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题(详解)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题(详解)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下图为某地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示意图。

图中最有可能为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集贸市场的依次是( )A.⑥①②B.⑤③⑥C.③②④D.①④⑤桑基、蔗基、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以花卉、菜基为主。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该地基塘转就以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A.大气湿度增加B.大气降水增多C.近地面风速增大D.气温变率增大3.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的直接目的是( )A.提高土壤质量B.节省劳动力C.促进生态循环D.提高经济收入4.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

读图,回答。

5.该城市( )A.Ⅰ高档写字楼密度大B.Ⅱ区适立建垃圾填埋场C.Ⅲ区商业网点最为密集D.Ⅳ区城市热岛效应最强6.甲处土地利用强度增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A.建设民俗博物馆B.划定耕地保护区C.增加种植业投入D.扩大卫星城规模下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繁华的城市风貌。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7.东京城形成的最有利条件是( )A.文化底蕴深厚B.商业繁荣发达C.人口高度集聚D.水陆交通便利8.东京的城市功能主要以( )A.行政功能为主B.军事功能为主C.文化功能为主D.经济功能为主下图反映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0:00时和10:00时的人口集聚状况,该图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

读图回答。

9.按城市功能分区,甲地带应为( )A.行政区B.商务区C.住宅区D.工业区10.根据城市地域结构推断,该城市位于( )A.丘陵地区B.平原地区C.山地地区D.沟谷地区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

读图,回答下题。

11.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 )A.20%~30%B.30%~40%C.40%~50%D.60%~70%12.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 )A.工业化程度提高B.人口增长率增大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

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

下图意雨水花园结构。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3.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A.为植物提供养分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C.吸附雨水污染物D.保持土壤水分14.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A.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B.种植土层和砂层C.砂层和砾石层D.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15.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B.保护生物多样性性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D.调节局地小气候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6.图中最有可能是住宅区的是( )A.①B.②C.③D.④17.沿甲一乙方向,气温、地租变化趋势曲线最有可能的是( )A.B.C.D.下图示意某城市地域形态,图中M区为商业区。

读图回答。

18.M区成为商业区的区位优势为( )①位于城市中心②土地租金高③交通通达度高④周边居民数量多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19.目前,该城市交通布局中最不合理的是( )A.环形放射式道路网B.河流C.铁路D.高速公路20.该市拟规划建设城市新的功能区,最合理的是( )A.甲一休闲旅游区B.乙一化学工业区C.丙一高级住宅区D.丁一仓储物流区城市景观的变化,如道路繁荣、高楼林立被称为景观城市化;城市内部人口潜在的变化,如精神文明建设、人口素质提高被称为人文城市化。

读某城市局部区域的景观与人文发展指数(指数越大,表示城市发展水平越高)分布图,回答。

21.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中,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A.甲区域B.乙区域C.丙区域D.丁区域22.当城市景观发展速度大于人文发展速度时,会形成“过度城市化”,反之,则形成“滞后城市化”。

下列有关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区域——景观城市化建设亟待加强B.乙区域——应加强道路和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C.丙区域——人口素质高,城市规划合理D.丁区域——景观城市化发展程度较高城市渠化是指将城市内河河道取直,硬化河堤、河底,改造岸坡为直立砌墙或混凝土墙,把天然河道变成人工明渠。

回答。

23我国各地在城市化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城市渠化现象,其主要作用是( )A.改善城市供水条件B.增加休憩娱乐场所C.提升内河航运能力D.增强排污排涝能力24.城市渠化对地理环境负面影响是( )A.河流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加重B.底栖生物生存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C.阻断与地下径流的联系,地下水位上升D.河道取直,加剧侵蚀,水质恶化25..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A.商业用地B.住宅用地C.工业用地D.文化用地读某城市主要功能区分布示意图,完成。

26.该城市功能区布局的明显不合理之处是( )A.住宅区占地面积太大B.预留工业用地在城市郊外C.城市建设呈现多核心模式D.部分工业区位于盛行风上风向27.该城市有一所百年中学,其位置最可能是( )A.①B.②C.③D.④二、综合读图题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城市群一般是以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城市为中心,由若干个空间邻近、联系密切、功能互补和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

城市群的发展可在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互联互通,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及城乡区域协同发展。

材料二成渝城市群地处我国西南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

下图为“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规划略图”。

材料三下表为“长江流域三大城市2016年GDP及产业结构统计表”,下图为“2000年、2010年和2016年成渝城市群部分城市的城镇人口统计图”。

产业结构(%)城市地区生产总值(GDP)(亿元)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重庆市17558.87.444.248.4成都市12170.2 3.943.053.1南京市10503.0 2.439.258.4(1)根据成渝地区的区位特点,列出成渝城市群参与的重大国家发展战略。

(2)目前成渝地区在城市体系建设方面已具备的基础是__________;与南京相比,成都和重庆经济发展的特点是__________。

(3)根据成渝地区城市发展现状及城市群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指出成渝城市群建设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4)为顺利推进成渝城市群建设,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博物馆的服务级别高,服务范围最广,应为⑤;从省界和县(区)界分析,在同一行政区内,行政机构的服务范围最大,所以应为⑤③②;那么①④⑥应可能为集贸市场。

故选B。

解析:2.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湿地面积缩小,蒸发到大气中的水汽减少,大气湿度降低,大气降水减少,大气比热容减少,气温变率增大,地面增加建筑物,摩擦力增大,近地面风速减小,答案A、B、C错误,故答案选D。

3.随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对花卉、蔬菜需求不断增长,花卉、蔬菜市场不断扩大,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鱼塘可以直接提高经济收入,故答案选D。

4.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由原来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及结构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传统的基塘农业与当地今后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导致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故答案选A。

5.A解析:据图可知,I区位于市中心,为中心商务区,地价较高,因此建筑物高大稠密,A正确,C 错误;II区离市中心较近,不适宜建垃圾填埋场,B错误;IV区位于郊区,远离市中心,城市热岛效应较弱,D错误。

故选A。

;6.D据题干知,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

据图可知,甲地远离市区,但是土地利用强度增大,说明建设用地面积增多,最有可能是卫星城市的规模扩大,增加了建设用地面积,D正确,其它均不会增加建设用地面积,不会使土地利用强度增大,ABC均错误。

故选D。

7.D;解析:1.读图可以看出东京城(今开封市)有联通黄河和淮河的汴河经过,地处平原,水陆交通便利,促进了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故答案选D。

8.A东京是南北朝和北宋时期的都城,因而其城市功能主要以行政功能为主,故答案选A。

9.C; 10B.答案:1.1B; 12.A解析:11.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即图中城市化率即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城市化率最高的国家的城市化率约为60%~70%,则此时该国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约为30%~40%。

12.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城市化率最低,但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说明该国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中期阶段,可能为我国。

此时,我国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是城市化率提升的主要动力;我国人口增长已步入现代型模式,人口增长率较小;逆城市化主要出现在城市化发展的后期阶段,此时我国尚未出现明显的逆城市化现象;和其他三国相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发展速度较快。

解析:13.D;.由图可知,该“雨水花园”的底部为砂层和砾石层,很容易使上层经过植物及各填充层处理的雨水下滲,再加上蒸发.种植土层的水分变化较大,为保证地表植物生长,必须保持种植土层的水分.树皮覆盖能达到保持土壤水分的目的14B;地表雨水下滲后途经种植土层和砂层.这两层可过滤、吸附雨水中的污染物,起到净化雨水的作用。

故B项正确15.C.从材料可知,“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厠所用水等因此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C项正确解析:16A.住宅用地是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对照图例,比较①②③④四种土地利用方式的用地面积可知,①的用地面积最大,应为住宅区。

17C由图可知,该城市主要由东西两城区组成,东面城区面积较大。

甲一乙线穿过了两城区,城区地租高于郊区,因而地租曲线上应出现两个明显的高峰,且东面城区较大,地租高峰值更大些,可排除B、D两项;根据城市、地形对气温的影响,沿甲一乙方向气温最低值应出现在城市最西侧的山脉所在地,故排除A选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