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外伤事件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 事故特征
1.1 危险性分析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颅脑损伤是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所引起。
发生率约占全身各部位损伤的15%——20%,仅次于四肢损伤,但致残率及致死率在创伤中却居首位。
伤及中枢神经系统是创伤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早期诊断、及时合理的治疗是降低颅脑损伤死亡率相致残率的重要因素。
分类:
(一)安损伤组织层次分
1.头皮损伤;
2.颅骨损伤;
3.脑损伤
(二)按颅腔是否与外界沟通
1.开放性颅脑损伤(头皮、颅骨和硬脑膜三层均已破损,颅腔
和外界相沟通)
2.闭合性颅脑损伤(硬脑膜仍完整,颅腔和外界没有直接相通)
(三)安脑组织损伤的类型
1.原发性颅脑损伤(暴力作用头部产生的脑损伤,主要有脑震
荡、脑挫裂伤及原发生性脑干损伤)
2.继发性颅脑损伤(受伤一定时间后出现的脑受损病变,如脑
水肿和颅内血肿)
(四)按其伤情表现格拉斯哥昏迷分级计分的轻、中、重型分类法。
该方法检测颅脑损伤病人的睁眼反应、言语反应和运动反应的计分后,再累计得分,作为判断伤情轻重的依据。
轻型:13——15分,伤后昏迷时间20min以内。
中型:9——12分,伤后昏迷时间20min至6h。
重型:3——8分,伤后昏迷时间6h以上,或在伤后24h内出现意识恶化并昏迷在6h以上。
1.2 事故可能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
1.3 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和危害程度及特征
1.3.1可能发生的季节
春季、夏季、秋季、冬季都有可能发生。
1.3.2 造成的危害程度和特征
意识障碍(嗜睡、昏睡、浅昏迷、深昏迷)、头疼和呕吐、瞳孔
改变、眼底改变、锥体束征、脑疝(brain herniation)、全身性改变
1.4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原因
棍棒、砖石和锤等钝器造成的挫裂伤;高处坠落、跌倒或运动造成的坠落伤。
2 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2.1 应急组织机构
成立事故应急现场处置指挥小组,组织人员如下:
组长:车间主任
副组长:车间副主任、车间安全员
成员:车间干部、当班人员
(事故发生时,如组长不在,由副组长任组长)
2.2应急组织职责:
2.2.1组长负责事故发生时的生产指挥工作,采取紧急措施限制事故的扩大,负责组织指挥全班人员进行触电人身伤亡事故应急救援和现场处置,并对触电人身伤亡事故发生后所可能造成的事故预想,以及触电人身伤亡事故发生后的汇报和触电人身伤亡事故升级扩大的报警。
2.2.2 负责及时、准确地将紧急事故发生的性质、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向应急指挥小组或应急办公室汇报,并根据指挥部命令果
断采取有效措施展开事故处理工作。
2.2.3 加强与集控中心的调度联系,及时、准确汇报现场事故情况,并根据其调度指令严格执行有关操作。
2.2.4 当班人员负责根据组长的指挥,进行现场救援所需相关设备的倒闸操作。
2.2.5 全面记录事故发生和事故应急处理经过。
2.2.6组织现场恢复工作,尽快恢复受影设备正常运行。
2.2.7 参与事故预案演练和预案的修订工作。
3 应急处置
3.1事故初步判定的要点与报警时的必要信息
击目者发现事故发生要第一时间进行高声呼救,同时拨打或要求其他目击者拨打应急电话,向应急指挥小组报告事故的相关信息。
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前期的应急处置工作。
3.2 应急处置相关程序
3.2.1 事故报警程序
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当班班长,班长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报告生产部当班调度、本单位负责人,由当班调度、单位负责人将事故信息上报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和相关部门,应同时拨打120报警求救。
3.2.2 应急措施启动程序
事故发生后,应迅速将事故信息报告现场处置指挥小组,现场处置指挥小组接到报警后;各成员接到报警后,应立即赶到事故现场,对警情做出判断,确定是否启动现场处置方案。
启动现场处置方案后,应急响应程序要及时启动。
3.2.3 应急救护人员引导程序
应急救援队伍赶到事故现场后,立即对事故现场进行侦查、分析、评估,制定救援方案,各应急人员按照方案有序开展人员救助、工程抢险等有关应急救援工作。
3.2.4扩大应急程序
事故超出现场处置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时,经现场应急指挥小组组长同意,立即向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请示启动公司应急救援预案。
事故报告流程见图一:
事故发生
现场第一目击者呼喊,向岗位一操
报告
岗位一操向班长报告
班长电话向车间主任报告
车间主任向生产部和公司领导
报告
事故程
度判定
重
大
公司领导向当地安监部门报告
图一:事故报告流程
3.3 应急处置措施
3.3.1.1在场人员应注意受伤病人的意识状态、有无开放伤口出血情况、肢体是否能活动、有无呕吐和抽搐等现象。
3.3.1.2如头部有开放伤口且有活动性出血时,应立即用现有物品(衣服、布料等)采取加压包扎止血,如无包扎物用手暂时压迫伤口也可止血。
3.3.1.3保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因意识障碍,频繁呕吐,口腔、呼吸道积存大量食物残渣、分泌物和血块,致使呼吸道堵塞或发生误吸而引起窒息。
当发生这种情况时,首先用手指清除病人口腔内异物;或用手挤压病人气管,诱发病人咳嗽,可使气管内杂物咯出。
如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可用双手放在病人两侧下颌角处将下颌托起,暂时使呼吸道通畅;或将病人侧卧位或仰卧头侧位,可以防止食物和呕吐物吸入呼吸道。
3.3.1.4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如出现呼吸功能障碍,在现场可采用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及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
一般情况下应迅速送离现场,及时送入医院做进一步治疗。
在转运过程中,应选择路面平坦质量好的公路,病人宜采取侧卧位或仰卧头侧位,始终保持呼吸道通畅。
转运过程中要密切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包括意识状态、脉搏、呼吸等体征变化。
3.3.1.5 待救援人员赶到后应尽快将受伤人员送往医院救治。
现场急救:
1.病人平卧休息
2.迅速包扎伤口
3.解开领口以利呼吸
4.昏迷伤员颈部后仰,头偏向一侧,以防窒息
5.呼吸、心跳停止时进行人工呼吸,进行紧急抢救
6.耳鼻有溢液时不要现场堵塞,以防颅内感染
7.迅速转运
8.即使无昏迷也要禁食禁水
3.4 报警方式及报告相关内容要求
3.4.1 报警内容
事故报告人员在向应急救援指挥小组报告事故时,应报告如下情况:发生事故的单位、地点、位置、时间、人员受伤情况、典型症状、处理情况、事故的初步原因判断、事故发展趋势和联系电话等有关内容。
3.4.2 报警电话
生产部调度室:2169111 车间主任:2169089
车间安全员:2169321 急救电话:120
相关应急联系人员电话见附件。
4 注意事项
4.1事故发生时要以抢救伤员为先;
4.2联系医疗单位救治时必须以就近为原则;
4.3如伤者在不易救援的地方,要有可靠的防护措施之后才能接近进行救援,避免救援者发生事故;
4.4如事故发生在夜间,应设置临时照明灯,以便于抢救;
4.5 注意保护现场,因抢救伤员和防止事故扩大,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应做出标志,拍照,详细记录和绘制事故现场图。
附件1:相关应急人员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