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4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4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生:陋食敝衣——“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缊袍敝衣处其间……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俸不若人也。”我寄居在旅店里,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穿有珠穗、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好像神人;我却穿着破旧的衣袍处于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家。
(学生阅读课文并进行思考、概括。)
生:没有书,只能借、抄。——“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因为家中贫穷,无法买书来看,常向有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用笔抄录,按约定日期送还。
——致书之艰(师板书“致书之艰”)
生:遇到问题,只能到很远的地方找老师问。——“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常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到了成年时,愈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游,曾往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求教。
——吃、穿之苦(师板书“求学之苦”)
2、本文主要从致书之艰、从师之难、求学之苦这三方面来讲述了作者的求学生涯。作者讲述这些的目的是为什么?(劝勉马生努力学习)。老师也写了一篇《送东阳马生序》来劝勉一下马生。
(我写的,我来读)(课件出示:“贫困是一位良师,苦难乃一所名校。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业精于勤荒于嬉。良好的读书条件并非人皆具备。期望马生能珍惜年华,精心向学,终能成为吾国之栋梁之才。”)
•(开头:我是“......”)
学生表现:
生:“藏书者”——宋濂是一个嗜书如命的人,家境贫寒,无钱买书,得知我家有许多书,便厚着脸皮从我家借书。但是我怕父母知道,给它限制期限,结果他总能按时归还,我觉得他还是很讲信用的,不过还书时总是气喘吁吁的样子,像是跑着来的。有一次我想试试他真读书还是假读书,他竟能详细的陈述整本书的内容,甚至有些内容能够背下来,令我吃惊不已。后来我才知道,他借书后亲自用笔抄书,天气寒冷的冬天也是这样,因此每年冬天他的手总是生冻疮。
生:“媵人”——宋濂是一个求学若渴、能吃苦的人,他家离学舍路途遥远,又没有车马。有一回,是大雪天,他来到学舍后,四肢被冻僵了。我赶紧拿热水给他擦洗,又给它盖上被子。不知过了多久他才慢慢暖和过来,总算捡了条命。住在旅店中,一天只有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师:苦难是最好的大学。
二Hale Waihona Puke 读懂人物1、大家以不同的身份介绍了你所交往的宋濂,现在你就是“宋濂”,请归纳你求学历程中遇到哪些方面的艰难困苦,并说明你是怎样面对和解决的。(找出相关句子加以印证。)
师:加入了自己的想象,更加生动具体了。
生:“先达”——我算是本地方圆百里有道德有学问的老师了,由于我有一些声望,许多年轻人来拜师求学,我的弟子还不少呢。作为师长不应在弟子面前温和随便,要保持严肃矜持。其中有一个弟子叫宋濂,非常好学,经常提出一些很有价值的疑难问题。对老师非常恭敬,请教时,弯着身子,侧着耳朵,很用心。有时我斥责他的时候,表情更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说;等我高兴了,他就再请教。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师:昨天的学习,同学们掌握得不错。今天,我们进一步走进文本,来感受作者的精神。先请同学朗读课文,以便加深印象。
一、角色扮演
过渡:我们再次熟悉了课文。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出现哪些人物角色。
1、学生浏览课文,回答:
(“藏书者”、“先达”、“同舍生”“媵人”)
2、下面我们就进入角色,假如你就是文中的“藏书者”、“先达”、“同舍生”,试以“我眼中的宋濂”为话题说一段话(用第一人称来叙述。)
(过渡:请大家评论一下,我写的怎么样?和宋濂的比,哪个好?)
(目的:让学生明确为达到教导的目的,现身说法,循循善诱,比板起面孔能起更好的激励作用。因而从自己当年的求学经历谈起,委婉地说到马生的好机遇,从而要求马生专心用功读书。)
三、读出自己
1、面对这些困难,作者没有退缩,而是勇敢的克服困难、战胜困难,最终成为一位学识丰富、文采彪炳的大文学家。现在请同学们说一说从文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人?然后用这样一个句式来回答:“从______句话中,我读出了一个_______的宋濂”。
(学生根据课文分析,更深入了解人物形象)
生:我读出了一个勤奋、刻苦读书的宋濂。从“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这句中读出来的。
——寻师之艰
生:请教老师要毕恭毕敬,看老师脸色——“先达德隆望尊……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前辈道德高,名望大,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不曾稍微把言辞和态度放委婉些。
——问师之难(师板书“从师之难”)
生:求学路途顶风冒雪,足肤皲裂;差点被冻死,至学舍,多亏受人照顾。——“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当年我从师学习时,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仆人拿热水给我浇洗,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行、住之苦
教学内容
24、送东阳马生序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畅地翻译课文。
2、熟练地背诵课文,积累文言知识。
3、通过变换角色体验等形式,感受宋濂的苦乐观。
4、了解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经历,激励学生发奋读书,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翻译并背诵课文
2、学习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态度。
教学难点1、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
2、理解作者如何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后生勤奋学习的。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翻译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内容,下面我们就来检验同学们掌握的情况。
一.复习巩固,进一步感知课文
1.解释红色的词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②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2.通假字
四支僵劲不能动
同舍生皆被绮绣
3.翻译句子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师:理解到位,表述非常清楚流畅。
生:“同舍生”——在我们的同窗中,大都是富家子弟,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红缨装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腰上系着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浑身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而宋濂家境算是贫寒的,穿着破棉袄,旧衣衫。但他并不在乎这些,学业上确实很出色的,他也很以此为荣。
师:感触颇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