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川华蓥山导游词5篇

四川华蓥山导游词5篇

四川华蓥山导游词5篇华蓥山旅游区位于四川省广安市境内,境内高速公路(成南广、渝邻广、巴广渝)、襄渝铁路全线贯通,距重庆1小时,成都3小时车程,交通十分便捷。

景区以苍翠茂密的山林为环境基调,以世界罕见的喀斯特早期发育石林奇观为典型景观代表,是中国海拔最高的山岳型石林,华蓥山风景优雅、诗意盎然、生态气候环境十分优越,旅游区内植被覆盖率高达95%以上,年平均气温17—22℃,是不可多得的“天然氧吧”。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川华蓥山导游词5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四川华蓥山导游词5篇(一)各位游客们,欢迎诸位来华蓥山参观游览,华蓥山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地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四川省华蓥市,由北向南纵跨四川、重庆15个县、市,延绵300余公里。

华蓥山最高峰是高登山,海拔1740.1M,也是四川盆地低部最高峰;次高峰宝鼎,为华蓥山主峰,海拔1590.8M,是全国八大佛教圣地之一。

华蓥山从唐代起就是川东北佛教圣地有“小峨眉”之称。

唐肃宗至德年间修建的宝鼎、南宋枢密院事安丙故宅华蓥山等遗迹,有30余处可考。

风景有银山积雪、宝鼎晨曦、天池湖光等,李白、杜甫、陆游等历代诗人,都曾在此写下诗篇。

华蓥山景区位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四川省华蓥市境内,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川十大消夏避暑胜地、四川省级旅游度假区。

华蓥山景区内的中外名人蜡像馆堪称西南之最,其交通便利,距成都300余公里,距重庆100余公里,距南充90余公里。

是川渝两地休闲避暑的好去处。

华蓥山西南余脉缙云山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境内,为四川盆地名山和中国著名风景名胜区之一,古称巴山。

全山有九峰并峙,气势雄伟,有“小峨眉”之称。

共有植物1700多种,其中有北碚猴欢喜、缙云槭、香果树、红豆杉等珍稀植物,1979年建立了缙云山自然保护区。

景区有着绚丽的自然风光,其景点可集中概括为:两林、两海、两美景。

两林指:石林、杉林;两海指:云海、竹海;两美景指:积雪、日出。

每个景点都别具一格,各具特色。

华蓥市境内,距成都300余公里,重庆100余公里。

整个景区面积20平方公里,以苍翠茂密的山林为环境基调,以秀丽的喀斯特石林、溶洞为典型的景观代表,集秀峰怪石、佛教文化、天坑溶洞、茂林修竹、华蓥山游击队遗迹于一体,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其景观特点可集中概括为“峰奇、石怪、山绿、谷幽”,并呈现出“春绿、夏荫、秋红、冬白”的四季变化。

旅游区内绚丽的云海、竹海、石林、杉林等自然风光更是别具一格、各具特色。

登高至1704米的高登峰可观赏旅游区春的绿、夏之荫、秋的红、冬之银四季变化,让人心旷神怡、感慨万千。

华蓥山旅游区内的天池湖则是四川最大的天然构造湖泊,在全国亦属罕见。

华蓥山山雄林茂,动植物丰富,主要植物有175科、656种,珍稀植物、名贵药材200余种;野生动物400余种,其中华蓥鹞、云豹、金钱豹、赤狐等国家保护动物30余种。

此外,还有早在宋代就颇具盛名的华蓥峒茶薇菜等土特产品。

华蓥市红岩乡一天然洞穴内,发现一根长4米多,直径50多厘米的钟乳石,其状如巨型男根、形象逼真、比例得体。

华蓥山大天坑与小天坑之间,有一个喀斯特地质溶洞。

溶洞尚未开发,人迹罕至。

2006年4月8日,当地一个山民巡山至该溶洞外时,突然天昏地暗,暴雨刷刷而来,他只好钻进溶洞里躲雨。

当时,他正好带着电瓶灯,就在洞里走走看看,突然,他感觉到有水滴在他头上,用电瓶灯往上一照,他当即吓一跳:好粗大的“男根”哟,还在向我撒“水”呢!很快,华蓥山惊现“生命之根”的消息慢慢传开了。

四川华蓥山导游词5篇(二)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欢迎参观游击队纪念馆,我是讲解员二十世纪是一个伟大的世纪,在这个世纪,旧的死亡,新的生长,在这个世纪,人类为了拯救自己,反抗强权,反抗暴力,处处都表现了最勇敢最果毅的精神,在华蓥山那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里,我们优秀的共产党员和游击战士,革命群众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

在中华民族的斗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华蓥山,一座英雄的山,它与井冈山、大别山一道,将永载革命史册。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这是邓小平同志题词;永远铭记着,在过去长期艰苦的岁月里。

人民英雄们用了自己的鲜血,才换得了今天的胜利。

江泽民同志题词;发扬红岩精神,沿着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道路奋勇前进。

大家请往这边看,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幅浮雕,反映的是华蓥山游击队员们奋勇杀敌的激烈斗争场面,表现了他们英勇不屈、前赴后继的大无畏精神。

接下来请大家随我一同走进华蓥山,走进那段血雨腥风,风雨如磐的斗争岁月里。

华蓥山游击队武装斗争史;1931年冬,地下党员廖玉壁在华蓥山地区组建起第一支“华蓥山游击队”,因此拉开了华蓥山武装斗争的序幕,1941年“皖南事变”后,根据中共南方局的指示,苏云等共产党员在华蓥山丁家平开办了“中兴纸厂”,打破了国民党对《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的纸源封锁。

1947年,中共上海局钱英同志批准了王璞提交的《农村工作纲要》,并决定组建“中共川东临委”统一领导党上下的川东南及重庆的工作,这也标志着党在川东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中共川东临委组织系统表。

随后,中共川东地工委建立了10个共委,先后发展了近1000名党员,并组建了4000人的党和地下武装,他们积极筹集资金,为武装斗争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然而,不幸的是1948年4月《挺进报》事件遭严重破坏,大批的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被捕,甚至波及到了上下川东及华蓥山一带,在情况危机下,王璞同志在岳池县罗渡镇武骏汝家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组建“西南民主联军川东纵队”并提前于同年8月、9月分别在广安、岳池等地发动武装起义,这是当年他们提出的口号,大大鼓舞了战士们的士气。

广安代市、观阁起义打响了武装起义的第一枪,1948年8月10日至12日“西南民主联军川东纵队”先后在广安的代市、观阁两地发动了武装起义,当时由西南民主联军川东纵队第五支队与敌人展开激战。

共缴获敌人步枪10支、冲锋枪3支、马枪1支、手枪11支,打死打伤敌人数十人。

在这场战斗中,共产党员张德沛英勇牺牲,司令杨玉枢不幸被敌人残酷杀害。

刘隆华等人后被共产党员张世敏掩护转移。

战斗结束后,游击队经过整编继续战斗在华蓥山上,直到1949年7月。

同年的8月22日,第七支队的300多名战士和上千名群众在岳池县伏龙乡中心小学召开了誓师大会,决定发动武装起义。

我们的游击队员激战水口庙、血洒刘家院子、突袭十二洞桥,巧渡渠江重上华蓥山,与国民党军警和地方武装浴血奋战到1949年夏天,在这次战斗中,政委杨奚勤同志壮烈牺牲。

随后在合川金子、武胜石盘发动起义,可以说这次起义是整个华蓥山武装斗争中最为悲壮和最为惨烈的一次战斗,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当年游击队员所用过的斧头、竹烟竿、大家所穿过的短棉衣以及行军时所用过的防风灯。

这次起义由川东临委书记王璞同志亲自指挥领导,在木瓜寨战役中,王璞同志因战士插枪走火,不幸中弹牺牲。

这就是当年木瓜寨游击队员与敌人展开激战的照片。

1948年9月14日至24日。

第六支队在渠县龙潭发动起义。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游击队员们所用过的枪支。

经过了游击队员们的奋力拼杀,最后有力的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可以说是破坏了国民党的民源、粮源和税源,配合了人民解放军的前线反攻,牵制了敌人的兵力,但由于敌我力量的悬殊,以及加上缺乏枪支弹药。

起义最终失败,但是四川人民并没有被吓倒,将战斗转为到地下,坚持战斗在华蓥山上,直到迎来了四川的解放。

在整个华蓥山武装起义当中,涌现出了大批的优秀共产党员,如中共川东临委书记王璞。

王璞;湖南湘乡人,1937年入党,1941年转入川东工作。

1947年9月担任中共川东临委书记,1948年8月25日,领导了合川金子、武盛石盘起义,在石盘起义中,游击队遭遇敌人包围,正设法突围,不料一名游击队员枪支走火,子弹射中王璞,由于当时敌人的包围,封锁,没有得到及时的医治,王璞同志因失血过多壮烈牺牲。

许建业同志是红岩小说中许云风的人物原形,四川省领水县人。

1938年入党。

曾担任领水县特支书记、重庆市委委员、重庆工运书记等职。

1948年4月因叛徒出卖被捕。

同年7月22日牺牲在重庆肖家湾。

江竹筠烈士是红岩小说中江雪琴的人物原型,人称江姐。

1938年入党后,1947年11月她与丈夫彭永悟一同来到下川东发展武装斗争,1948年1月16日她的丈夫在一次行动中为了掩护同志不幸牺牲,江姐强忍着悲痛,把孩子托付给了亲戚,支身回到老彭到下的地方继续战斗。

1948年6月,由于叛徒出卖被捕,1949年11月14日被杀害在歌乐山电台岚垭刑场,年仅29岁。

当年江姐在狱中忍受住敌人的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被难友们称赞为中华儿女革命的典范。

杨奚勤同志是四川岳池县人,1938年入党,1948年7月,刚结婚3天的杨奚勤告别了新婚的妻子,支身前往广安渠县传达川东临委提前发动起义的指示,并参加了广安代市、观阁起义。

8月28日,在武胜县水洞湾与国民党军警激烈战斗中牺牲。

红岩小说中双抢老太婆的人物原型有3位。

邓惠中便是其中之一,邓惠中;四川省岳池县人,1938年入党,先后担任过妇女特支部委员,负责人。

第八工委联络员,为壮大党的组织做了大量的工作,还在新场高垭一带组织地下武装,参加了三溪起义。

1948年被捕,其一同被捕的还有孪生子邓诚、邓叶甲、女儿邓叶云。

1949年11月27日牺牲于重庆渣滓洞。

在华蓥山武装起义中,华蓥山当地的党员,他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人民的解放,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地下斗争中或是在敌人的牢房和刑场上,始终坚持共产主义信念,敢于斗争不怕牺牲,有的同志甚至还没来的及留下自己的照片,但是他们留下的是不屈不挠的意志,是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由于及时的转移,有一些革命者得以脱险,解放后,这些英勇无谓的战士们,如今依然战斗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新中国的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

曾林同志是重庆室江北人,1927年入党,1941年因“皖南事变”被捕入狱。

出狱后回到延安继续革命,解放后,曾任重庆市人民政府交际处处长,干部疗养院院长等职。

刘隆华;是红岩小说中“双抢老太婆”的又一个人物原型。

1938年入党,曾参与领导了广安观阁起义。

解放后曾任重庆市副市长。

陈连诗同志是“双抢老太婆”的第三个人物原型。

至1927年参加革命以来,她曾先后七次被捕入狱后脱险成功,解放后在重庆妇联文联工作。

好,这边请,位于华蓥市阳河镇丁家平的中兴纸厂,是抗日战争时期地下党员王治、谢长琮、苏云在中共中央南方局及周恩来的指示下创办的,其目的就是为了打破国民党对《新华日报》的纸源封锁,照片上所反映的就是当年纸厂所用过的一些东西和部分遗址。

新中国没有忘记也不能忘记当年牺牲的英烈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