功的重要原因。

在以色列这个只有700多万人口的国家里,有借书证的人高达100万,人均阅读量常年位居世界前列。

在许多犹太人家里,当小孩稍微懂事时,大人就会翻开一本书,涂一点蜂蜜在上面,叫小孩子去舔,其用意不言而喻:读书是甜蜜的。

国际阅读学会在总结了读书对人类的巨大益处之后,在一份报告中指出:“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1995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把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提出:“让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让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每年的4月23日,在世界的五大洲,在不同语言的国度里,人们不约而同地做着同样的事情——读书。

但是在我国,阅读形势十分严峻。

根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公布的《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中国的国民阅读率连续5年持续下降。

全国政协常委、原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指出:“和世界上其他民族相比,我们中华民族的阅读水平堪忧。

……全国国民中有读书习惯的读者大概只占到5%左右。

每人每年平均阅读量只有4.5本,远低于犹太人的64本,前苏联的55本和美国的50本阅读计划。

……而学校教育中,应试主义甚嚣尘上,真正的阅读反倒被排挤,大多数学生完全没有享受到阅读之乐”。

2006年4月23日,正是“世界读书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新闻出版总署、文化部、教育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作家协会等11部门共同向全社会提出了开展“爱读书、读好书”的全民阅读活动。

此倡议一经发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全国各地区、各部门纷纷开展了广泛、多样的主题读书活动。

与此同时,有众多的人大代表、社会有识之士,积极倡议设立“国家阅读节”。

今年,温家宝总理多次倡导“全民阅读”。

“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通过中国政府网、新华网与全球网民进行了在线交流。

表达了他赞同设立“全国读书节”的建议。

总理说:“毫无疑问,我们要吸收和借鉴世界的先进文化,但是如果连自己祖国的文化都不了解,都没有能够学好,就很难增强对世界的了解。

因此,我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读书。

我愿意看到人们在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因为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

多读书吧,这就是我的希望。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

温家宝总理视察了国家图书馆、商务印书馆等单位,与读者亲切交流,他说:“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他勉励广大读者,“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今年4月,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推动做好全民阅读活动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推动做好全民阅读工作。

《通知》指出:“要努力探索、不断创新全民阅读活动的方式。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期刊、报纸、网络、手机等多种载体、多种途径,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扩大全民阅读活动的社会影响,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全民阅读”。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了属于本地区的读书活动,约有400多个城市自发开展了读书节、读书月等活动,活动的范围和声势一年比一年高。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探讨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未来发展就显得特别具有时代意义!1980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中小学图书馆宣言》指出:“中小学图书馆是保证学校对青少年和儿童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的一项必不可少的事业……一所出色的图书馆是保证学校取得教育成就的基本条件。

”中国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一样,要办学校,就必须有图书馆。

全国政协常委朱永新指出: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都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没有阅读只是训练,只是工厂的制造,而不是教育。

现在我们的教育充其量只是训练。

人的阅读需要、人的精神饥饿感的形成有其敏感期或关键期,而中小学阶段阅读习惯的养成,将影响一个人终身的阅读兴趣与阅读习惯。

第二部分:我国中小学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大家都知道,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简称“新规程”),这个规程明确规定了中小学图书馆(室)的藏书标准,也首次对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提出了要求,对各地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起到了指导和推进的作用。

在“新规程”指引下,中小学图书馆的装备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馆藏图书册数和生均拥有量都有了较大幅度增长,学校电子阅览室和数字图书馆建设已经引起了各地不同程度的重视,图书馆的现代化管理进一步向前推进。

到2004年,全国中小学校中建有图书馆(室)的学校有二十余万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校园网的建设,许多中小学图书馆建立了电子阅览室。

目前,全国共建立中小学电子阅览室83736个(其中中学电子阅览室30837个,小学电子阅览室52899个)。

在此基础上,一些学校开展了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充实和完善了校园网、电子阅览室内的网上数字图书资源,广大师生在学校内任何一台联网的计算机上都可以免费阅读数字图书、有的甚至还可以通过U盘借阅的方式在保护版权的前提下把图书带回家阅读,比如中文在线数字图书馆借阅功能。

根据中央教科所提供的数据,截止2007年9月,全国建立数字图书馆的学校达到10000多所,并有上千所学校参与了教育部规划课题有关数字图书馆建设方面的研究。

尽管我国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中小学图书馆的发展情况是不容乐观的:首先,中小学图书馆的发展很不平衡,城乡差别、区域差别明显突出,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任务还很艰巨。

以全国中小学校总数(中学77977所,小学36.62万所)计算,全国建有图书馆(室)的学校不足1/2。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重点校与普通校、基础薄弱校之间,城近郊区与农村及偏远山区之间,完全中学与纯初中之间,普通中学与职业中学之间都存在不同差异。

第二,藏书数量不足,图书馆投入不足的矛盾突出。

由于对图书馆投入不足,多数图书馆没有专项经费购置新图书,再加上纸书价格上涨的原因,致使藏书数量不足。

一些条件好的学校靠自筹资金购置图书。

多数学校没有专门的图书经费,因此学校图书馆图书陈旧,许多中小学的图书馆留下的是“普九”痕迹,自“普九”验收以来,没有进过一本新书。

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图书馆建设往往被放在次要的位置。

有限的图书馆投入还往往被挪用。

这使得相当数量的中小学图书馆藏书不足,藏书量达标也具有一定的水分。

第三,图书陈旧、藏书结构不够合理。

由于经费不足,同时纸书价格上涨,许多图书馆的图书没有更新,图书剔旧工作更无从谈起。

有些学校为了通过“验收”,凑足图书册数,大量购进便宜图书,复本图书量过大。

还有一些图书是单位捐赠的,没有经过专职人员的筛选,有不少书不适合学生阅读。

藏书结构的不合理。

多年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小学图书馆收藏了大量的试题、题解、题库、教参等,而随着新课标的颁布,课程、教材的变化,很多图书已失去了原有的参考价值。

在师生用书比例上,为实现“达标”,考虑学生用书的因素偏多,教师用书较少。

另外,有的学校单纯追求生均保障率,藏书量有虚报现象。

第四,图书馆工作人员数量不足,专业素质有待于提高。

大多数图书馆工作人员是从教师转岗来的兼职人员,多数没有接受过图书情报专业教育,业务素质普遍较差。

由于不在教育第一线工作,许多图书馆工作人员专业技术职务和待遇问题不容易得到切实解决,严重影响了这支队伍的壮大和稳定。

第五,图书馆现代化水平不高,对教学的支持和服务功能未能得到充分体现。

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深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和学生利用起来还有很多不便。

加上由于经费问题,学校馆藏图书的数量、质量也比较有限、人员配备不足、专业素质不够高等因素,学校图书馆对教学的支持能力不容乐观。

不少学校的图书馆名存实亡,对教学变得可有可无。

而现代的教学越来越强调探究式的学习,需要我们的教学从基于教材转向基于资源,需要图书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第三部分: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发展迅速有鉴于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现实困难,数字图书馆以其特有的优势正在成为未来发展的新趋势。

我在各种场合多次说过:“数字图书馆是中小学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公认的发展方向。

”既然报告的题目是“新趋势”,我就集中谈一下数字图书馆的发展。

所谓数字图书馆,就是数字化的信息资源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有价值的数字图书、期刊、图片、文本、音频、视频、软件和科学数据等多媒体信息资源,通过网络为用户提供共享和服务。

与传统的图书馆相比,数字图书馆具有以下的优点。

一、电子图书价格低、更新快。

数字图书馆以收藏电子图书为主,图书的价值在于图书的内容。

而纸质图书的成本——纸张、印刷、运输费用在图书价格中占到40%以上的比例。

数字图书在网上出版、网上发行,无需纸张、无需印刷、不耗油墨、没有运输成本,硬件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记。

按照目前的市场情况,数字图书的价格为每本几元钱,只有纸质图书价格的四分之一到十几分之一,甚至更低。

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解决了图书馆投入不足的问题。

同时,由于电子图书的出版成本低,在不远的将来,最新的、最好的信息资源必将是第一时间从网上获取,大大提高了信息资源的时效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