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史 夏商西周
兽面纹青铜方鼎 商早期
青铜工艺
(二)商中晚期——西周早期 公元前十四世纪——前十世纪
在礼乐盛行的社会背景下,出现成套的礼乐器,器型庞大浑厚、纹饰新奇绚丽。 特征:强调立体效果(三层花纹) 装饰:花纹密布,动物纹是主体,云雷等几何形地纹 庄重、威严是这一时期青铜器的明显特点。
龙虎纹青铜尊 商中期
妇好盘 商晚期
盂——盛水或盛饭的器皿。侈口、深腹、圈足,有附耳,很像有附耳的簋,但比簋大。
永盂 西周中期
匽侯盂 西周
钺 商晚期
青铜工艺·装饰
动物纹 兽面纹(饕餮纹)—— 形象:鼻梁居中,左右对称 构成:单独纹样 分类:牛头、羊头、虎头
中国对饮食有着悠久的文化和独特的偏爱。“饕餮纹”代 表中国饮食文化,把"久久"的文字结合进去,以现代的表 现手法呈现出来。
云雷文扁足鼎 商早期
菱纹鼎 夏
司母戊鼎 商晚期 我国目前所知最大的一件青铜器。 重875公斤,高133厘米,横长110 厘米,宽78厘米
妇好夔足方鼎 商代后期 通高42.4、口长33、口宽25厘米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妇好鼎 商晚期
大禾人面纹方鼎 商晚期
鬲(li,音历)——烹饪器,多用来煮粥用,一般为广口、多三袋足,足中空,便于加热。
凤鸟纹 凤鸟纹石磬
青铜工艺·装饰
几何形纹样 窃曲纹—— 形象:卧置的S形,两端有回钩。 构图:常左右排列,二方连续,严整有序 发展:至春秋早期,流行
云雷纹—— • 形象:回旋的线条组成,云纹,雷纹
重环、垂鳞纹—— • 形象:较单纯,装饰主题 • 构图:连续,庄重严整
青铜工艺·装饰
瓦纹—— 形象:简单、平朴 由平行的、凹槽组成,形式如一排排仰瓦。 发展:出现不迟于晚商;盛行于西周中晚期
妇好铜鸮尊 商晚期
鸳鸯尊 西周早期
牛尊 西周中期
彝(音仪)—— 盛酒器。 高方身,有盖,盖 形似屋顶,且有钮。 有的方彝上还带有 觚棱。腹有曲的, 有直的,有的在腹 旁还有两耳。
彝同尊合称青铜礼器。
妇好偶方彝 殷商
师遽jù方彝 西周中期
壶——盛酒或盛水器。如《诗经》上说:“清酒百壶”,《孟子》上说: “簟食壶浆”。壶有圆形、方形、扁形和瓠形等多种形状。
觥(gong)、盉(he)、尊、 角、壶、 水器:鉴、盘、匜(yi)、盂 乐器:鼓、钲、铙(nao)、钟、铎 (duo)铃 兵器:钺、戟 (ji)、戈、矛、剑、刀、斧 礼器
尊—— 1、盛酒器。形似觚,中部较粗,口径较小,也有方形的。 2、青铜铭文中常用尊和彝统称整个青铜礼器。
四羊方尊 商晚期
鸭形盉 西周
爵( jue,音决)——饮酒器。相当于后世的酒杯。圆腹前有倾酒用的流,后有尾, 旁有鋬(把手)。
兽面纹爵 商晚期
以爵为造型元素的一款椅子设计
斝( jia音甲)——温酒器。形状除无流无尾外与爵基本相同,有三足,两柱,一鋬。
乳丁纹斝 夏
兽面涡纹斝 早商
妇好方斝 殷商
司母斝 殷商
旂斝 西周早期
角——饮酒器。形似爵,前后都有尾,无两柱,无流。有的有盖。
乳丁纹角 夏
青铜角 商后期
觚(gu音孤)——饮酒器。长身、侈口、口和底均呈喇叭状。
黄觚 商
青铜方觚 商后期
觯(zhi音志)——饮酒器。圆腹、侈口、圈足、形似小瓶,大多数有盖。
父乙觯 商
小臣单觯 西周早期
父庚觯 西周早期
鼎,是青铜礼器中最重要的一类器物,自二里头文化时期开始出现,一直沿用 至明清时代,是青铜器中流行时间最长的器物。
妇好分体甗 殷商
簋(gui,音鬼)——相当于现在的大碗,盛饭用。一般为圆腹、侈口、圈足、有二 耳。 簋在青铜礼器中的重要性仅次于鼎,常以偶数出现与鼎配置。
武王征商簋 西周早期 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镇,收藏于中国国家博 物馆。器内底铸铭文4行33字,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庾壶 西周中期
伯饮壶 西周中期
颂壶 西周晚期
卣(you,音友) 盛酒器(是盛酒器中的主要一种)。一般形状为椭圆口、深腹、 圈足,有盖和提梁,腹或圆或椭或方,也有作圆筒形、鴟chī 鴞xiāo形或虎食人形。
提梁卣 商
虎食人卣 商
提梁卣
鸮xiāo卣 殷商
公卣 西周早期
“丰”卣
罍(音雷)—— 盛酒或盛水器。有方形和圆形两种形式。方形罍宽肩、两耳,有盖;圆形 罍大腹、圈足、两耳。两种形状的罍一般在一侧的下部都有一个穿系用的鼻。
东至鲁豫交界,北入河北, 达江汉流域,东起山东半岛,西
南接湖北。
及陕西西部。
2.工艺美术:制陶、铸铜、琢 玉、制骨有一定规模。青铜 器中已经有了象征身份等级 的礼器,与礼制的政治制度 相呼应。
2.观念:敬鬼神,嗜占卜,重祭 祀,尚白色,祖玄鸟 3.世风:尚享乐、重刑罚,轻礼 义,商王权威 4.文化中心:祭祀、占卜
殷墟 妇好墓出土 商后期
鹿纹玉饰 西周
凤鸟纹玉刀 西周
龙凤人物玉饰 西周
玉项链 西周
玉的种类:圭(gui举行礼仪时拿的玉器,上圆下方) 璋(zh玉a圭ng形象半个圭,多用于祭山川) 璧(圆形,中间有孔) 琮(cong祭地的玉器,外方内圆) 璇玑(xuanji圆形,中有孔,周边有齿) 玦(jue环形,有缺口) 璜(半个璧)
中国工艺美术史
第三讲 夏、商、西周工艺美术
第三讲 夏、商、西周工艺美术
一、夏、商、西周概述 二、青铜工艺 三、制陶工艺 四、玉器工艺 五、漆器、染织工艺
公元前2070年
夏
商
西周
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771年
夏 最早的奴隶制国家
商 奴隶制的发展时期
1.统治区域:西起豫西晋南, 1.统治区域:北至河北北部,南
王朝都城不仅是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也是包括工艺美术在内 的手工业最发达的地区。那里的制作通常代表了时代的最高水平。
第三讲 夏、商、西周工艺美术
一、夏、商、西周概述 二、青铜工艺 三、制陶工艺 四、玉器工艺 五、漆器、染织工艺
青铜工艺
“青铜时代” 公元前21世纪-前5世纪,约1600年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 夏禹时期,九州进贡金属,铸成大鼎,“图鼎像物”,铸九鼎象
马纹铜簋 西周 桃江县连河冲金泉村出土
天亡簋 西周早期
妊簋 西周
簠(fu, 音甫)——盛食器。盛粮食的日用品。长方形,口外侈,四短足,有盖, 上下放置。
青铜簠 西周晚期
盨(xu, 音许)——盛黍、稷、稻、粱用。椭圆形,敛口,二耳,圈足,有盖。
青铜“伯多父”须 西周晚期
盘——盛水或承接水。多是圆形、浅腹,有圈足或三足,有的还有流。形制较小的 盘也用于盛水洗手,大型的盘则可用来洗浴。
制陶工艺
灰陶:
材质:泥质陶:最多,胎红质细,饮食器
夹砂陶:胎灰质较粗,耐热,炊器
装饰:简朴粗略,(绳纹、弦纹、篮纹、方格纹),模印或拍打自然痕迹。
白陶:用高岭土制成,洁白细腻,造型、装饰模仿青铜工艺,是奴隶主专 用珍品。
印纹陶:硬度高,坚实,长江以南地区兴盛;春秋秦汉,渐为原始瓷器和 瓷器取代。
青铜工艺
(一)夏和商早期 2.二里岗文化期(公元前16世纪—前15世纪中叶) 装饰纹样:
兽面纹,以粗犷的勾曲回旋的线条构成。 纹饰多平雕,出现了浮雕。 几何纹极其简单,粗率的雷纹,单列或多列的连珠纹,乳钉纹已经出现。 商代早期青铜器极少有铭文。
兽面纹爵 商早期 • 器型淳朴、纹饰简单、铸造粗糙
青铜工艺
“型范正、金锡美、工冶巧、火齐得。” ——《荀子·疆国篇》 制作方法:浑铸法(一次铸成);
分铸,后合铸。 陶范法 制内模、制外范、制内范、合范、浇铸、修整 失蜡法 1.以蜂蜡制内模 2.敷泥浆于内模,成外范 3.焙烧外范,内模
溶化排出 4.外范内成空腔,注入铜液 5.冷却后,剥去外范
龙纹—— • 作用:或做兽面的组成部分,或做独立装饰 • 发展:商和西周早期盛行,西周中期以后变化较多 • 形象: 富丽华美 • 发展:商晚期,时做主题;西周,重要主题
夔[kuí]—— 一种近似龙的动物,多为一角一足,口张开,尾上卷。在青铜器上,凡是 表现一足的类似爬虫的物像,都称之为夔或夔龙,这与古籍“夔一足”的记载有关。
青铜工艺
青铜工艺的分期和特点
青铜工艺
(一)夏和商早期 1.二里头文化期(公元前1900—前1600年) 简陋,铸造技术欠成熟 特征:多素面,若带装饰,构图稀疏 装饰:兽面、乳钉、网格
中华第一爵——乳钉纹青铜爵 夏晚期
网格纹鼎 夏晚期
• 绿松石镶嵌兽面纹青铜牌饰
这类器物一般出土于墓主人的胸 腹部附近,两侧各有两个穿孔 的纽,或许是缝于衣服上的。 使用的当时铜铃和铜牌应呈古 铜色,与蓝绿色的绿松石交相 辉映,可以想象牌饰和铜铃持 有者的气派。
玉璜
玉璧
玉璋
第三讲 夏、商、西周工艺美术
一、夏、商、西周概述 二、青铜工艺 三、制陶工艺 四、玉器工艺 五、漆器、染织工艺
史墙盘 1976年出土于陕西扶风(今宝鸡市扶风县),现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 墙盘型巨大,底部铸有铭文284字,腹和圈足分别饰凤纹和兽体卷曲纹,雷纹填地,圈 足有折边。 • 铭文前段颂扬西周文、武、成、康、昭、穆、共(恭)七代周王的功绩,后段记叙微氏 家族高祖、烈祖、乙祖、亚祖、文考和做本盘者自身六代的事迹。
第三讲 夏、商、西周工艺美术
一、夏、商、西周概述 二、青铜工艺 三、制陶工艺 四、玉器工艺 五、漆器、染织工艺
制陶工艺
夏商西周,以至更晚的时代,陶器仍是主要的容器类型。 夏的制陶工艺:灰陶、黑陶、优质白陶 商的制陶工艺:灰陶、红陶、黑陶、硬陶、釉陶、白陶 商代有了原始青瓷,是瓷器的萌芽。
征拥有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