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胃下垂中医治疗食疗十八秘方【妙方极品】

胃下垂中医治疗食疗十八秘方【妙方极品】

胃下垂中医治疗食疗十八秘方【妙方极品】胃下垂中医治疗食疗十八秘方【妙方极品】一,木耳炒猪肚“木耳炒猪肚”是一道常见的的家常菜,猪肚补虚损、健脾胃,配以木耳健脾和胃、可用于慢性胃炎、胃下垂的辅助食疗。

1食材配料黑木耳25克,猪肚250克,青蒜50克,植物油、姜末、味精、湿淀粉、精盐、白糖、陈醋皆适量。

2烹饪方法木耳炒猪肚的食材配料(1)、将木耳切成小片;猪肚切成薄片。

(2)、姜末放入热油锅中,炸香后投入木耳、猪肚片和青蒜,翻炒后,烹入料酒,加白糖、精盐、酱油和适量清水,煮沸后,用湿淀粉勾芡,撒入味精,推匀起锅。

3营养价值1、健脾和胃、补虚益气;2、对吸收不良综合症、慢性胃炎、胃下垂有疗效二,砂仁黄芪猪肚砂仁黄芪猪肚汤此汤菜中黄芪甘温,补脾益气,并能升举阳气,且可外达肌表、固护卫阳、充实表分、固表止汗。

砂仁芳香理气,健脾醒胃,并能使黄芪补而不滞。

猪肚能补虚损、健脾胃。

三者共组成补脾健胃、补虚强壮的菜肴,常用于虚痨羸弱、气血不足、脾虚胃弱及病后、年老、产妇体虚等症。

砂仁黄芪猪肚- 原料1.主料:黄芪20克,砂仁6克,猪肚1个。

2.调料:料酒、精盐、葱、姜、胡椒粉。

砂仁黄芪猪肚- 制法1.将砂仁去杂洗净。

黄芪润透切段。

猪肚反复洗去污杂及沾液,放沸水锅焯一会,捞出用清水洗净。

葱、姜拍碎2.将砂仁、黄芪装入猪肚放入锅内,加水炖熟,去掉药物,猪肚切条放入碗内,加盐、胡椒粉调味,盛入碗中即成。

砂仁黄芪猪肚- 特色益气健脾,消食开胃。

适用于脾胃虚弱之食少便溏、胃脘疼痛。

可用于胃下垂及慢性胃炎病人。

砂仁能行气和胃,醒脾,用于胃呆食滞。

临床服用砂仁适量具有促进消化液分泌和增强胃肠蠕动的作用三,猪肚盐猪肚一个,用食盐搓洗干净,内装白胡椒10-15克,用线缝合猪肚开口处,放入锅内加水煮汤。

煮熟后捞起猪肚切片,调味佐膳食用,胡椒取出后晒干研末,每次服用3克。

可治胃虚寒疼痛,胃下垂。

四,黄芪牛肚汤1原料黄芪50克,牛肚1个,食盐、姜末、葱花、味精各适量。

2制作将黄芪布包,牛肚洗净,同放锅中,加水同煮至牛肚熟后,去药包,牛肚取出切片后放回汤中,煮沸,调入食盐、味精、葱花、姜末等,再煮一、二沸即成。

3用法温服,每周1-2剂。

4功效健脾益气,升阳举陷。

5主治脾胃气虚型胃下垂所致的消化不良,气短乏力,食后腹胀,呃逆等。

[1]6按语黄芪为补气要药,入脾肺经,不仅能补益脾肺之气,更善升举阳气,故能升提下陷之脏器,常用于脾肺气虚及中气下陷诸症,特别对胃肠弛缓下垂有明显疗效。

牛肚有补脾益气,健胃消食之功效。

与黄芪同炖服食,补脾胃,升中阳,举下陷,对中气不足胃下垂者有一定的疗效。

五,黄芪陈皮牛肚汤人参黄芪粥,养生粥配方,可用于治疗胃下垂,症见心慌气短,纳差食少,脘腹胀满,体虚自汗,呃逆频作等。

1基本信息菜谱名称人参黄芪粥所属菜系其它菜系所属类型健康菜谱基本特点补气强身,延年益寿2基本材料人参6克,黄芪60克,大米100克。

3制作方法将人参研末,黄芪水煎2次,合并煎液。

大米投入黄芪液中大火烧开,再投入人参末,小火煮粥,加白糖调味。

4功效用法功效:补气强身,延年益寿。

用法:每日早、晚分2次服食。

应用:适用于气虚体弱者。

六,枳术牛肚汤1原料枳壳30克,白术10克,牛肚500克,食盐、味精各适量。

2制作将牛肚洗净,诸药布包,放入锅中,加水同炖至牛肚熟后,去药包,将牛肚取出切片,放回汤中,加食盐、味精等调味,煮沸即成。

3用法喝汤,食肚片,每周1~2剂。

4功效健脾和中,疏肝行气。

5主治胃下垂,症见脘腹胀满,呃逆,纳差,消瘦等。

[1]6按语《本草纲目》:枳壳"散留结胸膈痰滞,逐水,消胀满肠风,安胃,止风痛"。

药理研究表明,枳壳煎液能消除胃肠积气,促进胃肠蠕动,并有升提脏器之功效。

牛肚可健脾消积,同枳壳合用,消补兼施,故对胃下垂有明显治疗效果。

应用时可根据患者的情况,分别选择枳实或枳壳,因枳壳与枳实同出一物,性味、功效相同,但力量有强弱之分,枳实行气力猛,长于破气消积,化痰消痞;枳壳行气力缓,长于行气宽中,消胀除满。

七,白术猪肚粥1菜系及功效肝调养食谱脾调养食谱理气调理食谱接触化学毒素人员食谱月经不调食谱口味:咸鲜味工艺:煮白术猪肚粥的制作材料:主料:粳米100克,猪肚500克辅料:白术30克,槟榔10克,姜20克调料:盐5克,大葱15克2制作1. 将白术、槟榔、生姜捣碎,猪肚洗净,去涎滑,纳药于猪肚中,缝口,以水煮猪肚令熟,取汁。

2. 将粳米及葱白(切细)共入汁中煮熟,并加盐。

3用法喝粥,食猪肚。

每日1剂,3剂为1个疗程,停日再行下1个疗程,连续3~5个疗程。

[1]4功效补中益气,健脾和胃。

[1]5主治脾胃虚弱型胃下垂,症见消化不良,不思饮食,腹部虚胀,大便泄泻不爽等。

[1]6按语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固表止汗,《本草纲目》言其"除心下急满,霍乱吐下不止,利腰脐间血,益津液,暖胃,消谷嗜食。

治心腹胀满,腹中冷痛,胃虚下痢,多年气病,除寒热,止呕逆,止反胃"。

槟榔取之行气消积的作用,可增强肠蠕动,促进消化,以加强白术补气健脾之功效,减轻因胃下垂消化不良而致的食少腹胀。

猪肚可健运脾胃。

脾胃虚弱的患者,常食猪肚,有益无害。

本方将之与补气健脾的白术等同煮粥食用,对中气不足,脾胃虚弱型胃下垂患者更为适宜。

[1]7小贴士小帖士-健康提示:1. 健脾,疏肝,理气。

2. 治疗妇人肝郁气滞、月经不调、四肢烦热以及用虚气滞、脘腹胀满等症。

小帖士-食物相克:粳米:唐张诜:“粳米不可同马肉食,发瘤疾。

不可和苍耳食,令人卒心痛。

”清谣盂英:“炒米虽香,性燥助火,非中寒便泻者忌之。

”八,黄牛肉黄牛肉属于温热性质的肉食,擅长补气,是气虚之人进行食养食疗的首选肉食,就好象气虚之人进行药疗常常首选黄芪那样,所以《韩氏医通》说“黄牛肉补气,与绵黄芪同功。

”就补养的脏腑来说,黄牛肉重在补养脾胃,从而滋养其他脏腑。

1简介黄牛肉为牛科动物黄牛的肉。

2功用温补脾胃,益气养血,强壮筋骨,消肿利水。

主治脾胃阳虚,脘腹疼痛,泄泻,脱肛,水肿;精血亏虚,消瘦乏力,筋骨酸软等。

3性味归经性温,味甘。

入脾、胃经。

4用量用法内服:煮食、煎计或人丸剂。

5现代研究本品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维生素BZ、钙、磷、铁,又含胆固醇、必需氨基酸等。

气味甘、温、无毒。

牛,主要有黄牛、水牛两种。

作为滋补肉食,自古就只选用黄牛肉。

《医林纂要》强调:“牛肉味甘,专补脾土。

脾胃者,后天气血之本,补此则无不补矣。

”《本草拾遗》还指出:黄牛肉补气、健脾,对虚弱之人可以助其健壮,对脾虚水肿的人,则有“消水肿,除湿气”的良好功效。

黄牛肉的营养价值很高,特点是高蛋白、低脂肪。

每100克黄牛肉中,蛋白质高达20克,猪肉只含16.9克;而牛肉所含脂肪只有10.2克,猪肉却高达29.2克。

黄牛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有利于防止肥胖。

由于不致摄入过多的胆固醇,对于预防动脉硬化、高血压和冠心病,也有好处,所以黄牛肉在西方发达国家特别受到欢迎炸牛排、番茄牛肉汤是西餐中的常备菜肴。

俄罗斯的土豆烧牛肉,美国加州的牛肉面,都是很受欢迎的食品。

我国使用牛肉制作的风味食品,诸如灯影牛肉、麻辣牛肉、水煮牛肉,更是风味各具,声名远扬。

然而,这些风味食品,虽然色艳、气香、味美,但有的是油炸熏烤,有的又过分辛辣,都不是可供经常食用的保健食品。

作为滋补保健食品,最简便有效的莫过于牛肉萝卜汤。

选取较肥的新鲜黄牛肉,洗净,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用文火慢慢加热,烧开后约10分钟,将带有泡沫的水全部倒掉。

然后将牛肉切碎,与生姜、花椒、食盐一起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先用大火烧开,再用小火炖煮。

在牛肉即将烂之时,放入白萝卜条,萝卜一熟,此汤即成。

食用时再加入适量味精,滋味更加鲜美。

6进补应用1.脾胃虚弱,胃痛,脘腹胀满,食欲不振,虚泻,轻度浮肿。

萝卜丝炒牛肉丝:白萝卜500克,黄牛瘦肉250克,莱油、精盐、酒、酱油、淀粉、葱各适量。

将萝卜洗净,切成细丝,装入碗内,加精盐、料酒、酱油、淀粉,拌匀腌渍30分钟。

用武火烧热菜油,放入萝卜丝,加入少许精盐翻炒,至八成熟时盛入碗内。

再用武火烧热菜油,倒入牛肉丝,翻炒2分钟后,倒入萝卜丝,拌匀,加料酒1匙,清水少许,稍炯烧,加葱末,拌匀即可。

当菜吃。

2.手术前后的补养调理:或脾弱血虚面色无华,爪甲不荣,食欲不振。

豆蔻卤牛肉:黄牛肉1000克,白豆蔻6克,草豆蔻6克,姜、花椒粉、山柰、小茴香、甘草、酱油、料酒、盐各适量。

将牛肉洗净,切成约200克重的肉块,放入盘内,将盐和花椒粉均匀地抹在牛肉上腌渍5~8小时,腌渍过程中上下对翻2~3次,将豆蔻、姜片、山柰、小茴香、甘草等用纱布包成香料袋。

卤锅中加清水,放入牛肉和香料袋,用武火煮沸,撇去浮沫,再加酱油、料酒,改用文火煮至牛肉卤熟烂,撇去浮油,速将牛肉捞起,晾干。

横着肉纹切成肉片,装盘,淋上麻油,撒上花椒粉即可食用。

3.脾虚中气下陷,身体虚弱,胃下垂,脱肛新鲜荷叶牛肉汤:新鲜荷叶4张,黄牛肉1500克,菜油、精盐、料酒、八角茵香各适量。

将荷叶洗净,4张叠在一起,预先放入大沙锅底部。

黄牛肉洗净,切成中等大块状。

烧热油锅,倒入牛肉,翻炒3分钟,加入料酒,炯烧5分钟,然后盛入大沙锅内,加入清水将牛肉浸没,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炖2小时,加精盐、八角茴香,继续慢炖1小时,以牛肉酥烂为度。

吃肉喝汤。

4.脾胃虚弱,肝气郁滞,痛经,浮肿,调经。

牛肉汁:黄牛肉1500克,益母草100克,当归60克,香附15克,延胡索30克,料酒、白糖各适量。

将益母草、当归、香附、延胡索冲洗干净,倒入大瓦罐内,加清水浸泡约30分钟后,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30分钟,煎至药液1大碗时,滤出头汁。

加水再煎30分钟,滤出二汁,弃药渣。

将洗净的牛肉切成小块,放入砂锅内,加入清水,用武火煮沸,倒入料酒,再用文火煎熬2小时,至牛肉基本酥烂时,倒入药汁,加入白糖,继续用文火煮熬,当牛肉偎至极烂,汁水变浓时,用筷子捣拌牛肉3分钟,改用微火炖30分钟,离火。

稍凉后,滤出牛肉汁,装入瓶内,盖紧。

每次服用2匙,每日2次。

5.气血不足,脾胃虚弱,赢瘦,偏枯,痞积,消渴。

霞天膏:黄牛肉2000克,黄酒40毫升。

取黄牛精肉,剔去筋膜,冲洗干净,放入锅中,加入清水,用文火煎煨24小时,榨取肉汁,将肉渣再煮熬二次,最后合并滤液,入锅加黄酒收膏,膏成,倒入盘内,待冷后,切成小块,置透风处晾干。

7注意事项黄牛肉性偏温,凡火热、痰火、湿热之证均不宜食用。

病牛肉不能食用。

九,参芪母鸡汤原料;红参12克,黄芪30克,母鸡肉500克。

加水适量,食盐少许,共放入瓷碗内,隔水炖2小时,分早晚两次喝汤吃鸡肉,每周服1剂,连服5~6剂有显著疗效。

方中参、芪甘温补中益气,鸡肉性味甘温调补脾胃,与参、芪合用,共奏补脾益气,升举胃体之效十,板栗焖仔鸡此菜色泽金黄,味道鲜美,鸡肉鲜嫩有韧性,板栗绵糯味粉甜,是中秋时节的节令佳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