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 化学与生物传感器

第四章 化学与生物传感器


化学传感器中基本的功能单元如下:
(a) 分子识别元件(感受器,receptor)是发生选择性 识别的区域,可以引起能够被transducer(转换器) 检测的化学或物理变化。识别过程可以基于不同 的原理,例如,化学原理,被分析物涉及到一个 化学反应;物理原理,无化学反应,但被分析物 可以产生吸光度、温度、质量或电导等的变化, 这些量与被分析物的浓度有特定的关系;生化原 理,涉及到生化反应,称为生物传感器。
D. 质量转换器:将由被分析物在选择性修饰表面上 累计所引起的质量的变化转换为该表面某一性质的 变化。 (1) 压电型传感器: (2) 表面声波型传感器: E. 基于新型原理:例如,纳米技术,SPMs ( Scanning probe microscopes)等。
4.4 化学传感器的原理
下面我们主要介绍电化学传感器和光学传感器的 原理。 4.4.1 电化学传感器(Electrochemical sensors)
化学信息可能源于涉及到被分析物的化学反应或 体系的一种物理性质。化学信息可能是定量的, 例如,样品特定组分(可能是原子、分子、离子或 生物分子)的浓度、活度或分压等;所涉及的样品 可以是固态、液态或气态。当然,化学信息也可能 是定性的,例如,某种化合物是否存在?或存在时 是否超过一定的量值。例如,烟道报警器。
B. 光学转换器:将由被分析物所引起的光学现象 转换为电信号。光导纤维广泛地应用于这方面,基 于光导纤维所发展的传感器又称为光极(optode)。 (1) 吸收型传感器: (2) 反射型传感器: (3) 发光型传感器: (4) 光散射传感器:
C. 热转换器:将由涉及到被分析物所引起的化学 反应所产生的热转换为电信号。 (1) 催化型: (2) 热导型:
干玻璃
待测液 内充液
图4.5
玻璃膜的剖面图
水合层很薄,仅在该水合层中发生的玻璃和邻近溶液 之间的相互作用。膜电势的出现是因为硅酸盐网络对 特定阳离子有亲和力,它们被吸附在此结构上(可能在 固定的阴离子位点)。这种作用产生电荷分离从而改变 界面电势差。此电势差反过来将改变吸附和脱附的速 率。显然,玻璃膜与一个选择性可透过膜那样的简化 思想相悖。事实上,对于最感兴趣的一些离子,如质 子,它可能根本没有穿透玻璃膜。那么,这种离子迁 移数在整个膜中就并非是1,准确地讲在特定区域内可 能为零。我们仍能理解所观察到的选择性响应吗?如 果所感兴趣的离子主导了膜界面区域的电荷转移,答 案是肯定的。
在仅考虑Na+和H+作为活性物质的情况下,我们已系统地阐明了 此问题。玻璃膜也对其它的离子有响应,如Li+,K+,Ag+和NH4+。 相关的响应可以通过相应的电势法选择性系数来表述,玻璃组分 对此有较大的影响。基于不同组分的玻璃的不同类型的电极已商 品化。它们广义上可分为:(a)具有选择性顺序为H+ >>> Na+ > K+、Rb+、Cs+ >> Ca2+的pH电极,(b)具有选择性顺序为Ag+ >H+ >Na+ >> K+、Li+ >> Ca2+的钠离子选择性电极,(c)具有较窄选 择性范围,选择性顺序为H+ > K+ > Na+ > NH4+,Li+ >> Ca2+的通 用阳离子选择性电极。 更加通用的公式称为Nikolsky - Eisenman 方程:
(b) 信号转换器(换能器,Transducer)是将被分析物有 关的化学信息转换为可测量的分析有用的信号,然后 记录和进一步处理。 主要有电化学电极(如电势、电流的测量),光学检测元 件,热敏电阻,场效应晶体管,压电石英体及表面等离 子共振器件等。 有些传感器还包括一个分离器,一种膜,目的是增强 选择性。 一个理想的化学传感器应该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度, 稳定性好和耐用,并且响应时间短!
4.3.2 转换器
在化学传感器中主要采用的转换技术如下: A. 电化学转换器:将被分析物与电极相互作用的 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1) 电势型传感器:基于测量在零电流下电池的电势。 (2) 伏安(安培)型传感器:测量被分析物发生氧化还 原时所产生电流。 (3) 电导型传感器:测量由被分析物所引起的电导的 变化。 (4) 电容型传感器:测量由被分析物所引起的电容的 变化。
待测液
水合层
内充液
干玻璃层
吸附平衡
扩散电势
吸附平衡
图4.6 研究玻璃隔膜膜电势的模型
对于上图所示的一个关于玻璃膜的模型,玻璃将被认为由三部分组成。 在界面区域m′和m″与溶液中成分很快达到平衡,这样每一个吸附的 阳离子有一个活度,它反映了邻近溶液中对应的活度。玻璃的本体由m 代表,我们假设传导由单个物质进行,为了讨论的方便,假设为Na+。 因此整个体系由五个相组成,穿过膜的总的电势差是由本体区域的四部 分液接界构成:
图4.1 人体的感觉器官与化学/生物传感器
例如,人的鼻子就是一个很好的传感器: 肺是样品导入泵,上皮传感细胞作为“化 学传感器”,大脑作为微处理器和数据储 存器,整个过程(功能)同时进行。其 中最重要的组分是传感元件,它通过复 杂的识别过程,达到识别不同味道的作用。
化学传感器是一门由材料科学、超分子化学(分子识别 )、光电子学、微电子学和信号处理技术等多种学科相 互渗透成长起来的高新技术。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 高、分析速度快、成本低、能在复杂的体系中进行在 线连续监测的特点;可以高度自动化、微型化与集成 化,减少了对使用者环境和技术的要求,适合野外现 场分析的需求,在生物、医学、环境监测、食品、医 药及国家安全等利用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James W. Jorgenson and Krynn DeArman Lukacs, Anal.Chem., 1981, 53, 1298-1302
4.2 化学传感器的定义
IUPAC的定义:化学传感器是一种将化学信息(例 如化学组成与浓度)转换为有用分析信号的装置。 转换过程可以是电化学的、光学的、热的和质 量型的。 在此我们主要讨论电化学型和光学型化学传感 器。
化学传感器具有宽广的市场,例如,葡萄糖传感器( 糖尿病)在美国每年有上百亿美元的市场! 显然,没有单一的化学传感器能够满足所有的分析测 试要求,但是,可以根据要求设计和制备不同类型的 传感器及阵列传感器。
作业5:
1. 对于一个混合物的分离得到三个峰,分别为阳离子(t =78s)、 中性化合物(t=132.8s)和阴离子(t=264.6s)。所 用毛细管总 长度为48.5 cm,有效长度为40 cm,施加 电压为10 kV。 试求算电渗淌度以及不同离子的表观 淌度和有效淌度。 2. 在毛细管区带电泳分离苯胺、甲苯和苯甲酸,缓冲液的pH 为7,请判断出峰顺序。 3. 对于人尿样中重金属Pb2+的分析,试根据你所学的知识,设 计从采样到数据报告的全分析过程。 4. 举出你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化学或生物传感器。
分子功能性膜
图4.2 化学传感器的传感原理
4.3 化学传感器的分类
通常可根据识别元件和转换器来进行分类。
4.3.1 识别元件 A. 化学或合成的感受器。例如,基于各种平衡反应 (酸碱、络合、氧化还原)的识别过程;基于形状和大 小的识别过程(各种冠醚、杯芳烃、抗菌素)以及分子 印迹高分子。
B. 生物感受器。主要应用于生物传感器中的识别元 件。酶、DNA、各种活体组织、细胞等。
实际上,玻璃相的行为是相当复杂的。膜的本体厚度大约为50 m,它是干燥的玻璃,通过内部存在的阳离子专一地进行电荷 转移。通常,玻璃内部存在的阳离子为碱金属离子,如Na+或Li+。 溶液中的氢离子对该区域的导电并不做出贡献。与溶液相接触的 膜的表面与本体不同,因为玻璃的硅酸盐结构是水合的。
水合层 水合层
零电流
参比电极
图4.3 二-电极系统
(2) 玻璃电极
在20世纪早期人们已经认识到玻璃/电解质溶液界面的离子选择 性行为,从那时起,玻璃电极已被应用于pH值和碱金属离子活度 的测量。 银丝 Ag/AgCl
内充溶液
薄玻璃膜 图4.4 典型的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电极示意图
进行测量时,薄膜整个浸在被测试溶液中,记录相对于一个如 SCE(饱和甘汞电极)的参比电极的电极电势。电池结构如下:
电化学传感器大多数是基于电化学原理来进行传感的, 在此,我们主要介绍电势型传感器和安培型传感器。
葡萄糖传感器
4.4.1.1. 电势型传感器(potentiometric sensor)
电势型传感器也称为离子选择性电极(Ion selective electrode, ISE)。 (1) 选择性界面 假设可以在两电解质溶液相之间产生一个界面,仅一 种离子可穿过,一个选择性的可透过膜可能作为一个 分离器来完成此目的。描述 两相中离子平衡的公式是 能斯特(Nernst)公式:
(4.1) 这里离子i是可透过的离子。
如果物质i活度在一相中保持恒定,则两相间的电势差(常称为膜 电势,membrane potential, Em)与另一相中离子活度的关系符合 Nernst形式。 这种思想是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本质。采用这些装置进行测量本质 上是测量膜电势,其本身包括电解质溶液相之间的液接界电势。 任何一个单一体系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感兴趣的离子在膜 部分电荷转移中占主导地位的程度。我们在下面将看到真实装置 是相当复杂的,电荷通过膜迁移的选择性很难达到,且实际上不 需要。 已经研究过许多离子选择性界面,一些不同类型的电极已被商品 化。我们将通过它们中的几种来考察导入选择性的基本策略。玻 璃膜是我们讨论的出发点,因为它提供了一个相当完整的考察基 本概念和实际装置中常见的复杂问题的平台。
第四章
化学与生物传感器 Chemical Sensors and Biosensor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