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公共管理作业题

2020公共管理作业题

2020年公共管理作业题(待完善)第一专题公共管理与公共管理学概述1.公共管理的含义及特征?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为有效实现公共利益,运用公共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在一定公共环境下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

2.新公共管理范式有哪些理论基础?3. 公共治理理论有哪些政策主张?4.我国公共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第二专题公共管理主体与公共管理职能1.非政府公共组织有哪些特征?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1)组织性——有正式的组织和常设机构。

(2)非政府性——在体制上独立于政府,既不听命于政府,也不依附于政府。

(3)非营利性——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且盈余不得在管理者和所有者中分配。

(4)自治性——在管理上具有充分的自主权。

(5)志愿性——参与的基础是自愿而非强制。

2.如何激发社会组织活力?(1)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关系,加快实施政社分开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

限期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真正脱钩。

(2)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2013年3月公布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提出改革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调整了社会组织准入“门槛”。

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

成立这些社会组织,直接向民政部门依法申请登记,不再需要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

民政部门要依法加强登记审查和监督管理,切实履行责任。

(3)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

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就是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把政府直接向社会公众提供的一部分公共服务事项,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序,交由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承担,并由政府根据服务数量和质量向其支付费用。

推行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是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加快服务业发展、引导有效需求的重要途径,对于深化社会领域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增强公众参与意识,激发经济社会活力,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效率,都具有重要意义。

(4)推动社会组织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坚持积极引导发展、严格依法管理的原则,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统一登记、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分级负责、依法监管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健全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推动社会组织完善内部治理结构。

(5)中央财政直接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6)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首次明确社会组织的公益诉讼主体资格(7)部分社会组织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受到中央表彰(8)将社会组织列入省级人代会代表类别3.目前政府职能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目前政府职能存在的问题(1)职能转变不到位,越位、缺位、错位同时存在。

(2)审批事项过多,效率低下,审批过程不透明,缺乏约束监督。

(3)为企业创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和政策环境不到位。

(4)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普遍,缺乏问责机制。

4.党的十八大及三中全会《决定》对政府职能转变提出了哪些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包括四个方面:(1)职能转移,解决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问题;(2)职能下放,解决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的职责关系问题;(3)职能整合,解决部门之间职责交叉、关系不顺的问题;(4)职能加强,解决政府该管的事没有管住管好的问题。

5.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对政府职能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职能,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厘清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关系。

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改善营商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健全以国家发展规划为战略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就业、产业、投资、消费、区域等政策协同发力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

完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

完善标准科学、规范透明、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

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完善基础货币投放机制,健全基准利率和市场化利率体系。

严格市场监管、质量监管、安全监管,加强违法惩戒。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及性。

建立健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规则。

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加强数据有序共享,依法保护个人信息。

第三专题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和评估1.公共政策的内涵及特征有哪些?1.公共政策的概念公共政策是由一个政治体制中的当权者,如政党、立法者、法官、行政官员和管理人员来制定、实施和评估;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公共问题,或以实现公共目标、公共利益为取向。

公共政策是一种动态的行动或决策过程。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实现公共利益的行为准则或价值规范。

这个概念至少包含了四层含义:(1)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的行为;(2)公共政策的制定经由一定的政治过程;(3)公共政策的目的是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实现公共利益;(4)公共政策本质是行为准则或价值规范。

2.公共政策的特征公共政策的制定主体是拥有管理国家、社会公共事务权力的组织,包括立法部门、司法部门、行政部门,以及法律赋予公共权力的组织。

同时公共政策所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是那些对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影响,甚至构成威胁的带有普遍性的公共社会问题。

因此,公共政策具有公共性、普遍性、权威性与强制性等特征。

2.公共政策问题确认的条件和过程有哪些?我们可以将政策问题定义为:一种客观存在的违反社会规范、价值原则、颠覆利益平衡并产生重大不良影响的社会公共问题,它为大多数社会群体所认知,并由个人或群体提出,经过一定的渠道和途径反映到政府部门,解决该问题在政府的职权范围内,并被列入政府的政策议程之中。

政策问题确认的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四点:(1)可确认的客观社会现实(2)强烈的公众诉求(3)显著的政策需求(4)符合相关政府部门职权范围政策问题确认需要依赖于科学有效且清晰的程序,包括问题察觉、问题描述、问题分析、问题界定四个阶段。

3.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途径有哪些?政策议程设置的途径(1)政治领袖(2)政府部门(3)公共部门(4)专家学者(5)利益集团(6)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7)危机和突发事件4.公共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和过程有哪些?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1)政策、法规本身因素(2)执行主体因素(3)执行事务因素(4)资源因素(5)环境因素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政策执行的主要过程,是将政策制定阶段产生的公共政策从理论转化为实践,并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过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执行的准备阶段、政策的实施阶段和执行的总结阶段。

5.公共政策评估的基本标准和程序有哪些?公共政策评估的标准事实标准、技术标准、社会公正标准。

公共政策评估的程序政策评估是一项程序性工作,需要按照科学的步骤来进行。

政策评估可分为评估准备、评估方案制定、评估实施和评估总结四个相互关联的阶段。

第四专题公共部门绩效管理1.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具有哪些价值?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价值(1)观念价值:主要体现在绩效观念、服务理念、责任观念。

(2)制度价值:制度价值主要体现为公共部门与制度相关的制度、机构、人员等方面的改革价值。

2.公共部门绩效指标具有哪些特点?公共部门绩效指标的特点(1)可衡量性(2)全面性(3)独立性(4)民主性(5)绩效指标的对象是工作(6)变动性3.公共部门绩效指标体系设计遵循哪些原则?公共部门绩效指标设计的原则(1)目的性原则(2)客观性原则(3)公平性原则(4)硬指标与软指标结合的原则4.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有哪些方法?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方法(1)平衡计分卡(2)360度绩效评估(3)其他绩效评估方法5.公众参与政府绩效评估具有哪些意义?第五专题公共财政管理1.简述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公共财政职能公共财政职能是指公共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所固有的功能,它所反映的是财政同其他经济活动和其他经济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1)资源配置职能。

所谓资源配置,就是指对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分配,实现资源结构的合理化,其实质就是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形成、分布及其相互间合理的比例关系。

(2)收入分配职能。

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财政收支活动对各个社会成员收入在社会财富中所占份额施加影响,以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目标。

(3)经济稳定职能。

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是指通过实施特定的财政政策,促进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及国际收支平衡等政策目标的实现,即财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具有的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实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职责和功能。

2.如何对公共支出进行控制?(二)公共支出控制1、公共支出总量控制2、公共支出比率控制3、公共支出过程控制4、总收入及其结构控制3.分析目前我国财税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国财税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预算管理制度的完整性、科学性、有效性和透明度不够,预算管理偏重收支平衡状态,支出预算约束偏软,不利于依法治税和人大监督。

二是税收制度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改革、转型的新形势,特别是在解决产能过剩、调节收入分配、促进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功能较弱,税收优惠政策过多过滥,不利于公平竞争和统一市场环境建设。

三是中央和地方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存在不清晰、不合理、不规范等问题,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项目过多,规模过大,资金分散,常有配套,不利于建设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四是财政收入中低速增长与支出刚性增长矛盾加剧,加之支出结构固化僵化,财政赤字和债务风险加速积聚,财政中长期可持续面临严峻挑战。

4.试述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1.建立完整、规范、透明、高效的预算管理制度(1)改进年度预算控制方式(2)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3)清理规范重点支出挂钩机制(4)完善转移支付制度(5)建立政府性债务管理体系(6)实施全面规范的预算公开制度2.建设有利于科学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税收制度体系(1)进一步发挥消费税的调节功能(2)加快房地产税立法,适时推进相关改革(3)加快资源税改革(4)推动环境保护费改税(5)全面推进增值税改革(6)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3.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1)完善中央和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2)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第六专题公共危机管理1.什么是公共危机管理?公共危机管理就是指公共危机管理主体为防范潜在公共危机和治理既成公共危机而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它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动态的管理过程,政府针对潜在的或者当前的危机,在危机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一系列的控制行动,以期有效地预防、处理和消弭危机,其重点在于危机信息的获取和预警;危机的准备与预防;危机的控制与回应;危机后的恢复与重建;持续不断的学习与创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