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防水1-基础知识 介绍
(5)不同组合材料(砖混结构、外墙外 保温系统)因材料线膨胀系数不同或相 互之间粘结不好引起的裂缝、间隙或脱 层等。 (6)施工后期各种材料因吸水或干燥引 起的尺寸变化过大者。 (7)各种预留洞、预埋件、穿墙(或楼 板、地面)管道、管子接口出入口密封 不严处。
七、防水层要设立在坚实的结构基层上 与防水材料接著的界面必须不可有空鼓、 起砂、蜂窝麻面、夹渣、污泥、小石块、 也不能做在松动不牢固的表体上,原因是 附着性不良,再加上太阳紫外线破坏,建 筑物体本身热涨冷缩,以及水蒸气压力破 坏,容易造成防水层老化、失效。
防水基础知识
昆仑防水
2012.5
一、水的特性:
水是无孔不入的,它借重力、风压、 对流、冲击、附着、毛细等力量作用下, 逐渐渗入到建筑内部,而且在渗透的过程 不易从表面发觉。水中常常有来自地下或 大气中酸性气体(如CO2、SO2)的无机盐, 此外水湿大多数无机盐材料的溶剂。起霜 就是盐从溶液中析在材料孔隙中结晶的现 象。材料中盐溶液虽然看不见,但能引起 腐蚀、剥落和破坏。
三、水与冰的压力变化 在冬季室外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因水汽进入而受冻 结冰,体积膨胀,就会使建筑材料的内部结构遭到破坏, 当气温升高冰又融化为水称为冻融性破坏。这使渗漏水 有机可乘。因为在由水结成冰过程中,0.2mm宽,长度 和深度均为0.5mm的无害裂缝,对周围混凝土可施加 200MPa的侧压力,足以破坏任何高强度等级的钢筋混 凝土结构,同时还会拉断或击穿所有防水材料。大多数 建筑材料均为多孔性无机材料,而材料内部又存在孔洞、 缝隙和毛细管道等,极易吸水,在反复的冻融过程中有 很多建筑物表面的水泥砂浆、油漆、防水层等与建筑结 构产生剥离、混凝土溶蚀粉化等。
水有压力会往他处扩散,房子里死角 的地方也不容易施工。这里所讲的“优于” 是相对比较的,而非绝对性的。因为随着 科技的发达,市面上陆续有人推出负面施 工的防水材料——抗负水压力的矽酸质系 列渗透性粉末,以及高低压注入合成树脂 产生膨胀结晶体,亦可防水,但是并非所 有的场合都可以成功的施工,所以非不得 已,应该采取正面防水施工。
十、结论经验
昆仑防水----品质决定未来
谢谢聆听!
五、渗水原理:
• 房屋渗漏原因: • 1、客观因素 1)气温变化、2)材料干缩、3)结构变形 4)水的压力、5)液体、气体的侵蚀 6)其他外力作用 • 2、主观因素 1)防水设计不合理、2)防水材料质量差、 3)施工不当、4)管理无方
概念: 水在重力作用、毛细作用、渗透作用、动能和空 气压差作用下使水产生流动,通过孔洞、裂缝产 生渗漏水。 举例: 特别是地下工程埋得越深、地下水位就越高,渗 透压力就越大。地下工程的渗漏水大多数情况下 是由渗透作用引起的。 风雨交加墙面、窗框易出现渗漏水是由动能和气 压差作用引起的。
二、水与水蒸气的压力变化
水一旦渗入到建筑物里,在有限的空 间内,等太阳一晒,产生热能,就形成水 蒸气,这些水蒸气产生大量的压力足以破 坏原有的防水层,甚至于表面的装璜及饰 材(譬如,油漆脱落、壁纸发黑、磁砖鼓 起、木质地板膨鼓)。
一单位的水,如果全部变成水蒸气, 在建筑物内部有限度的空间里面,就产生 1240倍的压力,这个压力的破坏性实在太 可怕了。(所以我们时常发现防水胶施工 在含水的泡沫水泥上,不久就整个鼓起剥 落了。)水蒸气对建筑物的危害容易造成 防水层与基层之间产生剥离、防水层起鼓、 涂膜起泡、搭接缝开裂,从而导致防水层 寿命降低,窜水等质量问题。
八、没有一种材料是万能的
任何一种材料都有它的独特性、 适用性。“一剂治百病”的观念是错误 的。所以如何选择材料才是重要的课题, 良好的医生是在主导“用药”而不是被 “药剂”牵着鼻子走。
九、选用防水材料优劣的判断标准
如何适材适地使用材料
1、与躯体之接著性
2、弹性伸长率 3、透水性 4、抗压、撕裂强度 5、耐候性、抗老化性 6、表面饰材料接著性
现代建筑防水技术原理: 在透水的建筑结构上复合一层不透水的防 水材料(防水片材、或涂膜),形成不透水 的建筑围护体系。
环境水 柔性防水层 混凝土结构
刚柔结合(迎水面)优于负面防水(背水面) 如屋面防水,直接施工在屋面结构板, 侧墙防水应直接做在外墙、水箱漏水直接 做在水箱内层、浴室渗水就要将浴缸、瓷 砖拆除,重新做防水,为什么呢?
六、渗漏危害: 如果没有进行建筑物防水处理,建筑 物会发生渗漏,造成巨大的空间无法使用 或出现灾难性坍塌。如地下地铁、涵洞、 人防工程、室内、屋面漏水、墙体霉烂、 装饰层起皮等无法使用,因而造成巨大损 失。
漏水图例1
漏水图例2
漏水图例3
常见渗漏水部位以下几处: (1)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伸缩缝(含 后浇带)、沉降缝、施工缝及预制构件的 接缝处。 (2)温度变化、材料收缩和施工不良等 引起的混凝土裂缝。 (3)因施工操作、管理不当引起的混凝 土蜂窝、麻面、孔洞、露筋等缺陷处。 (4)承重结构中相邻构件的位移及支座 沉降过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