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矿资源的评价

金矿资源的评价

第五章资源评价6.1 资源储量估算工业指标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根据规范,结合矿山实际情况,采用一般工业指标,详述如下:边界品位 1.0×10-6最低工业品位 2.5×10-6矿床平均品位 4.5×10-6最低可采厚度0.80m夹石剔除厚度 2.00m无矿地段剔除标准:上下对应时10m上下不对应时20m低于可采厚度的富矿体按相应的0.8m•g/t值圈定矿体。

6.2 资源储量估算对象、范围本次资源储量估算对象为采矿权范围内所有矿体。

估算范围:Ⅱ号矿体3~2勘探线间,标高为+75 m以上,9~15勘探线间,标高为+110 m以上;Ⅴ号矿体在9~3勘探线间,标高为+75~+150m;○7、○8号矿体原地质报告控矿工程范围;①、③、④、○13号矿体采空区范围,计入累计查明资源储量。

6.3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选择依据诸矿体均呈缓倾斜薄脉状、似层状,产状稳定;矿体厚度一般较稳定,品位变化不大;取样工程分布较均匀,间距符合规范。

Ⅱ号矿体是本次核实的主要矿体,矿山多施工探采结合工程,边探边采,坑道和采场连成一片。

故采用地质结合开采块段法在水平投影图上估算资源储量。

其它矿体地探工程分布合理,故采用地质块段法在水平投影图上估算资源储量。

6.4 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确定6.4.1 平均品位的计算6.4.1.1 单工程矿体平均品位计算 采用单样长度品位加权 计算公式: n21nn 2211l l l l c l c l c C +++++=单C 单——单工程平均品位(×10-6) c 1…c n ——各样品品位(×10-6) l 1…l n ——各样品长度(m ) n ——样品个数 特高品位的处理:单样品位高于矿体平均品位六倍的样品为特高品位。

处理特高品位前,首先对被视为特高品位样品的付样进行第二次内检分析。

当两次分析结果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确定为特高品位,用第一次的结果作为待处理的特高品位值。

本次工作中无特高品位。

6.4.1.2 块段平均品位的计算利用块段内单工程厚度、平均品位加权平均法求得。

计算公式:nnn m m m h c h c h c +++++=212211C 块块C ——块段加权平均品位(×10-6)c 1…c n ——单工程矿体品位(×10-6) h l …h n ——单工程矿体厚度(m ) n ——工程个数6.4.1.3 矿体、矿床平均品位的计算矿体平均品位利用块段品位与矿石量加权求得,矿床平均品位采用矿体平均品位与矿石量加权求得。

6.4.2 矿体厚度的计算6.4.2.1 单工程矿体真厚度及铅直厚度的计算单工程厚度计算是根据已圈定矿体的样长与矿体的倾角、钻孔天顶角或样槽与铅直夹角及工程方位与矿体倾向夹角的关系进行计算。

其计算公式分别为:单工程矿体真厚度:h=l•(sinα•sinβ•cosγ±cosα•cosβ)铅直厚度:hh′=cos式中:α¬—钻孔天顶角或样槽与铅直夹角β¬—矿体倾角㬬¬—工程方位与矿体倾向夹角正、负号连接:当矿体倾向与工程方位相反时用“+”、反之用“-”。

6.4.2.2 块段、矿体平均真厚度及铅直厚度的计算块段平均真厚度以块段内各单工程矿体真厚度算术平均求得;矿体平均真厚度以各块段平均真厚度与各块段金属量加权平均求得。

块段平均铅直厚度以块段内各单工程矿体铅直厚度算术平均求得;矿体平均铅直厚度以各块段平均铅直厚度与各块段金属量加权平均求得。

6.4.3 块段面积的计算在矿体资源储量估算水平投影图电子版上,利用电脑采用mapgis绘图软件中面积测量命令求其面积。

6.4.4 矿石小体积质量值的确定本次估算储量的矿体矿石类型与原来未发生变化,通过在新增储量块段中采取小体重样测试平均值为2.86 t/m3,与原来测定体重值近似,核实资源量估算的小体积质量值采用原来测定平均体重值2.87t/m3,湿度平均值0.53%。

6.4.5 矿石量资源储量估算在资源储量估算有关参数确定的基础上,计算各块段体积(V)、块段矿石量(Q)、块段金属量(P),其公式如下:V=S·H′Q=V·D P=Q·C式中:S:块段面积H′:块段矿体平均铅直厚度D:矿石小体积质量C:块段矿体平均品位矿体的矿石量、金属量为该矿体各块段矿石量、金属量之和。

6.5 资源储量的分类及块段划分6.5.1 资源储量的分类矿床属第Ⅲ勘查类型,工程基本控制间距:坑探段高35m,穿脉间距20~40m。

实际形成的工程间距Ⅱ号矿体为35m×20~40m(段高×穿脉间距),Ⅴ号矿体为35m×40m(段高×穿脉间距),基本符合该规定。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矿石选冶性能已为矿山生产所证实,其研究程度相当“可行性研究”。

依据上述条件,本次估算的资源储量划分为两个类型。

⑴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划分依据是块段矿体为基本工程间距内圈,基本圈定了矿体形态,基本确定了矿体的连续性。

基本查明了开采技术条件,其经济意义已为生产所证实。

⑵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划分依据是块段矿体为工程外推圈定,矿体形态及连续性是推断的,地质可靠程度低。

开采技术条件和经济意义尚未确定。

6.5.2 块段划分块段划分的依据为资源储量类别、工程间距及矿块的稳定程度。

不同资源储量类别分别划分块段,块段按相应的工程间距进行划分。

内圈和外推矿体分别划分段块,共划分(122b)和(333)两个资源储量类别。

(122b)类储量由工程内圈划分块段,基本工程间距范围的相邻工程内圈为一个块段;超出基本工程间距范围的相邻工程内圈或(122b)类储量相邻工程外推划分为(333)类资源量块段,编号采用资源储量类别、块段顺序号组合而成。

主要矿体块段划分:Ⅱ号矿体共划分(122b)类储量5个块段,编号为122b-1~122b-5,(333)类资源量5个块段,编号为333-1~333-5。

Ⅴ号矿体共划分(122b)类储量3个块段,编号为122b-1~122b-3,(333)类资源量3个块段,编号为333-1~333-3。

6.6 资源储量估算结果核实基准日:2009年12月31日。

矿区采矿权范围内,保有资源储量:矿石量133008t,金金属量598kg,平均品位4.49×10-6(见表6-1)。

其中:(122)矿石量61770t,金金属量324kg,平均品位5.25×10-6;(122b)矿石量65021t,金金属量341kg,平均品位5.25×10-6;(333)矿石量67987t,金金属量257kg,平均品位3.78×10-6。

累计查明资源储量:矿石量408697t,金金属量2256kg,平均品位5.52×10-6。

其中:(111)矿石量261491t,金金属量1586kg,平均品位6.06×10-6;(111b)矿石量275689t,金金属量1658kg,平均品位6.01×10-6;(122)矿石量61770t,金金属量324kg,平均品位5.25×10-6;(122b)矿石量65021t,金金属量341kg,平均品位5.25×10-6;(333)矿石量67987t,金金属量257kg,平均品位3.78×10-6。

累计动用储量(111b):矿石量275689t,金金属量1658kg,平均品位6.01×10-6。

其中:采出(111)矿石量261491t,金金属量1586kg,平均品位6.06×10-6。

损失(111b)矿石量14198t,金金属量72kg。

表6-1 土堆矿区资源储量估算结果汇总表(据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2009)6.7 矿床开发经济意义评价黄金做为稀贵金属矿产,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由饰品、货币、建筑装饰项目资源储量 类别 矿石量(t) 金属量(kg) 平均品位 (×10-6)备 注1996年中间 地质报告 提交资源储量表内C44840 278 6.20 表内D 51448 284 5.52 表内C+D 96288 562 5.84 表外 12179 20 1.64 表内+表外 108467 582 5.36 2009年末 累计查明 资源储量111b 275689 1658.37 6.01 122b65021 340.55 5.25 33367987257.06 3.78 111b+122b+333 4086972255.98 5.52 111 261905 1575.45 6.06 122 61770 323.53 5.25 111+122323675 1898.98 5.87 2009年末 累计动用储量 111b 275689 1658.37 6.01 111 261905 1575.45 6.06 2009年末 保有资源储量 122 61770 324 5.25 122b 65021 340.55 5.25 333 67987 257.06 3.78 122b+333133008597.614.49到电子、宇航和国防尖端,越来越展现出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并预计在工业应用与首饰行业中将会形成更大的需求。

黄金市场需求直线上升,黄金价格近年来屡创新高。

今后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买金藏金用金形成时尚,市场消费需求也会越来越旺。

根据区内成矿地质条件及工作程度分析,矿床储量规模有继续扩大的潜力。

矿区外围、后夼~龙口一带金矿点分布较多,以金为主的物化探综合异常呈带状展布,显示了良好的找矿前景。

于此地展开地质工作,有望扩大矿区远景探寻同类型金矿床。

综上所述,本矿床具有较好地成矿条件,矿床开采技术条件较好。

金矿石为易选矿石,其加工技术性能良好,矿山近些年来的生产经营状况说明经济效益明显。

但同时存在矿床研究程度较差、矿床成矿规律认识不足,部分矿体工程控制不够,所发现矿体大多规模较小,且多被脉岩切割破坏等特点。

因此,今后的矿山开发,应在对矿山数年来积累的各种资料进行整理、充分研究的基础上,选取有利的成矿地段开展工作,争取发现新的具有较大规模的工业矿体,为矿山开发提供充足的资源储备。

6.8 对今后矿山生产探矿的建议建议矿山在今后边探边采的工作中,加强对原始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加强分析、研究矿体特征及其赋存规律,进而达到扩大矿体规模的目的。

根据目前掌握资料分析,目前坑道控制范围较小,建议加大探矿力度。

第六章主要结论通过对胶东地区区域地质特征、土堆金矿床地质特征、围岩蚀变特征、矿石特征、土堆金矿成矿机制进行详细研究,总结得出以下结论:(1)胶东型的金矿成矿作用是一种陆内非造山带成矿作用,在华北的基底和地幔的控制下,形成基本是单一金矿和少量其他矿种的成矿体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