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美术史复习题

中国美术史复习题

1.半坡类型彩陶器形,最有特点的是人面鱼纹彩陶盆。

2.仰韶文化彩陶以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的彩陶艺术成就最为杰出。

3.青铜器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冶炼技术的成熟。

4. 出土于湖南长沙的两幅战国时期的帛画是《人物龙凤帛画》和《御龙人物帛画》。

5.南朝谢赫提出“六法”中的艺术最高准则是气韵生动。

6.北宋初年以画寒林平远著称的山水画家是李成。

7.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理论是宋代著名文人苏轼提出的。

8.白描画卷《五马图》的作者是李公麟。

9.湖州竹派的开创者是文同。

10.中国古代皇帝中最爱好花鸟画而且在花鸟画中具有相当成就的是宋徽宗赵佶。

11. 米氏云山的创造者是米芾。

12.元代画家王冕以画梅著称。

13.明代后期在水墨写意花卉画中最富有成就的画家是徐渭。

14.清初画坛上四位著名的和尚画家,人称“四僧”他们是:八大、石涛、髡残、弘仁。

15.中国新石器时代最突出的美术创造是陶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仰韶文化彩陶。

16.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主要体现在彩陶的装饰纹样上。

17.青铜器中的礼器,是统治阶级用以区别尊卑等级的器物。

18. 秦汉时代的美术中,兼有绘画与雕刻两种特点的是画像石、画像砖。

19. 马王堆出土的汉代帛画,其主题思想是引魂升天。

20. 有记载的第一位有影响的画家是:曹不兴。

21. 南朝谢赫提出“六法”中的艺术最高准则是气韵生动。

22. 唐代画马的名家是韩干、画牛的名家是韩滉。

23.五代荆浩所著的山水画论是《笔法记》。

24.我国唐代最享盛名的青绿山水画家是李思训。

25.五代南唐山水画家董源的传世作品有《潇湘图》。

26.中国古代皇帝中最爱好花鸟画而且在花鸟画中具有相当成就的是宋徽宗赵佶。

27. 山水画“三远法”最早提出者是郭熙。

28.“扬州八怪”中最擅画墨竹的是郑燮。

29. 石器时代分为就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的明显特征是打制石器。

30.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主要体现在彩陶的装饰纹样上。

31. 舞蹈纹彩陶盆是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之杰作。

32. 青铜器《四羊方尊》属于商代时期青铜器的代表。

33. 最能代表汉代书法成就的是隶书。

34. 敦煌壁画中《九色鹿本生》的故事属于连环画式构图。

35. 《女史箴图》是宣扬宫廷妇女思想道德规范,规劝其遵循封建道德准则的作品。

36. 《虢国夫人游春图》是唐代张萱的作品。

37.《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的作品。

38. 王冕的《墨梅图》中题诗“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39.宋代被誉为“得山之骨”,“与山传神”的画家是范宽40. “吴门四家”是指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

41. 明代擅长“易圆以方,易整以散”装饰手法的画家是陈洪绶。

32. 瓷器中的“粉彩”出现于康熙时期。

33. 中国美术史青铜艺术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礼器。

33. 秦陵兵马俑三号坑设计的是军事指挥部。

34.首先提出“明劝诫,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这一绘画功能的是谢赫《画品》。

35.创造“秀骨清象”风格的画家是陆探微。

36.《步辇图》描绘的是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禄东赞的情景。

37. 《历代帝王图》是唐代阎立本的作品。

38. 开创我国青绿山水端绪的作品是游春图。

39. “元四家”是指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

40. 《王蜀宫妓图》是唐寅的作品。

41. “青藤”是明代花鸟画家徐渭。

42. 首次提出山水画“三远”的论著是《林泉高致集》。

43.在苏州大型园林中具有代表性的园林是留园。

44. 被视为“海派”名家,但未定居上海的画家是虚谷。

42.帛画:古代画在丝织物上的绘画。

其表现主题是引魂升天。

人物造型多作侧面立像,比例匀称,仪态肃穆;画面勾线流利挺拔,设色采用平涂和渲染的方法,格调庄重典雅。

43. 曹衣出水,吴带当风“曹衣出水”:曹仲达的一种笔法刚劲稠叠,所画人物衣衫紧贴身上,犹如刚从水中出来一般。

“吴带当风”:吴道子的一种笔法圆转飘逸,所绘人物衣带宛若迎风飘曳之状。

44. 元四家:是指活动于元代晚期的文人画家黄公望、吴镇、倪瓒和王蒙。

他们生活于元末社会动乱之际,生活中都有不得意的遭遇,艺术上受赵孟頫的影响,善画山水,兼工竹石,以绘画作品表现其心境和生活情趣45. “浙派”:明代山水画流派之一。

明初至武宗嘉靖时最为盛行,主要活动于浙江地区。

该派承继南宋院体,取法于李唐、马远、夏圭,多作斧劈皴,行笔有顿挫,形成水墨苍劲一体。

46. 白描:白描源自于“白画”,魏晋时已有。

多为粉本画样,经隋唐至宋,逐渐发展为独立的绘画样式。

白描不施色彩,纯用墨线勾勒表现形象,朴素优美,在造型技巧上有很高的要求。

47. 谢赫六:“六法”是:“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模写。

”48. 吴门四家指中国画史上沈周、文徵明、唐ying、仇英四位明代画家。

“吴门四家”中沈周与文徵明,是吴门派文人画最突出的代表。

他们都在江苏苏州从事绘画活动。

因苏州古为吴地,故又称、沈、文、唐、仇为“吴门四家”。

四人中沈周、文征明都擅长画山水;唐寅山水、人物都很擅长,他们南宋院体为法;仇英以人工笔人物、青绿山水见称。

四人各有所长,先后齐名。

但除沈周、文征明有师承关系外,唐寅、仇英各有内格。

因此“吴门四家”(“明四家”)只是明代四位成就很高四位不同风格的大家,两并非一个画派之称49. 扬州八怪扬州八怪是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或称扬州画派。

50.秦陵兵马俑的主要艺术特色。

崇尚写实,造型严谨,性格鲜明,形象生动,在总体布局上,利用众多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排山倒海的气势,使人产生敬畏而难忘的印象。

51.元代画风转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作画重视主观意兴心绪的表现,把形似和写实放在次要位置。

(2)作品追求笔墨情趣,水墨画极为盛行。

(3)把书法用笔融进绘画创作,丰富了点、线的表现力。

52.西汉霍去病墓石刻的用途、内容和艺术手法是什么?《马踏匈奴》石雕是霍去病墓的主题雕塑,为一尊典型的纪念碑式的雕塑。

作品运用了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借一匹威武雄健的战马来展现大汉王朝的强盛以及霍去病抗击匈奴、捍卫王朝的英雄气概这一主题。

战马昂首屹立、庄重威严,充满自信和高傲,匈奴败将则蜷缩于战马胯下,一幅惊惧惶恐、狼狈不堪之相。

作品造型伟岸,内涵丰富,堪称艺术性与思想性结合的典范。

53.花鸟画中的“徐黄异体”各有什么特点?黄筌的风格:(1)取材多为宫廷珍禽瑞鸟,奇花怪石。

(2)画法多采用“双钩填彩”,笔致工细。

(3)画风富丽,设色鲜明。

徐熙的风格:(1)取材多为民间汀花野竹,水鸟渊鱼。

(2)作画重在用墨,兼勾带染,有“落墨花”之称。

(3)设色不以晕淡为工,只是略加色彩。

54. 分析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是唐代画家张萱所作,张萱擅长画工笔人物,尤擅画宫廷仕女。

《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了杨贵妃的三姐虢国夫人三月三游春踏青的场景。

盛唐时期政治开明、经济繁荣、国力昌盛,造就了文化艺术发展的宽松环境,中国绘画艺术在这一时期也开始走向成熟。

唐代仕女人物画的主要题材是“绮罗人物”,《虢国夫人游春图》恰恰是这一时代的主流题材。

从画面结构上看,构图的前疏后紧,人物排列的疏密有致,突出了虢国夫人的主人公地位,也显示了其前呼后拥的贵族气派。

整幅图中只有人物、马匹没有游春背景是此画的一大特点,游春却不画春,而是诱导观者不由自主地联想以致感受春的气息,并被画中人物从容欢快的情绪所感染,这正是画家卓然超群的艺术表现能力之所在。

空白的背景凸显了人物及其动态,这一手法相当于摄影中的大光圈,虚化背景以突出人物。

从画中主体来看,整个画面线条简洁富于动感,色彩艳丽鲜明,用人物的体态丰满再次表现其贵族身份和华贵气派。

唐代画风在仕女画法中有“曲眉丰颊”之说,图中所有女人形象“曲眉丰颊”的风格颇为鲜明;发式的刻画也很考究,云鬓半掩,主仆分明;甚至连马匹的设计都颇见心思,虢国夫人的坐骑纤巧秀气,而护卫的马匹则粗壮彪悍,而不管是纤巧抑或粗壮,那蹄下却都颇显轻快、有力。

因为是游春而非出征,虽然虢国夫人身份显赫,护卫们的动作却并不张扬,显得十分低调;虢国夫人本人的表情及动态更显出优雅内敛的欢快。

55. 分析阎立本的《步辇图》。

《步辇图》是以贞观十五年(641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

图卷右半是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的唐太宗,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禄东赞,后为通译者。

在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图焦点。

作者煞费苦心地加以生动细致的刻画,画中的唐太宗面目俊朗,目光深邃,神情庄重,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

作者为了更好地突现出太宗的至尊风度,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衬托表现。

一是以宫女们的娇小、稚嫩,以她们或执扇或抬辇、或侧或正、或趋或行的体态来映衬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凝定,是为反衬;二是以禄东赞的诚挚谦恭、持重有礼来衬托唐大宗的端肃平和、蔼然可亲之态,是为正衬。

该图不设背景,结构上自右向左,由紧密而渐趋疏朗、重点突出,节奏鲜明。

画家依靠神情举止、容貌服饰,生动地刻画了不同人物的身份和精神气质。

唐太宗的威严和睦,吐蕃使者的敬畏恭谦、礼仪官的肃穆、宫女们的顾盼,气氛亲切融洽,却又严肃庄重。

从构图的角度来讲,这幅画很明显将所有人物分成两组:以画卷中轴线为界,左边三个男士依次排开,井然有序,没有任何装饰,在规矩中略显拘谨;右边以唐太宗为中心的人物群,左右簇拥的仕女形象,以及装饰物“两把屏风扇”、“一展旌旗”、“步辇”等等,把人物的布局按照其功能自然分工成不同的角色,而且仕女衣带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