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组高级工程师(生产运行分支)(锅炉)1 造成受热面热偏差的基本原因是什么?答:造成受热面热偏差的原因是吸热不均、结构不均、流量不均。
受热面结构不一致,对吸热量、流量均有影响,所以,通常把产生热偏差的主要原因归结为吸热不均和流量不均两个方面。
2煤粉的爆炸性与许多因素有关,主要的有:高,产生爆炸的可能性大,而对于Vdaf<10%的无烟煤,一(1)挥发分含量挥发Vdaf般可不考虑其爆炸性。
(2)煤粉细度煤粉越细,爆炸危险性越大。
对于烟煤,当煤粉粒径大于100 m时,几乎不会发生爆炸。
(3)气粉混合物浓度危险浓度在(1.2~2.0)kg/m3之间。
在运行中,从便于煤粉输送及点燃考虑,一般还较难避开引起爆炸的浓度范围。
(4)煤粉沉积制粉系统中的煤粉沉积,往往会因逐渐自燃而成为引爆的火源。
高的褐煤时,往往(5)气粉混合物中的氧气浓度浓度高,爆炸危险性大。
在燃用Vdaf引入一部分炉烟干燥剂,也是防止爆炸的措施之一。
(6)气粉混合物流速流速低,煤粉有可能沉积;流速过高,可能引起静电火花。
所以气粉混合物过高、过低对防爆都不利。
一般气粉混合物流速控制在16~30m/s之间。
高低,严格控(7)气粉混合物温度温度高,爆炸危险性大。
因此,运行中应根据Vdaf制磨煤机出口温度。
3四角布置的燃烧方式,宜分层停用或对角停用,不允许缺角运行。
投停喷燃器应先以保证锅炉负荷、运行参数和锅炉安全为原则,而后考虑经济指标。
(2)对配有直吹式制粉系统的锅炉:它于配有直吹式制粉系统的锅炉,由于无中间储粉仓,它的出力大小将直接影响到锅炉的蒸发量,故负荷有较大变动时,即需启动或停止一套制粉系统运行。
在确定启停方案时,必须考虑到燃烧工况的合理性及蒸汽参数的稳定。
若锅炉负荷变化不大时,则可通过调节运行的制粉系统出力来解决。
当锅炉负荷增加,应先开启磨煤机的排粉机的进口风量挡板,增加磨煤机的通风量,以利用磨煤机内的存粉作为增加负荷开始时的缓冲调节;然后再增加给煤量,同时相应地开大二次风门。
反之当锅炉负荷降低时,则减少磨煤机的给煤量和通风量及二次风量。
总之,对配有直吹式制粉系统的锅炉,其燃料量的调节,基本上是用改变给煤量来调节的。
(3)燃油量的调节:对于燃油量的调节,目前的燃油锅炉一般采用的是利用进油或回油进行调节的系统。
采用进油调节系统的调节方法是:当负荷变化时,通常利用改变进油压力来达到改变4(3)摆动式喷燃器:摆动式喷燃器是通过改变喷燃器的倾角,来改变火焰中心的高度,使炉膛出口温度得到改变,以达到调整再热汽温的目的。
当喷燃器的下倾角减小时,火焰中心升高,炉膛辐射传热量减少,炉膛出口温度升高,对流传热量增加,使再热汽温升高。
(4)再热喷水减温调节:喷水减温器由于其结构简单,调节方便,调节效果好而被广泛用于锅炉再热汽温的细调,但它的使用使机组热效率降低。
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应尽量减少再热喷水的用量,以提高整个机组的热经济性。
为了保护再热器,大容量中间再热锅炉往往还设有事故喷水。
即在事故情况下危及再热器安全(使其管壁超温)时,用来进行紧急降温,但在低负荷时尽量不用事故喷水。
遇到减负荷或紧急停用时应立即关闭事故喷水隔绝门,以防喷水倒入高压缸。
除了上述几种再热蒸汽调整方法以外,还有几种常用的手法。
如:汽——汽热交换器、蒸汽旁路、双炉体差别燃烧等。
总之,再热蒸汽的调节方法是很多的,不管采用哪种方法进行调节,都必须做取既能迅速稳定汽温又能尽量提高机组的经济性。
(电气)5.(11范围内秒。
23所正常运行时,两组星形绕组里的三相电流对称且平衡,两个中性点电位相等,横差电流互感器中没有电流通过。
当任一绕组发生匝间短路,该相的两个分支绕组间有环流通过,从而横差电流互感器中有电流通过,超过整定动作电流时保护动作。
4)主变差动保护:发电机机端CT和厂高变高压侧CT至机变开关CT范围内发生相间短路、匝间短路故障或引出线的单相接地短路故障的主保护。
动作时限0秒。
基本原理:同发电机差动。
5)主变压器瓦斯保护:反映主变压器油箱内部故障的主保护。
基本原理:变压器内部故障时,短路电流所产生的电弧将使绝缘材料和变压器油受热分解,产生大量气体。
气体的多少和故障的性质及严重程度有关。
故障轻微时,产生的气体较少,这些气体慢慢地扩散,通过变压器油箱和油枕间的连接管道进入油枕;而当故障严重时,就有大量气体产生,油会迅速膨胀,这时,就有强烈的油流通过连接管道冲向油枕。
在油箱和油枕之间的连接管道上安装了瓦斯继电器,它通过内部故障时产生的不同气体而动作,分为轻瓦斯和重瓦斯。
其中轻瓦斯由上浮筒控制,动作后发信,重瓦斯由挡板控制,动作后可以通过压板切换于信号或0秒跳闸。
678相匹配的反时限负序过负荷保护,其上限动作电流与下限动作时间相对应,下限动作电流与上限动作时间相对应。
9)转子两点接地保护:反映发电机转子本身或励磁回路上发生的接地故障。
基本原理:发电机正常运行时,转子转速很高,离心力很大,励磁绕组绝缘容易损坏,同时励磁系统较为复杂,容易造成转子一点接地故障。
但是转子一点接地构不成闭合回路,故障点没有短路电流,发电机可以正常运行。
但是一点接地后,作用在励磁绕组上的对地电压会升高到工作电压,如果仍长期运行,遇到励磁绕组其它部位绝缘降低时,会造成转子两点接地。
这对于转子水内冷的大型机组来说,由于励磁电压较高,更易造成转子两点接地故障。
而当发生转子两点接地故障时,励磁绕组两点接地构成闭合回路,故障点将通过很大的故障电流,产生的电弧会烧坏励磁绕组和转子本体,同时引起的磁场不对称会造成发电机的强烈振动。
因此大型汽轮发电机一般采用转子一点接地保护发信,然后再投入转子两点接地保护,保护动作于跳闸。
10)厂高变次级电缆差动保护:反映厂高变次级两开关间电源电缆发生的短路接地故障。
基本原理:由于厂高变次级至厂用高压母线间的距离较长,次级两开关间的电源电缆通过61.20%2.的2)在“粗调”时,调整发电机的端电压略高于系统电压值,调节汽轮机的转速使发电机的频率适当高于系统频率。
在“细调”时,核对同期闭锁继电器与同期鉴定表指针动作一致性。
3)用手动准同期方式并网时应注意发电机组同期表计中同期鉴定表的指针应是顺时针方向旋转,不可逆时针方向旋转。
同时旋转速度不能过快,不能有跳动,不能停止在某一点不动。
同期鉴定表指针与同期继电器动作一致。
合机变开关时应有一定的提前角度(15°电气角)。
4)在发电机并列增加有、无功后,密切注视发电机三相电流对称情况,当确证开关有一相或二相未合上时,应将机变开关解列,查明原因经处理正常后,方能将此开关再行并列。
3.同期概念及同期装置同期闭锁继电器有两组电压线圈,分别接于系统和待并系统的同步电压小母线上,还有一个常闭触点串接在机变开关合闸回路中。
当满足同期条件时,常闭触点闭合,使机变开关合闸回路导通,机变并列。
反之,在不满足同期条件时,机变开关无法通过同期装同期鉴定表的指示意义如下:1)指针在黑点位置表示待并与系统周率相位一致同步运行。
2)指针指在黑点以外,表示两系统有一定相位差。
3)指针逆时针方向旋转,表示系统周率大于待并设备周率,指针顺时针方向旋转,表示待并设备周率大于系统周率。
V向上滑足,系统电压未引进,向下滑足,待并电压未引进。
4)粗调时,HZ、7、不满足发电机并列条件将会产生哪些后果,为什么?,1)在电压不相等的情况下,并列后,发电机绕组内出现冲击电流I = △U / X”d因为次暂态电抗X”很小,因而这个电流相当大,电压差越大,冲击电流就越大。
d2)电压相位不一致,其后果是可能产生很大的冲击电流而使发电机烧毁。
如相位相差180°,近似等于机端三相短路电流的二倍,此时流过发电机绕组内电流具有相当大的有功部分,这样会在轴上产生冲击力矩,或使设备烧毁,或使发电机大轴扭曲。
3)频率不等,将使发电机产生机械振动,产生拍振电流。
如果频率相差比较小,则发电机与系统间的自整步作用,使发电机拉入同步;如果频率差较大时,因转子的惯性力过大而不起作用,将使发电机失步。
同步发电机在不符合准同期并列条件时与系统并列,称之为非同期并列。
以上三种情况仅是某一个同期条件不符合要求时所发生的情况,而非同期并列时,可能几个同期条件都不符合要求,这时冲击电流很大,会使发电机、主变压器受到巨大的电动力作用和引起强烈发热。
当在既有相角偏移、频率又不相等的情况下合闸时,还将产生相当大的功率振荡,即功角时大时小、时正时负,发电机有时送出功率有时吸收功率,特别是当功率振荡频率和转子固有频率相接近时,功率振荡的幅值就更大。
同时,发电机还可能产生强烈的机械振动。
(汽机)8.防止汽轮机超速事故有哪些措施。
答:有以下措施:1)坚持调速系统静态试验,保证速度变动率和迟缓率符合规定。
2)对新安装机组及对调速系统进行技术改造后的机组均应进行调速系统动态特性试验,并保证甩负荷后飞升转速不超过规定值,能保持空负荷运行。
3)机组大修后,甩负荷试验前,危急保安器解体检查后,运行2000h后都应做超速试其下限9.2)在第一临界转速下,大轴热弯曲方向与转子不平衡力方向大致一致,动静磁磨时将产生恶性循环,使大轴产生永久弯曲。
3)停机后在汽缸温度较高时,因某种原因使冷汽、冷水进入汽缸时,汽缸和转子将由于上下缸温差产生很大的热变形,甚至中断盘车,加速大轴弯曲,严重时将造成永久弯曲。
4)转子的原材料存在过大的内应力。
在较高的工作温度下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以后,内应力逐渐得到释放,从而是转子产生弯曲变形。
5)运行人员在机组启动或运行中由于未严格执行规程规定的启动条件、紧急停机规定等,硬撑硬顶也会造成大轴弯曲。
10.一般在哪些情况下禁止运行或启动汽轮机?答案:一般在下列情况下禁止运行或启动汽轮机:1)危急保安器动作不正常;自动主汽门、调速汽门、抽汽逆止门卡涩不能严密关闭,自动主汽门、调速汽门严密性试验不合格。
2)调速系统不能维持汽轮机空负荷运行(或机组甩负荷后不能维持转速在危急保安1答:(1)提高了机组效率,如果单纯依靠提高汽轮机进汽压力和温度来提高机组效率是不现实的,因为目前金属温度允许极限已经提高到560℃。
若该温度进一步提高,则材料的价格却昂贵得多。
不仅温度的升高是有限的,而且压力的升高也受到材料的限制。
大容量机组均采用中间再热方式,高压缸排汽在进中压缸之前须回到锅炉中再热。
再热蒸汽温度与主蒸汽温度相等,均为540℃。
一次中间再热至少能提高机组效率5%以上。
(2)提高了乏汽的干度,低压缸中末级的蒸汽湿度相应减少至允许数值内。
否则,若蒸汽中出现微小水滴,会造成末几级叶片的损坏,威胁安全运行。
(3)采用中间再热后,可降低汽耗率,同样发电出力下的蒸汽流量相应减少。
因此末几级叶片的高度在结构设计时可相应减少,节约叶片金属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