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员考试知识点

安全员考试知识点

1.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应履行工作职责手袋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4)患职业病的
(5)因工作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6)在上下班途中,手袋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2.下列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1)故意犯罪的
(2)醉酒或者吸毒的
(3)自残或者自杀的
3.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并书
面通知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和该职工所在单位。

4. 隔离储存(Segregated storage):在同一房间或同一区域内、不同的物料之间分开一定距离,非禁忌物料间用通道保持空间的储存方式。

隔开贮存(Cut-off storage):在同一建筑或同一区域内,用隔板或墙,将其与紧急物料分开的储存方式。

分离储存(Detached storage):贮存在不同的建筑物或远离所有建筑的外部区域内的贮存方式。

4.化学危险品露天堆放,应符合防火、防爆的安全要求,爆炸物品、一级易燃物品、遇湿
燃烧物品、剧毒物品不得露天堆放。

5.化学危险品按国家标准GB13690的规定分为八类。

6.储存的化学危险品应有明显的标志,标志应符合GB190的规定。

同一区域贮存两种以
上不同级别的危险品时,应按最高等级危险物品的性能标志。

7.根据危险品性能区分、分类、分库储存。

各类危险品不得与紧急物料混合储存。

储存化学危险品建筑物不得有地下室或其他地下建筑。

8.通风管应采用非燃烧材料制作。

储存化学危险品建筑采暖的热媒温度不应过高,热水采暖不应超过80℃,不得使用蒸汽采暖和机械采暖。

采暖管道和设备的保温材料,必须采用非燃烧材料。

9.进入化学危险品储存区域的人员、机动车辆和作业车辆,必须采取措施。

10.盛装一般性气体的气瓶,每三年检验一次。

盛装惰性气体的气瓶,每五年检验一次。


温绝热气瓶,每三年检验一次。

车用液化石油气钢瓶,每五年检验一次;初拥压缩天然
备注:施工作业时氧气瓶、乙炔瓶要与动火点保持10米的距离,氧气瓶与乙炔瓶的距离应保持5米以上。

12. 采用车辆运输时,气瓶应妥善固定。

立放时,车厢高度应在瓶高2/3以上,卧放时,瓶阀端应朝向一方,垛高不得超过五层且不得超过车厢高度。

装有液化石油气的气瓶,严禁运输距离超过50公里。

液化石油气瓶用户及经销商,严禁将气瓶内的气体向其他气瓶倒装,严禁自行处理气瓶内的残液。

12.一般库温控制在15~30℃为宜(硝化甘油库房最低温度不得低于15℃,以防止凝固),
相对湿度一般控制在60~75%,易吸湿的黑火药、硝铵炸药、导火索等相对湿度不得超过65%。

13.为有利于通风、防潮、降温,爆炸品的包装箱不宜直接放置在地面上,最好铺垫20里
面左右的钢木或点半,决不能用受撞击、摩擦溶液产生火花的石块、水泥块或刚才等铺垫。

14.加强仓库检查,每天至少两次。

15.严格管理,贯彻“五双管理制度“,做到双人验收、双人保管、双人发货、双本账、双
把锁。

和剧毒品一样。

16.运输时须经公安部门批准。

17.热核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有权向负有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
部门举报。

18.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实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19.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发现其生产的危险化学品有新的危险性的,应当立即公告,并及时
修订其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化学品安全标签。

20.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在其作业场所和安全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
警示标志。

21.剧毒化学品以及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应当在专用仓库内单独存
放,并实行双人收发、双人保管制度。

22.依法设立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在其厂区范围内销售本企业生产的危险化学品,不需要
去的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

23.通过道路运输剧毒化学品的,托运人应当向运输始发地或者目的地县级人民政府机关申
请剧毒化学品道路运输通行证。

托运人应当向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提交材料。

24.禁止通过内核封闭水域运输剧毒化学品以及国家规定禁止通过内核运输的其他危险化
学品。

25.托运危险化学品的,托运人应当向承运人说明所托运的危险化学品的种类、数量、危险
特性以及发生危险情况的印记处置措施。

26.高度作业场所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用人单位及其作业场所符合前两款规定的,由卫生行政部门发给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方可从事使用有毒物品的作业。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应当设置黄色去也警示线、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中毒危害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高毒作业场所应当设置红色区域警示线、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并设置通讯报警设备。

27.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定期对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职业中毒
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

检测、评价结果存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行劳动者公布。

28. 老盯着作业结束时,其实用的工作服、工作鞋帽等物品必须存放在高度作业区域内,不得穿戴到非高毒作业区域。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对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岗位轮换。

用人单位应当为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劳动者提供岗位津贴。

用人单位应当对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劳动者进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对离岗时未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29. 根据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和类别,设主标志16种,副标志11种。

主标志由表示危险特性的团、文字说明、底色和危险品类别号四个苯酚组成的菱形标志。

副标志图形中没有危险品类别号。

30. 当一种危险化学品具有一种以上的危险性时,应用主标志表示主要危险性类别,并用副标志来表示重要的其他危险性类别。

(见附录一)
31. 安全标签用文字、图形符号和编码的组合形式表示化学品所具有的危险性和安全注意事项。

(见附录二)
用英文和中文分别标明化学品的通用名称。

名称要求醒目清晰,位于标签的正上方。

32. 标明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和中国危险货物编号,分别用UN No.和CN No.表示。

33. 根据化学品的危险程度和类别,用“危险”、“警告”、“注意”三个词分别进行危害程度的警示。

当魔众化学品具有两种及两种以上的危险性时,用危险性最大的警示词。

警示词位于化学品名称的下方,要求醒目、清晰。

(见附录二)
34. 标签位置:
桶、瓶:位于桶、瓶侧身
箱装包装:位于包装端面或侧面明显处
袋、捆包装:位于包装明显处
集装箱、成组货物:位于四个侧面
35. 标签应由生产企业在货物出厂前粘贴、挂栓、喷印。

若要改换包装,则由改换包装单位重新粘贴、挂栓、喷印标签。

36.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最新的有10大类,132种。

炭疽杆菌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炭疽
森林脑炎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森林脑炎
布氏杆菌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布氏杆菌病
氯乙烯可能导致肝血管肉瘤
37. 仓库门应为铁门或木质外包铁皮,采用外开式
38. 店面内只需存放民用小包装的危险化学品,其存放总质量不得大于1吨,自备危险化学品仓库存放总质量不得大于2吨。

商铺面积不得小于60m2
39. 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

初报从发现事件后起1小时内上报;
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随时上报;
处理结果报告在事件处理完毕后立即上报。

报告应采用适当方式,避免给当地群众造成不利影响。

41. 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注意丙、丁、戊。

(见附录三)
42. 根据物质燃烧特性将火灾分为六类:固体、液体或者可熔化固体、气体、金属、带电、烹饪
43. 可燃液体的闪点随其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44. 三乙基铝在空气中能氧化而自燃。

45. LC50:半数致死浓度
LD50:半数致死剂量
MLD:最小致死剂量
46. 三类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多种类型
专项应急预案----某一种类
现场处置方案----重点岗位
47. 室颤电流是通过人体引起心室发生纤维性颤动的最小电流。

人的室颤电流约为50mA。

48. 感知电流与个体生理特征、人体与电极的接触面积等因素有关。

对应于概率50%的感知电流成年男子约为1.1毫安,成年女子约为0.7毫安。

感知阈值定为0.5毫安。

49. 摆脱电流是人体可以忍受而一般不致造成不良后果的电流。

50. 交流电频率越低越危险。

人体的安全电压是36伏特。

51. 通风
机械通风:一般机械通风,局部机械通风
自然通风
52. 水压试验:水温20-70℃
53. 环状消防管网应用阀门分为若干独立段,每段内消防栓数量不宜超过5个
54. 毒害性危险化学品库房的耐火等级不得低于二级标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