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1.中国古代先民以宇宙的大象确立色彩象征,五行的顺序为水、火、木、金、土。
2.中国传统色彩的五色体系把红、黄、青(绿、蓝)、白、黑视为正色。
(p01)3.黑色在易经中被认为是天的颜色,所以黑色在古代中国为众色之王。
(色p01)4.中国传统文化把四季冠以色名和方向。
春为青阳,方向主东,守护神为青龙;夏为朱明,方向主南,守护神为朱雀;秋为素白秋,方向主西,守护神为白虎;冬为玄冬,方向主北,守护神为玄武。
(p01)5.在中国,黄色位居五行的中央,是象征大地的颜色。
(色p01)6.中国古代把红、黄、青、白、黑的混合色称为下五色。
(p01)7.中国色彩文化认为紫是红的极色,在汉代常被作为珍稀的极色,在唐代成为五品以上的官服色彩。
(色p01)以上为课题1(5 分)8.在希腊色彩是宗教观的反映,红色象征火,青色象征大地,绿色象征水,紫色象征空气。
(色p08)9.正当印象主义绘画方兴未艾之际,在这个团体中逐渐滋生出一种新的倾向,他们与印象派不同,但又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人们称之为“新印象主义” 。
又由于这些画家直接采用色彩或色点作画,因而又称之为“点彩派” 。
(色p09)10.俄罗斯画家康定斯基的作品属于“热抽象” (p10)11.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的作品属于“冷抽象” 。
(色p10)12.属于“表现主义”的画家为蒙克。
(色p10)13.属于“超现实主义”的画家为米罗、达利。
(色p10)14.创作“立体主义”作品《亚威农少女》的作者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色p10)以上为课题2(1 分)15.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
(色p16)16.在光的三原色中蓝、绿色光可合成青色光;红光、蓝光可合成玫红光;红、绿色光可合成黄光。
(色p16)17.色料的三原色是品红、青、黄。
(色p16)18.间色:任意两个原色相混合所得的新色称“间色” 。
(色p16 )19.复色:任意两间色相混合所得之色,称之为“复色” 。
(色p16 )20.补色:一种原色同另两种原色调配的间色互称为“补色” 。
补色的特点是把他们放在一起,能最大程度地突出对方的鲜艳。
如果混合,就会出现会黑色。
(色p16)21.加色混合:由于色光混合时增加光量,所以色光混合(加色混合)又称正混合、加光混合或加法混合。
加色混合可以得出:红光+绿光=黄光,红光+蓝光=品红光,蓝光+绿光=青光,红光+绿光+蓝光=白光。
(色p16)22.减色混合是色料的混合。
有色物体之所以能显色,是因为物体对光谱中色光的选择性吸收和反射作用,吸收也是减去的意思。
理论上品红、柠檬黄和青能混合出各种颜色,但事实上很难达到,所以印刷上为达到应有的效果,多加了一套黑色。
(色p16)23.色彩的空间混合一般是指色彩并置或色彩旋转中的色彩混合现象。
(色p17)以上为课题3(5 分)24.色彩具有三种基本要素,也称属性:即明度、色相、纯度。
(色p19)25.色相指色彩的相貌。
26.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
黄色-紫色在有彩色相环中,成为划分明暗的中轴线(分界线)。
27.纯度指色彩的鲜、浊程度。
纯度也称为艳度、彩度、鲜度或饱和度。
以上为课题4(4 分)28.目前影响较大的立体色标是奥斯特瓦尔德色标和孟塞尔色立体。
(色p25)29.奥斯特瓦尔德色立体是以赫林的生理四原色黄、蓝、红、绿为基础,将四色分别放在圆周的四个等分点上,成为两组补色对。
然后再在两色中间依次增加橙、蓝绿、紫、黄绿四色相,共8 色相,然后每色相再分为三色相,成为24 色相的色相环。
(色p25 )30.孟塞尔色立体是以色彩的三要素为基础,色相称为Hue,简写为H,明度叫做Value,简写为V,纯度为Chroma,简称为C。
色相环以红、黄、绿、蓝、紫五原色为基础,再加上它们的中间色相:橙、黄绿、蓝绿、蓝紫、红紫、成为10 色相,排列顺序为顺时针。
再把每一色相详细分为10 等分,以各色相中央第5号为各色相代表,如:5Y 为黄, 5YB 为橙, 5R 为红。
色相总数为一百,色相环上相对的两色为互补关系。
(色p25)31.孟塞尔色立体中心轴为黑、白、灰,共分为11 个等级,最高明度为10,表示白,最低明度为0,表示黑。
1—9 为灰色系列。
(色p25)32.如果将孟塞尔色立体做水平断面,其各色彩(不管色相与纯度)明度均相同。
纯度垂直于中心轴,黑、白、灰的中轴纯度为0,离中心轴越远纯度越高,最远为各色相得纯色。
同一色相面的上下垂直线所穿过的色块为同纯度, 以无彩色轴为圆心的同心圆所穿过的不同色相也是同纯度。
(色p26)33.(1)色立体为我们提供了几乎全部的色彩体系,可以帮助我们开拓新的色彩思路;(2)由于色立体是严格地按照明度、纯度、色相的科学关系组织起来的,所以它提示着科学的色彩对比、调和规律;(3)建立一个标准化的色立体,对色彩的使用和管理会带来很大的方便,可以使色彩的标准统一起来;(4)根据色立体可以任意改变一幅设计作品的色调,并能保留原作的某些关系,取得理想的效果。
总之,色立体能使我们更好地掌握色彩的科学性、多样性,使复杂的色彩关系在头脑中形成立体的概念,为更全面地应用色彩、搭配色彩提供依据。
(色p28)以上为课题5(4 分)34.色彩链,即在同一组静物中可以将色彩进行分类,每一类色彩又可以按明度、纯度、冷暖进行排序, 这种序就如同一条链, 使同类色之间具有微妙的色彩变化, 形成从鲜到灰、从明到暗、从暖到冷的色彩关系,合理处理画面中多组色彩链是写生的关键因素。
(色彩构成p29)以上为课题6(1 分)35.装饰色彩以(固有色)为基础,研究色彩的平面性与装饰性。
以上为课题7(1 分)36.颜色产生不同明度变化,称为同一色(色p39)37.两种以上的颜色,其主要的色素倾向比较接近,称为同类色。
如朱红、玫瑰红、大红为同类色。
(色p39 )38.在色环上任意90°角度以内的颜色,各色之间含有共同色素,故称为类似色。
(色p39)39.在色环上任一颜色同其毗邻之色称为“邻近色” 。
邻近色也是类似色关系,只是所知范围小了一点。
(色p39)40.从同类色、类似色、邻近色的含义看,都含有共同色素。
采用此类色彩配合给人以统一而调和的感觉。
(色p39)41.在色环上任一直径两端相对之色(含其邻近色)称为对比色。
(色p39)42.补色(余色)(色p39)以上为课题8(5 分)43.冷色:蓝、蓝绿、蓝紫;暖色:红、橙红、橙、橙黄、紫红;绿色和紫色是中性色。
(色p45)44.色彩的轻、重感主要与色彩的明度有关。
明度高的色彩使人联想到蓝天、白云、彩霞及许多花卉还有羊毛、棉花等,产生轻柔、漂浮、上升、敏捷、灵活等感觉。
明度低的色彩使人联想到钢铁、大理石等物品,产生沉重、稳定、降落等感觉。
(色p45)45.绿色和紫色是中性色。
黄绿、蓝、蓝绿等色使人联想到草、树等植物,产生青春、生命、和平等感觉。
紫色、蓝紫等色使人联想到花卉、水晶等稀贵物品,故易产生高贵、神秘感。
(色p45)46.色彩的软、硬感主要来自色彩的明度,但与纯度也有一定的关系。
明度越高感觉越软,明度越低则感觉越硬。
明度高、纯度低的色彩有软感,中纯度的色也呈柔感。
高纯度和低明度的色彩都呈硬感,明度越低硬感越明显。
色相与色彩的软、硬感几乎无关。
(色p45、46)47.色彩的前、后感实际上是一种视错觉现象。
各种不同波长的色彩在人眼视网膜上的成像有前后,红、橙等光波唱的色在后面成像,感觉比较迫近,蓝、紫等光波比较短的色则在外侧成像,在同样距离内感觉就比较后退。
一般暖色、纯色、高明度色、强烈对比色、大面积色、集中色等有前进感觉,相反浊色、冷色、低明度色、弱对比色、小面积色、分散色等有后退感。
(色p46)48.由于色彩有前后的感觉,因而暖色、高明度色彩有扩大、膨胀感,冷色、低明度色有收缩感。
(色p47)49.色彩的华丽感与质朴感:色彩的三要素对华丽及质朴感都有影响,其中纯度关系的影响最大。
明度高、纯度高的色彩,丰富、强对比的色彩感觉华丽、辉煌。
明度低、纯度低的色彩,单纯、弱对比的色彩感觉质朴、古雅。
但无论哪种色彩,如果带上光泽,都能获得华丽的效果。
(色p47 )50.无彩色在心理上与有彩色具有同样的价值。
黑和白是对色彩的最后抽象,代表色彩的阴极和阳极。
在色彩体系中灰色是最被动的色彩,它是彻底的中性色,依靠邻近的色彩获得生命,灰色靠近鲜艳的暖色,就会显出冷静的品格,若靠近冷色,则变为温和的暖灰色。
(色p49)以上为课题9(10 分)51.根据色彩明度色标划分,色彩可分为低调色(0 度至3 度),中调色(4 度至6 度),高调色(7 度至10 度)。
色彩之间的明度差别大小决定明度对比的强弱,3 度差以内为弱对比又称短调对比。
3 度至5 度差的对比称为中对比,又称中调对比,1 至9 度以外的对比称强对比,又称长调对比。
(色p53)52.因色相的差别形成的色彩对比称为(色相对比),色相对比的强弱取决于色相在色环上的距离。
色相对比在色环上可分为4 种程度的对比:用类色相对比、邻近色相对比、对比色相对比(130 度)、互补色相对比(180 度)。
(色p54)53.一种颜色与另一种更鲜艳的颜色相比较时,会感觉不太鲜艳,但与不鲜艳的颜色相比时,则显得鲜艳,这种色彩的对比便称为(纯度对比)(色彩构成p56)54.由于色彩感觉的冷暖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称为(冷暖对比)。
红、橙、黄使人感觉温暖;蓝、蓝绿、蓝紫使人感觉寒冷;绿与紫居于其间,绿色与紫色称为中性色。
白色反射率高而感觉冷,黑色吸收率高而感觉暖。
(色p57)55.色环上冷暖色的中轴是橙色与蓝色,它们是冷暖对比的两个极端色。
56.色彩的同时对比:当两种颜色同时并置在一起是,双方都会把对方推向自己的补色,红和绿并置,红的更红,绿的更绿;黑、白并置,黑的更黑,白显得更白。
这种现象属于同时对比。
(色p58)57.色彩的连续对比:指在不同的时间条件下,或者说在时间运动的过程中,不同颜色刺激之间的对比。
(色p58)以上为课题10(5 分)58.色彩调和:色彩调和有两层含义:一则是色彩调和是配色美的一种形态,能使人产生愉悦,舒适好看的配色是调和的;二是色彩调和是配色美的一种手段。
色彩的调和是就色彩的对比而言的,没有对比就无所谓调和,两者既互相排斥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不过色彩的对比是绝对的,因为两种以上色彩在配置中,总会在色相、纯度、明度面积等方面或多或少都有所差别,这种差别必然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对比。
过分对比的配色需要加强共性来进行调和,过分暧昧的配色需要加强对比来进行调和。
色彩的调和就是在各色的统一与变化中表现出来的,也就是说,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彩搭配组合时,为了达成一项共同的表现目的,使色彩关系组合调整成一种和谐、统一的画面效果,这就是色彩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