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休克
心、利尿抗心衰治疗。给予高流量吸氧,湿化瓶内水换成20-30% 酒精湿化后吸入,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减少缺氧症状。
第三节 过敏性休克、输液反应
处理
血压下降有休克表现者,按过敏性休克抢救处理。 发生空气栓塞立即使患者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此位置可增加胸
内压力,以减少空气进入静脉,左侧卧位可使肺动脉的位置在右心 室的下部,气泡则向上漂移右心室尖部,避开肺动脉入口。高流量 吸氧,提高血氧浓度,纠正缺氧,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9、防转诊指征
城乡基层医疗机构医疗中诊断为过敏性休克的患者,均应转诊上 级医院继续观察治疗。
第三节 过敏性休克、输液反应
转诊时的注意事项
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 尽可能转往最近的上级医院,并事先进行电话联系,告知病人的基
本情况,做好抢救准备。 履行告知义务,将病人的病情、需要转诊的理由、转诊途中可能出
输液反应
病例分享
男,40岁,诊断:过敏性皮炎。输液组成: 葡萄糖酸钙20ml+氯化钠100ml。输液配置 时间14:30,输注时间:14:35,出现反应时 间:14:40,药液剩余50ml。反应:发热, 寒战,心悸。
• 男,91岁,幽门梗阻。输液组成:脂肪乳+ 水溶性维生素1支+脂溶性维生素1支。输液 400ml,剩余100ml,反应症状:发热。
第三节 过敏性休克、输液反应
具体处理
3、肾上腺素的应用。 ➢ 肾上腺素是救治本症的首选药物。立即肌内注射0.1%肾上腺素
0.3~0.5mg,可每隔15~20min重复1次。
➢ 如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行心肺复苏术。肾上腺素的用法则为 1mg静脉推注,每3-5分钟重复1次。
第三节 过敏性休克、输液反应
现的风险及准备采取的应对措施详细告知病人家属,取得病人家属 的理解与合作。
第三节 过敏性休克、输液反应
病例分享
患者男性,58岁,因“肺炎”就诊,既往无高血压、冠心病病史, 无药物过敏史。头孢皮试阴性。予头孢他定3g加入250ml生理盐 水静脉滴注。治疗的前3日无诉不适,第4天头孢他定静脉滴注 5min,患者喉咙发紧,面部潮红伴瘙痒,随即出现面唇发绀,胸 闷,呼吸困难,说不出话,很快意识模糊,血压下降至80 /40mmHg。
具体处理
4、立即建立静脉通道(最好两条),并予心电监护。
5、糖皮质激素应用。 ➢ 用地塞米松10~20mg或氢化可的松200~400mg或甲泼尼龙
120~240mg加入5%~10%葡萄糖液500ml中静滴,或先用地塞 米松5~10mg静注后,继以静滴。
第三节 过敏性休克、输液反应
具体处理
6、补充血容量 ➢ 宜选用平衡盐液、低分子右旋糖酐或血浆等,一般先输入500~
肢体进行结扎,10-15分钟放松一次,避免组织缺血,或在注射或叮 咬的局部用0.1%肾上腺素0.1ml皮下注射延缓致敏物质吸收。
第三节 过敏性休克、输液反应
具体处理
2、体位和保持呼吸道通畅。 ➢ 即刻使病人取平卧位,松解领裤等扣带。如病人有呼吸困难,上半
身可适当抬高;如意识丧失,应将头部置于侧位,抬起下颌,以防 舌根后坠堵塞气道;清除口、鼻、咽、气管分泌物,畅通气道,面 罩或鼻导管吸氧(高流量)。 ➢ 严重喉头水肿有时需行气管切开术; ➢ 严重气管痉挛,有时需气管插管和辅助呼吸。
分组讨论:休克有何表现?
第三节 过敏性休克、输液反应
临床表现
有休克表现即出现血压急骤下降至80/50mmHg以下,出现意识 障碍,轻则朦胧,重则昏迷
休克出现之前或者同时出现与过敏性休克相关的症状,包括: (1)皮肤粘膜表现:最早、最常见出现的症状 (2)呼吸道梗阻症状:最常见的表现,最主要的死因 (3)循环衰竭表现: 肢冷、发绀、血压迅速下降、心音消失 (4)意识方面的改变: 烦躁不安、头晕 (5)其他症状:比较常见的有刺激性咳嗽
第三节 过敏性休克、输液反应
概述
输液反应是临床采用输液疗法治疗疾病的各种非治疗效应,为医 源性不良反应。导致输液反应的因素较多,如个体差异、药液温度过 低、输液速度过快等,其变异性较大。
第三节 过敏性休克、输液反应
类型
热原反应 热原样反应 过敏反应 细菌污染引起的反应 其他反应
第三节 过敏性休克、输液反应
热原反应
引起机体致热的物质主要是细菌内毒素,机体对细菌内毒素有一定 的耐受范围,被污染的静脉输液进入体内的热源累积量超过人体的 耐受量时,便发生热原反应。
临床表现:体温升高,甚至高热,伴之以寒颤,皮肤苍白,瞳孔散 大,血压快速升高,白细胞减少,严重者伴有恶心、呕吐、头痛以 至昏迷,甚至休克、死亡。
第三节 过敏性休克、输液反应
热原样反应
输液中不溶性微粒引起的一种类似热原反应的反应。当使用的输液 或其临床复配剂受到生产、储存、输液器具、输液操作过程及输注 环境等污染,不溶性微粒超过限量或个体耐受阈值时,临床上即可 能发生热原样反应。
临床症状类似热原反应。
第三节 过敏性休克、输液反应
过敏反应
第三节 过敏性休克、输液反应
处理
保留剩余溶液、输液瓶、输液器、注射器等做细菌培养或药物分析。 抢救期间应尽量安抚患者及其家属,减轻患者紧张情绪。
第三节 过敏性休克、输液反应
转诊指征
输液反应出现过敏性休克、空气栓塞、热原反应经处理后体温无 法恢复正常,有病情恶化倾向的患者,应积极抢救,稳定生命体征, 同时联系上级医院,转上级医院治疗。
第三节 过敏性休克、输液反应
Q1
此案例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A.心源性休克 B.过敏性休克 C.迷走血管性昏厥 D.遗传性血管性水肿症
第三节 过敏性休克、输液反应
鉴别诊断
心源性休克 1、严重的基础心脏病(广泛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律失常、心脏 瓣膜疾病) 2、休克的典型临床表现(低血压,少尿,意识改变) 3、一般无皮疹,无皮肤瘙痒
观察生命体征。寒颤者保暖、饮温开水。重者予0.1%肾上腺素 0.5-1ml或山莨菪碱注射液1ml静脉注射,山莨菪碱可解除平滑肌 痉挛,改善微循环,调节体温,在治疗输液反应有良好效果。也可 用地塞米松等静脉推注,可缓解冷感,使体温回复正常。
第三节 过敏性休克、输液反应
处理
发热合并感染者,应用抗生素对症治疗。 输液过程发生肺水肿,应立即停止输液,端坐体位,两腿下垂,强
第三节 过敏性休克、输液反应
Q2
您应该立即如何处理? A.即刻停止输液 B.皮下注射肾上腺素 C.即刻停止输液,肌内注射肾上腺素 D.立即吸氧
第三节 过敏性休克、输液反应
经验分享
总是将患者的过敏史写在病历的开头部分,并建立制度,以便相关工 作人员都能知道患者具有过敏史。
超过 80% 的急性过敏反应会出现红斑、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等表现。 确诊过敏性休克后,首要措施是尽快肌注肾上腺素。
1000ml,然后酌情补液。 ➢ 注意输液速度不宜过快、过多,以免诱发肺水肿。
7、应用升压药 ➢ 多巴胺20~40mg静注,或用较大剂量加入液体中静滴。
第三节 过敏性休克、输液反应
具体处理
8、加用抗组胺药。 ➢ 如异丙嗪25~50mg肌注或静滴,或H1受体阻滞剂(赛庚啶、氯
雷他定、咪唑斯汀等),或用10%葡萄糖酸钙10~20ml缓慢静注。
第三节 过敏性休克、输液反应
鉴别诊断
迷走血管性昏厥 1、多发生在注射以后,尤其是患者有发热、失水或低血糖的倾向 时。 2、患者常呈面色苍白、恶心、出冷汗,继而可昏厥,昏厥经平卧 后立即好转。 3、此症无皮疹或皮肤瘙痒。
第三节 过敏性休克、输液反应
鉴别诊断
遗传性血管性水肿症 1、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的疾病,有家族史或自幼发作史,此病起 病较慢。 2、患者可在一些非特异性因素(例如感染、创伤等)刺激下突然 发病,表现为皮肤和粘膜的血管性水肿。由于气道的阻塞,患者也 可以出现气急和呼吸困难等。 3、发作时无皮疹或皮肤瘙痒。
第三节 过敏性休克、输液反应
其他反应
输液反应除了上述反应,还有因输液过快导致的肺水肿、操作不当 导致的空气栓塞、静脉炎等。
第三节 过敏性休克、输液反应
诊断
输液期间或输液后出现体温升高、寒颤、恶心、呕吐、过敏反应、 呼吸急促等症状,可以考虑诊断输液反应。
第三节 过敏性休克、输液反应
处理
一旦发现热原反应,立即停止输液,保留静脉通道,暂时予以生理 盐水静滴。
第三节 过敏性休克、输液反应
第三节 过敏性休克、输液反应
概述
过敏性休克(anaphylaxis,anaphylactic shock)是外界某些抗原性物 质进入已致敏的机体后,通过免疫机制在短时间内发生的一种强 烈的多脏器累及症群。
过敏性休克是一种极为严重的全身性过敏性反应,它可造成呼吸 道缩窄和血压突然下降等。
谢谢大家 THANK YOU
第三节 过敏性休克、输液反应
诊断标准
第三节 过敏性休克、输液反应
过敏性 休克
处理 流程
脱离致敏环境、减缓过敏物质吸收。 体位和保持呼吸道通畅。
肾上腺素的应用。 建立静脉通道以及心电监护。
糖皮质激素应用。 补充血容量。
应用升压药,加用抗组胺药。 防治并发症。
第三节 过敏性休克、输液反应
具体处理
1、脱离致敏环境、减缓过敏物质吸收。 立即脱离或停止进入可疑的过敏药物。在注射或虫咬的部位以上
除皮肤瘙痒、红斑样皮疹等一般过敏反应外,临床常见有类似热原 反应的严重过敏反应,难与热原反应区别,应注意鉴别。
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气急、心慌、发热、甚至寒颤、恶心、 呕吐、口唇发绀、面色苍白、四肢冰冷、神志模糊。严重可致过敏 性休克。
第三节 过敏性休克、输液反应
细菌污染引起的反应
被细菌或真菌污染的液体进入患者体内而引起的一种比热原反应更 为严重的急性细菌性感染反应,如严重的菌血症或败血症。
第三节 过敏性休克、输液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