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角高程及跨河水准

三角高程及跨河水准

➢ 对向观测 在边的两个端点都设站互相观测垂直角
➢ 误差来源 垂直角误差、测距误差、仪器高和觇标高量取误差 主要的也是最困难的是大气垂直折光误差影响。
§5.11 三角高程测量
一、平面三角高程测量原理 在小范围的高程控
制测量中,可以不考虑 地球弯曲对三角高程测 量的影响:
HB=HA+hAB
hAB=D tan+K-L
其中c =(1-k)/2R,被称为球气差系数
则三角高程高差计算公式为:hAB s0 tan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v2 c s02
➢ 因为R′大于R,故 K 介于0与1之间。K值变化比较复
杂,只能求出某一地区折光系数平均值,在我国大部分地区 折光系数K的平均值取0.11比较合适。
2. 距离归算
图中:mM为平均高程水准面 则由图中可得到:
垂直角
269 46 43
16
43 43 17 00 -0 30 16
269 29 48
18
50 49 0 04 -0 30 14
269 12 20
53
20 20 -17 24 -0 30 16
中数 -0 30 15
其中: 1 (R L 180) i 1 (L R 360 )
2
2
---垂直角
§5.11 三角高程测量
三、垂直角观测方法 1. 中丝法
T3两测回观测成果
照准点名
盘左
盘右
指标 差
垂直角
照准部位
90 10 32.4
89 48 29.8
杨庄 ——
32.6 65.0
30.0 59.8 4.8 +0 22 5.2
90 10 30.2
89 48 29.8
图中气差: MN= s0 2/2R′ , R 为光程弯
曲在N点的曲率半径 , K=R/R 称为大气
垂直折光系数.
➢ 特性
气差总是使所测高差增大 。
§5.11 三角高程测量
球差及气差对高差的综合影响称为两差: s02 (1 R / R')
2R
顾及折光系数K ,可得:
s0 2 2R
(1
K)
c s02
➢ 球差 用过测站点A的水平面来代替过A
点的水准面弧PE对高差产生CE大小的 误差, CE就是由于地球弯曲对高差的 影响,称为地球弯曲差,简称球差。
图中CE即为球差: CE= s0 2/2R ➢ 特性
球差的影响总是使所测得的高差减小。
➢ 气差
由于大气密度不均匀产生的,当光 线通过密度不均匀的大气层时,会产生 折射而形成一条凹向地面的连续曲线, 所以使观测得到的垂直角 中包含有大 气折光的影响,它对高差的影响为MN, 称为大气折光差,简称气差。
tan
Cd 2
i
v
§5.11 三角高程测量
5. 对向观测
➢ 对向观测的根本目的是削弱球气差的影响
➢ 计算公式
由A到B的高差为: hAB d tan AB iA vB cABd 2 hAB
由B到A 的高差为: hBA d tan BA iB vA cBAd 2 hBA
其中:h
其中:
D为AB两点间的平距
为垂直角
二、三角高程测量原理
1. 基本公式 图中:
s0 为A、B两点间的平距 i1 、v2分别为仪器高和觇标高 水准面PE,AF 水准面PE的切线PC 光程曲线PN 光程曲线PN的切线PM,视线
垂直角为12,高差h12
则A、B两点间的高差:
h12 BF MC CE EF MN NB
§5.11 三角高程测量
四、球气差系数c 和大气折光系数k 的测定 1. 大气折光系数k
➢ 性质:具有周日变化规律,中午前后最小最稳定,日出日 落时最大变化最快
➢ 垂直角最佳观测时间段: 10时~16时,k=0.08~0.14
§5.11 三角高程测量
2. 球气差系数c
➢ 性质: k<1 , 球气差系数 c > 0
30.8 61.0
29.4 59.2 0.2 +0 22 1.8
中数 +0 22 3.5
其中: L R i L R 180
§5.11 三角高程测量
2. 三丝法 T2一测回观测成果
照准点名 照准部位
雪沟 ——
盘左
90 47 16
15 90 30 17
18 90 12 53
53
盘右
指标 差
d
tan
Hm R
ym2 2R2
,一般可以忽略不计,则:
hAB
1 2
hAB hBA
d 2
tan
AB
tan BA
1 2
(iA
vA
)
1 2
(iB
vB
)
d2 2
(cAB
cBA )
hAB
§5.11 三角高程测量
由于对向观测,尤其是同时对向观测,则:
CAB CBA C
若垂直角很小,并顾及上述关系,则对向三角高程的公式为:
三角高程及跨河 水准测量
测量工程与装备系: 范 百 兴
2020年10月13日
本次课程主要内容
➢ 平面三角高程 ➢ 球面三角高程 ➢ 垂直角观测 ➢ 球气差 ➢ 三角高程测量精度 ➢ 垂线偏差 ➢ 跨河水准测量
§5.11 三角高程测量
➢ 基本原理 利用测站点和照准点之间的垂直角观测值和距离观测值,
hAB
d
tan
AB
BA
2
(iA
vA) 2
(iB
vB ) 2
d2 4R
k
hAB
其中k = kBA- kAB ,近似为零。
§5.11 三角高程测量
6. EDM三角高程测量
➢ 电磁波测距公式
h D sin 1 k (D cos )2 i v
2R
公式中: D---经过气象改正后的斜距 K---大气折光差
计算测站点和照准点之间的高差.
➢ 特点 高程观测值属于大地高,测量方法灵活,受地形限制较少,
单站跨越距离较大,单站高差测量值远大于水准测量,测量劳动 较小,可以和平面测量一起观测,完成控制网三维测量.
➢ 应用 作为一般精度要求的控制测量、施工测量和测图控制网
§5.11 三角高程测量
➢ 单向观测 仅在一端设站
➢ 根据水准测量成果确定c 值
在两点之间,首先由水准测量得到两点间的高差h,再 根据三角高程测量可以得到:
h s0 tanAB iA vB cs02
进一步可以得到:
c (h s0 tan AB iA vB ) / s02
s0 R Hm 1 Hm
s
R
R
进一步变形可得:
s0
s(1
Hm ) R
s 和高斯投影后的距离d:
s
d
(1
ym2 2R2
)
§5.11 三角高程测量
3. 利用椭球面边长计算单向三角高程
hAB
s1
Hm R
tan
12
Cs2
i
v
4. 利用高斯平面边长计算单向三角高程
hAB
d 1
Hm R
ym2 2R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