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化学中学考试考试大纲设计

初三化学中学考试考试大纲设计

一、考试目标与要求
九年级化学科学业水平考试,为了有利于激发学生继续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高中学校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学生;给九年级化学教学以较好的导向性。

学业水平考试,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较全面测试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九年级化学科学业水平考试命题,能尽力体现出化学的应用性、实践性、综合性、探究性、教育性。

注重测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1.学习接受、吸收、整合九年级化学基础知识的能力
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二)对知识容的要求层次
根据化学课程标准和九年级化学教科书的教学目标要求,为了便于考查,将九年级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化学命题对各部分知识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识记、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四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

其含义分别为:
【识记】:是指“知道”、“记住”、“说出”已学过化学容,要求学生具有对所学化学知识和材料、所做过的一些实验的再现能力。

【了解】:是指知道“是什么”。

是指对化学基础知识的要点,能够根据所提供的容材料识别是什么,看懂课本中的图标和图片、能化学符号和化学用语表示。

【理解】:是指懂得“为什么”。

能够理解一些化学概念和原理的基本含义;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能从化学视角,分析一些化学现象,
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初步学会基本的实验技能(如取用药品、加热、选择仪器、连接仪器、配制溶液、检验物质、使用化学用语、观察记录、简单计算)。

【综合应用】:是指学生在记忆、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掌握的技能,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一些具体简单化学问题。

根据课程目标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要求,学业水平测试将在考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同时,尽力兼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以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

二、考试围与容
九年级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围和容,依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以人民教育出版的九年级《化学》(上、下册)两本教科书为依据,进行试题的编制。

三考试方式及试卷题型、分值比例
考试卷为物理、化学合卷,试卷满分150分,其中化学试卷满分为60分,理化合卷考试时间共120分钟,其中化学约占50分钟。

答卷方式采用闭卷、笔试。

允许考生使用科学计算器。

试卷题型有:单项选择、填空、简答、实验探究、计算等。

试卷难度:容易题(难度在0.7以上):
较容易题(难度在0.5~0.7之间):
中等难度题(0.3~0.5之间)的比例为5︰3︰2
因而用途更广,但熔点更低。

(3)金属的冶炼: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如CuO、Fe203)都可被C、CO、H2还原成单质。

(4)铁生锈的条件:同时接触氧气和水。

(保持干燥、隔绝空气、涂上或镀上保护层等可防生锈)
考点14:溶液
1.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分散到溶剂中形成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不溶于水的固体小颗粒(或小油滴)经振荡暂时分散到水中形成悬浊液(或乳浊液),浊液不均一、不稳定。

2.溶解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分散到溶剂中的过程,包括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的吸热过程和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水合的放热过程。

记住NaOH固体、浓H2SO4溶于水,CaO与水反应放热,NH4 NO3固体溶于水吸热。

乳化是油脂在乳化剂(如洗涤剂)作用分解成小油滴进入到水中的过程。

3.一定温度下,往一定量的水中加入某溶质,当所得溶液不能再溶解更多的该溶质时,此时的溶液称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反之,则为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4.一定温度下,l00克水最多所能溶解的固体质量,叫该物质的溶解度。

绝大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KNO3的S受T影响大,而NaCl的s受T影响小,可通过结晶、重结晶提纯混有少量NaCl的KNO3。

Ca(OH)2的S随T的升高而降低。

注意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5.一定温度、一定压强下,1体积的水最多溶解的气体的体积即为该气体的溶解度。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在增大。

6.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l00%.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密度×溶液的体积。

7.溶质的质量分数是表示溶液浓度大小的量.表示100克溶液中溶解了多少克的溶质;溶解度是表示物质溶解能力大小的量。

表示某温度下,l00克溶剂最多能溶解多少克的溶质。

前者的计算式为: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0%,后者的计算式为:S=(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100g。

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fs/(100g+s)】×100%。

(2)盐+碱=新盐+新碱.在这类反应中,反应物一般都要能溶于水。

例如:Na2CO3+Ca(OH)2=2NaOH+CaC03↓
(3)盐+酸==新盐+新酸,在这类反应中.强酸(盐酸、硝酸、稀硫酸)一般可以跟弱酸盐(不管是否可溶)反应,即强酸制弱酸;或反应物都溶于水,生成物之一是不溶于酸的沉淀。

例如:CaC03+2HCl=CaCl2+H20+C02↑.BaCl2+H2S04=BaS04↓+2HCl
(4)盐1+盐2=新盐1+新盐2,一般盐需都溶,例如:BaCl2+Na2S04=BaS04↓+2NaCl
3.化肥:大部分属于盐,分成氮肥、磷肥、钾肥三种,含N、P、K中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化肥叫复(如KN03)。

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但使用不当会造成环境污染。

·酸、碱、盐、氧化物的化学性质的简化记忆:“抓住酸碱、适当补充”。

(1)酸碱的性质中已包含了“盐+酸”、“盐+碱”反应的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只需增加“盐+盐”、“盐+金属”即可;
(2)酸碱的性质中已包含了“氧化物+酸”、“氧化物+碱”反应的性质,氧化物的化学性质只需增加“氧化物+水”即可。

4.物质的溶解性规律(限初中):
酸:都可溶:碱:KOH、NaOH、Ba(OH)2可溶:Ca(OH)2微溶;其它不溶。

盐:钾钠铵盐硝酸盐——全可溶;
盐酸盐(除AgCl↓)硫酸盐(除BaSO4↓)——大多可溶;
碳酸盐【除K、Na、NH4可溶】——大多不溶。

5.溶液的酸碱度可用pH表示,pH=7中性、pH<7酸性、pH>7碱性,pH越小酸性越强、pH越大碱性越强。

溶液的pH可用pH试纸测定,步骤为“放、滴、比、读”,pH试纸不可先润湿。

6.浓硫酸与氢氧化钠固体都有强吸水性、强腐蚀性、溶于水都放出大量的热。

浓盐酸有挥发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