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庆市高新区城市开发建设规划

重庆市高新区城市开发建设规划

市高新区城市开发建设规划工作大纲初稿千年城市规划工程设计股份二〇一五年八月市高新区城市开发建设规划 (4)前言 (4)1城市开发建设的基础 (5)1.1高新区建设发展沿革 (5)1.2十二五期间主要成就 (6)1.2.1城市空间骨架 (6)1.2.2城市产业建设 (7)1.2.3城市交通建设 (10)1.2.4城市设施配套 (10)1.3高新区建设面临问题 (11)2城市开发建设面临的形势 (13)2.1面临的环境 (13)2.2面临的机遇 (15)3城市开发建设的思路 (17)3.1高新区建设的指导思想 (17)3.2高新区建设的基本原则 (17)3.3高新区建设的具体目标 (19)4城市开发建设的主要任务及重点项目 (19)4.1城市建设重大事件 (19)4.2城市功能设施建设 (20)4.2.1城市产业功能建设 (20)4.2.2城市商贸设施建设 (22)4.2.3城市房地产建设 (23)4.2.4城市生态系统建设 (25)4.3城市交通设施建设 (38)4.4城市公共设施建设 (46)4.5城市风貌风貌建设 (52)4.6城市智慧系统建设 (54)5城市开发建设保障措施 (56)5.1强化组织落实力度 (56)5.2全面谋求政策支持 (57)5.3创新投融资体制 (57)5.4增强人才保障能力 (58)市高新区城市开发建设规划前言“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我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推进“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推进西部大开发、成渝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时期,是我市推进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攻坚时期。

在此背景下,市高新区根据国家、市相关规划、政策要求,编制《高新区城市开发建设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综合分析高新区基础设施、房地产、交通等城市开发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分析城市开发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高新区城市空间布局、产业布局,明确城市开发建设的思路和目标。

该规划作为《市九龙坡区高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主要组成部分,将重点从影响城市建设的重大事件、城市建设重大功能设施(产业、商贸、房地产、生态系统)、城市交通设施建设、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城市风貌建设、城市智慧系统建设等方面提出行动计划,建立健全建设项目库,并提出十三五期间重大基础建设项目。

1城市开发建设的基础1.1高新区建设发展沿革高新区于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是首批5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开发区,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高新区、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高技术服务基地和科技兴贸创新基地。

2010年10月,高新区管委会重新组建,新规划面积73平方公里,其中:东区石桥铺、二郎片区20平方公里,西区金凤、含谷、白市驿组团53平方公里。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高新区已形成良好的产业基础、较强的科研实力和完善的配套体系,她的建设历程如下:第一个 10 年关键词“一次创业、奠定基础”——高新区基本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生化制药及医疗器械、新材料及节能环保、汽车配套产品为主的四大产业集群。

第二个 10 年关键词“二次创业、硕果累累”——高新区建成了西部第一个生态科技商务区——EBD。

第三个 10 年关键词“三次创业、铸造奇迹”——高新区将目标定位在打造一座未来科学技术城,“三次创业”正铸造着下一个奇迹。

1.2十二五期间主要成就1.2.1城市空间骨架1)强化用地保障,改造城市旧区高新区西区规划用地50.12公顷,现状建设用地为14.02公顷;高新区东区规划用地10.99公顷,现状建设用地约9.99平方公里,拆迁及平场用地约0.84平方公里。

东西区共计完成征地拆迁约41534亩,共计收储土地约?亩,供应土地约13562亩,有力保障了建设发展用地需要;完成西区土地利用优化分析和东区存量土地规划研究,推动4100余亩重点地块规划调整。

2)东区“精雕细琢”,促进城市提档升级东部石桥铺、二郎20平方公里改造提升区,按照"一轴、两核、四片区"总体布局,以成渝高速公路为轴线,构建"生态廊道"和"产业通道",着力打造石桥铺、二郎两大高技术服务中心,同步推进了六店、高庙、奥体中心、彩云湖四个综合配套片区建设,着力完善居住、娱乐、健身、休闲、购物等功能,发展以生活配套为主的现代服务业。

3)西区“大刀阔斧”,促进产业腾飞跃进西部金凤、含谷、白市驿组团53平方公里拓展开发区,按照"一区多园"的思路,合理布局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生物医药园、高端装备制造园、现代物流园、研发总部园等新兴产业园区。

金凤电子信息产业园,打造乃至西部地区重要的IT产业制造基地;已引入石墨烯产业化应用项目、高新区机器人产业基地项目、笔记本电脑配件注塑成型生产项目、国家质检中心基地等项目。

生物医药园,加快形成西部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打造中国西部生物谷;已引入国家生物基地项目、药监局医疗器械中心、植恩药业、医药等项目。

研发总部园,着力打造高新区未来创新能力最强、生态环境最优、高端人才最密集的聚集区;已引入西区孵化楼、西城公园等项目。

高端装备制造园,努力构建国技术一流的高端装备制造业集聚区;已引入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项目、环球锦标建材仓储物流中心项目、年产5000万台LCD面板项目、艾美佳项目、翼虎动力、福芝生汽车、华厦钢构、科诚机电等项目。

西部涉农物流加工园,着力加快国家级物流枢纽、市级重点物流园区;已引入西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项目、白市驿保时来物流枢纽项目、德远鲜果物流加工基地等项目。

1.2.2城市产业建设1)动力强劲,经济总量持续增长2014年,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4.6%,其中规上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增长18%,限上批发零售总额增长37.2%,高技术服务业收入增长25%。

新兴产业的发展提速成为2014年的工作亮点,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80亿元,同比增长38%,并成功实现手机整机、触控屏招商“零”突破,新唐电当年签约、当年投产;新增亿元以上企业10家、规上工业企业32家、限上商贸企业45家;实现石墨烯全产业链布局,引进的6个产业链项目建成达产后可新增产值超过20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蓬勃发展,实现产值增长91.9%;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聚集电商企业100余家,“双软认证”软件企业达到120家,3个现代商贸物流重点项目建成开业,新增商业面积达43万平方米。

2)助力梦想,成就上市企业集中区仅2014年高新区共6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超过全市总量的1/4。

2015年高新区还有3-4家企业有望进入新三板挂牌。

掘金新三板,高新区企业独占鳌头,与高新区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大围广有关,为助推企业做大做强,高新区出台的一系列奖励扶持政策,涵盖辖区企业租用社会楼宇、科技创新、直接间接融资、创新体系建设、发展电子商务、引进高层次人才落户等方方面面。

其中,部分政策属全市首创或扶持力度全市领先。

比如,对研发投入占企业总收入比例较高的科技企业,由高新区财政给予最高100万元的奖励;设立高层次人才创业基金,高层次人才来高新区创办企业,视其创业项目层次,给予最高500万元资助。

3)创新之区,创新硕果喷涌而出在2014年高新区成功获批国家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试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市级知识产权试点企业、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新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的数量均居全市首位;全市首家综合性科技服务大市场、国家质检中心基地提速建设,IT微企孵化园加快打造市级孵化园标准化示基地;新开科技型中小企业专项金融产品21个,累计帮助企业融资2.3亿元,6家高新技术企业登陆“新三板”,数量全市第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高新区也成为西南地区首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国家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园区”和全市首批“人才特区”、“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这些资源和优势正逐步汇聚成推动创新发展的有生力量。

4)拥抱电商,助造走向全国高新区通过为电商企业搭建独具优势的软硬件平台,促进区域电商产业提速发展,助推“造”走向全国。

第一政府搭台企业“拎包入驻”,高新电商产业园位于高新区留学生创业园A栋,地处二郎迎宾大道和科城大道交汇的黄金地段,无缝连接成渝高速。

根据规划,高新电商产业园计划分阶段引入60~100家电商企业。

到2017年,初步形成具备完整电商产业链的综合型电商产业园,成为市最具人气和影响力的电商产业园,力争实现线上线下交易额500亿元。

高新区管委会与阿里巴巴合作,开创了阿里巴巴·高新区产业带项目,致力于为入驻高新电商产业园的企业搭建对外展示的窗口和快速通道,目前已聚集企业800余家。

1.2.3城市交通建设注重交通,解决城市发展瓶颈。

建成通车渝黔铁路新线;东区打通了凤西路、邵新路、长大路、科技路、路东段等32条断头路,完成了迎宾大道、“科”系路网等一批道路“白改黑”和人行道改造;西区规划骨干路网总长229公里,建设高新大道,快速路一纵线高新区段、高龙大道、新凤大道、横二路、金曾路等主干路,顺利改造白公路高新区段,并完成了主次干道命名工作,园区配套道路38条、近81公里。

1.2.4城市设施配套1)人居环境有效改善,大力打造宜居环境渝高公园、烟灯山公园二期、美茵运动公园、五台山绿化广场、烟灯山公园及伯承六店旧居、奥体中心附属体育公园等相继建成开放,完成西城公园规划设计,并开展西城公园一期建设。

2)注重旧改和安置房,保障社会弱势群体利益完成坪、小沟等城中村项目,危旧房拆迁整治72万平方米;2011年3个居住区环境综合整治97.2万平方米;2012年顺利推进石桥铺老街一期、二标厂家属区等危旧改项目,购建安置房16万平方米。

加快建设272万平方米标准厂房、100万平方米公租房、36万平方米安置房加快建设3)注重服务业投入,提升生活便利度阿里巴巴·高新区产业带入驻商户800家,造·全球销、人人生活家等电商平台落户。

成功引进世界500强欧尚国际商贸集团入驻,建设瑞雅现代服务业基地、红星美凯龙、兴茂盛世国际、居然之家盛装开业,浙商大厦、江厦星光汇等一批商业商务项目,聚集高技术服务企业129家,华硕中国第二营运总部即将开建,市健康云计算服务中心建成投入使用。

4)积极推进市政设施,保障生活生产一批输变电、供排水、天然气工程取得积极进展。

建成金凤110千伏变电站和10千伏开闭所,金凤园区供水系统全面接通,燃气管道和通讯走廊投入使用;顺利建成高新110KV变电站,启动建设宝洪220KV变电站,完成改迁D711天然气管线物流园区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