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秋兴八首其一》经典教案

《秋兴八首其一》经典教案

雨乍晴,月笼明,秋香院落砧杵鸣。二三更, 千万声,捣碎离情,不管愁人听。 ——张可久《迎仙客·秋夜》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陈玉兰《寄夫》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南唐 李煜 《捣练子令》
小结
这是一篇随物兴感、触景生情之作。
诗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 抒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中 原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未卜的担 忧。
第三、怎么写?
试运用相关诗歌鉴赏的常 识进行分析。
(提示:如可以从本诗的意 象、意境,表达技巧(抒情 手法、修辞手法),炼字, 语言风格等方面去探讨。)
本诗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抒情手法):
首联:借景抒情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白露使漫山遍野的枫林凋落衰败,秋色已经很 深,巫山巫峡呈现出一片萧瑟阴森的景象。
问题: 颔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
(写了哪些意象?)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文字上推敲就是在思想感情上进 行推敲”)
颔联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巫峡中的江 水波涛汹涌,大浪滔天;塞上的风云阴 沉密布,仿佛和地面贴近。
骇浪滔天,似暗寓了时局的动荡不安和 心潮的翻卷不息;阴云匝地,又象征着 国家命运的光景暗淡和作者心情的阴沉 郁闷。从中流露出忧国忧民的愁绪。
因此,这两句既是写景,又是写事,又 暗含感情,意蕴丰富。
触景生情,抒发感慨,情因景而显,景 因情而深。
诗作开篇前四句以极为酣畅的笔墨, 描绘出了一幅壮阔的巫山巫峡秋色图。 图中既有经霜而凋伤的红枫林,又有 峰峦高耸、江险涛急、恶浪凌空、气 象萧森的巫山巫峡,还有充塞于整个 空间且与地阴相接的塞上风云。诗人 正是利用这个特定背景来烘托自己凄 清哀怨的忧国伤时的情怀。
第二、表达了 什么?
你认为这首诗 主要表达了什么思 想感情?
问题:哪个诗句最能表明诗人感情?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明确主旨:
抒发羁旅之愁,思乡之 苦。
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1、通过抓取、分析意象,透过意 象把握思想感情。
2、寻找诗中关于文章主旨的表达 情感的语句。
面对夔州萧森的秋 日山水,忧国伤时 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想起昔日在长安的 旧事,不禁老泪纵 横。他的心是和 “故园”、长安紧 紧连在一起的。
问题:尾联诗人将关注点转移到生活中来, 写千家万户的“刀尺声”“捣衣声”,其 用意何在?
岁至寒冬,晚上家家为亲人赶制冬衣, 而诗人却仍旅居外地,听到这声音怎能 不起孤苦无依的羁旅伤感之情。
情感……
四、抓注释:①难理解的词语;②传递诗歌当 中隐含的内容和信息(人物、背景、情 感 ……)。
一、抓题目
在寓居夔州两个年头里,杜甫时年五十五岁, 已处在人生之秋,眼看晚年多病,知交零落, 壮志难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当此秋风 萧瑟之时,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 《秋兴》。
《秋兴》,即因秋感兴(触景生情),是他 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首,“玉 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
用意:蕴凄苦、思乡之情于刀尺、捣衣 声中,含蓄蕴藉,韵味绵长。
寒砧
寒砧(zhēn),意为“寒风中的捣 衣声”,一般是用来烘托一种萧瑟、 残败、凄凉的气氛。多与战争相联 系,体现军人远征在外,家人绵绵 的离恨和思念之情。
砧[zhēn],即捣衣石,
又名“女须砧”。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子夜吴歌》
(衬托、以哀景衬哀情)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这一联是全篇诗意所在。 两开——实乃双关,既指菊开两度,又指泪流两回,
见丛菊而流泪,去年如此,今年又如此,足见心情 的凄伤。 故园心——实即思念长安之心。 系——亦双关词语:孤舟停泊,舟系于岸;心念长 安,系于故园。 秋菊两度盛开,使我再次洒下往日流过的眼泪;一 叶孤舟靠岸系绳,始终都牵动着我的故园之思。
叙写景物之中点明地点时间。 凋伤、萧森——给意境笼罩着败落景象,气氛
阴沉,定下全诗感情基调。 首联状秋季破败阴沉之景,衬作者低沉心境。
玉露凋伤枫树林
1.
“悲落叶于劲秋”,秋天草木的凋谢是最容
课 易引起诗人感发的。“玉露凋伤枫树林”这一
文 句,在凄凉之中还有一种艳丽的感觉。因为
分 “玉露”有白色的暗示,白是一种冷色;“枫
二、抓作者(知人论世)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 陵野老,河南巩县人。伟大的现实主 义诗人,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 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 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 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 工部。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 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 被称为“诗史”。以古体、律诗见长, 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
析 树林”有红色的暗示,红是一种暖色, 在悲哀
中藏有热烈,萧瑟中见出富丽。格调劲健。这
两种颜色的强烈对比,就更增强“凋伤”这
个词给人的感觉。
巫山巫峡气萧森
这是从夔州东望之所见,点出了他现在是 身在夔州。“巫山” 上到长江两岸的高山; “巫峡” 下到深谷之间长江的流水。这虽然 只是两个地名,但其中有一种包罗一切的 “张力”:从高处到低处,从天到地,从山 到水,眼前所有的一切都已经被萧森的秋意 笼罩无余了。一个整体的广角镜头,定下了 一个整体大气候的基调,然后再具体来表现 它是怎样的萧条和肃杀。
杜 甫
秋兴八首 (其一)
学习目标
1 . 掌握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学会鉴赏诗歌。 2 .从写景、抒情、炼字方面赏析诗歌。 3 .理解诗歌主旨,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
诗歌鉴赏:
回顾
一、抓题目: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情感……
二、抓作者:知人论世
三、抓诗句:(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怎么 写? )意象/意境、技巧、
创作背景
当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 李唐王朝仍然面临北方军阀 重新割据的危险,另外,唐 朝与吐蕃在剑南川西的战争 也接连不断,《秋兴八首》 就是在这样国家仍然动荡不 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的社 会背景写成的。
三、抓诗句及注释
第一、写了什么:意象?
玉露 枫树林 巫山巫峡 江间波浪 塞上风云
丛菊 孤舟 寒衣 刀尺 白帝城 暮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