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部分练习题参考答案思考与练习一P114一、文字和语言有何不同?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套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记录语言的工具。
文字和语言有密切的关系,但文字和语言之间不能划等号。
文字是一种视觉符号系统,诉诸于人们的感官,是让人们写的、看的,形体是其存在的唯一方式。
任何一种文字,都是以其形体和语言的某种单位发生联系。
语言是一种听觉符号系统,诉诸于人们的听觉,是让人们说的、听的,语言符号的形式是语音。
文字是补充有声语言的交际手段,产生的语言要比语言晚。
所以,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文字是辅助性交际工具。
二、为什么说文字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辅助性的交际工具很多,像旗语、手势、红绿灯、色彩、音响等,都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传递信息,起到沟通作用,而在现代社会,像广播、电视、电话、网络等交通工具,甚至还可以不改变语言的有声特质,传递信息既快又广,但这些工具,远不及文字那样方便,不及文字使用范围那样广,文字打破了有声语言的时空局限,在很大程度上扩展了语言的功能,这是其他语言辅助工具所不能比的,所以说文字是语言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
三、汉字有哪些特点?一是汉字以特有的形体记录汉语声音和意义。
二是汉字在形体上表现为二维平面组合的方块形,构字部件沿着横向和纵向展开。
三是用方块字形来表示汉语的音节,一个字形恰好与一个音节对应。
四、汉字受哪些要素的影响?一是汉语由单音词到双音节的变化使汉字实现了一字一音的统一性。
二是汉语靠虚词和语序等句法手段表示语法意义的特点影响了汉字构形原则的选择,决定了汉字长期停留在表意文字体系中。
三是思考与练习二P135一、汉字是怎样产生的?结绳、契刻都是文字产生前的记事手段,还不能算文字。
仓颉造字的传说虽然带有神话色彩,但折射出汉字起源的一些道理,一是随着社会发展,原有的记事方法已不能满足需要,人们必须创造彼此能互相区别的书写符号来记录语言,创造汉字可能受到鸟兽脚印的启发。
二是汉字从初创到成熟经历了几千年,这有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最初汉字可能是一些个人的记号,经过某些人的整理,用作记事的工具,随着社会发展,用于记事的书写符号越来越多,经过社会集团的整理和认可,获得了社会性,成为约定俗成书写符号体系,仓颉可能就是整理过汉字的人之一。
根据考古资料推断,汉字大致起源于仰韶文化时期(公元前4000年前后),夏代初年(公元前2100年前后)开始进入字符积累阶段,到商代后期(公元前1400年前后,)就已经形成较成熟的文字体系了。
二、汉字形体演变经历了哪些阶段?每一阶段字体有什么特点?汉字形体演变的六个阶段: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小篆、隶书、楷书。
(一)甲骨文甲骨文又称卜辞、殷虚文字等,主要是指商代锲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
甲骨文的特点:1.象形、象意字多。
形声字占百分之二十。
2.字无定格,异构字多。
3.存在不少异字同形现象。
(二)金文金文又称钟鼎文、铜器铭文等,是古代铸(少数是刻)在青铜器物上的文字。
金文的特点:1.象形性弱化,符号性增强2.趋向定型化,但异体依然不少。
3.形声字增加。
4. 注重字形美化。
(三)战国文字(六国文字)战国文字的品类很多:金文、石刻文字、玺印文字、货币文字、陶文、简帛文字战国文字的特点:1.形体歧异多。
2.俗体使用广泛。
(四)小篆秦统一中国之后颁行的标准字体;是根据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稍作整改而来。
小篆的特点:1.结构定型,固定了偏旁部首的位置和写法。
2.符号化(表意抽象化,笔画线条化,书写规整化)3.构形系统性加强(基本构件、组合模式、组合层次三要素)(五)隶书隶书历史上也称佐书、史书、八分,是以点、横、掠、波磔等点画结构取代篆书的线条结构而使之便于书写的一种字体。
隶书有秦隶、汉隶。
一般指汉隶。
汉隶由秦隶发展,秦隶是秦系文字的发展。
汉隶又叫“八分”。
隶书的特点:1.用方折、平直的笔法改变篆书圆转的笔道。
2.用点、画结构取代篆书的线条结构。
3.书法上有挑法、波势、和波磔。
(六)楷书楷书也叫真书、正书,它产生于汉末,盛行于魏晋南北朝,一直沿用至今。
楷书的特点:1.彻底摆脱了篆书的影响,构形单一。
2.点画形态丰富三、小篆、隶书在汉字发展史上有什么地位?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体简化之外,并把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几乎完全脱离了图画文字,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
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点,那就是它的线条用笔书写起来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几乎在同时也产生了形体向两边撑开成为扁方形的隶书。
至汉代,隶书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汉字的易读性和书写速度都大大提高。
由于当时官狱繁多,军事、官府文件、公文往来频繁,经常需抄写大量的文书,省繁趋简便成了当时对文字改革的迫切要求,而隶书作为一种便捷的书体,在下层中广泛流行。
卫恒《四体书势》说:“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求人佐书,曰隶字……。
隶书者,篆之捷也。
”便是明证。
这里暂且不去考证隶书的发明者是谁,因为一种字体的产生决非个人的力量所能创造,也绝非一个时期所能完成,它是随着的进步和实际的需要而逐步形成的。
从汉字几千年的发展史看,如果把象形文字至秦小篆划为古文字,那么我们把隶书和一直到今天使用的楷书,都归为今文字。
因此,隶书上承篆书之规脉,下开楷行之基础,在我国文字和书法发展史上着很重要的地位,无论从实用性或艺术性方面看,它的出现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它是我国汉字演变中的一次重大变革。
四、汉字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什么?一是书写的简化。
在汉字的形体演变过程中,为了追求书写的快捷,汉字的笔画和结构呈现出简化的发展趋势与过程。
二是字形的定型化。
汉字的形体结构由不定型向定型发展。
三是结构的形声化。
结构的形声化是指构形模式由以表意为主体发展成以形声为主体的演化方向和演化进程。
五、现行印刷体汉字有哪些字体?现代汉字的印刷体主要有宋体、仿宋体、楷体、黑体四种。
由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印刷体也有隶书字体、行楷字体、艺术字体等。
思考与练习三P152一、汉字的基本构造单位有哪些?笔画、部件、整字二、汉字笔顺的主要规律是什么?依据此规律,写出以下字的规范笔顺。
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横后竖,先撇后捺,先外后内,先中间后两边,先外后内再封口。
比:凸:心:方:再:爽:三、举例说明合体字的结构模式。
左右结构:伟、刚左中右结构:街、傲上下结构:思、花上中下结构:意、裹全包围结构:园、囚半包围结构:函、风、匡穿插结构:爽、噩四、下列各组字,笔画和笔顺都相同,但却形成了不同的字,试分析其中的原因。
汉字是由笔画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的。
笔画与笔画的组合方式,有三种:相接、相离、相交。
如果笔画和笔顺都形同,但是笔画与笔画的组合方式不同也会形成不同的字。
几和刀是两笔画相接形成的字,而九和力是两笔画相交形成的字。
人和入则是相同的笔画不同的组合方式造成了不同的字。
五、举例说明部件、偏旁、部首的联系和区别?部件是由笔画构成的结构单位,是汉字的基本构字单位,具有组配汉字的功能。
偏旁指的是对合体字进行第一次切分而产生的两个部分。
部首是字典中为了给汉字分类而确定的字类目标,部首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偏旁。
部首和偏旁不是一回事,偏旁是汉字结构单位名称,部首是字典排列汉字的依据。
部首绝大多数是偏旁,但是偏旁不一定是部首,部首包含在偏旁之中,只是偏旁的一部分,二者不能等同。
例如“灯、炒、炸、炬”等字都有两个偏旁,但只有“火”是部首,“丁、少、乍、巨”只是偏旁,不是部首。
有些部首如“一”、“|”、“丿”不是偏旁。
现代汉字常用部首约有200多个,而偏旁却有1000多个,可见,偏旁范围要比部首大得多。
六、查一查《说文解字》,看下列汉字用了什么造字方法?象形字:虫、衣、火、又指事字:本、中会意字:囚、森、取形声字:穿、益、寐七、什么是汉字的构形分析?凭借汉字的形体结构与音义之间的某种联系,分析字的内部结构,揭示构形理据,就是汉字的构形分析。
(具体参看课本第149页)思考和练习四p158一、多音字产生的原因是什么?1、为了区别词义,如背,名词为脊背,读去声;引申为背东西的背时,读阴平。
2、音近假借,以及繁体字的简化造成的字形相同。
如,只本读上声,隻简化后与只字形相同,因此只又多了一个阴平的读音。
二、什么是异体字?异体字是指音义相同而字形不同的一组字,如线与缐。
三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略四、给下列多音字注音---------------jia di----五、按拼音写汉字班及釜制鼓毕毖铤瑕燥筹是六、对“叶韵”的看法。
“叶韵”是指古诗词中的原来押韵的字随着语音的发展变得不押韵了,后人就更改不押韵字的读音使之押韵,叶韵是一种不管语音事实,从僵化的观点出发,强行改变字的读音的一种错误的用法。
思考和练习五p168一、什么是正字法?为什么要进行这项工作?1、正字法是指用统一标准来规范汉字的书写和使用。
2、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必须有社会公认的、统一的标准,否则就会造成社会用字的混乱,破坏语言的交际功能。
语言文字要适应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规范的认识也会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对文字的规范也不能一成不变。
二、汉字的整理的内容有哪些?1、定量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数量。
2、定形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标准字形。
3、定音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标准读音。
4、定序整理和规范汉字的排列顺序,即确立规范的检字法。
三、汉字的定量都做了哪些工作?还存在哪些问题?1、1965年《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1981年《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1988年《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这几种字表的出制定实际上就是对汉语用字数量的一种规定。
2、姓名用、地名用字、科技专业用字、译音字等,这是对汉字定量的一个干扰。
四、汉字的定形都做了哪些工作?还存在哪些问题?1、公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简化字总表》、《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等为汉字的字形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2、但汉字中存在的众多异体字和异形词,以及同字异体和同词异字的现象还很多,不利于人们的学习和使用。
五、汉字的定音都做了哪些工作?还存在哪些问题?1、发表了《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总表初稿》、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对多音字进行规范。
2、但对于地名、人名的异读;轻声词和儿化词、多音多义字的读音、古语成分的读音,还存在很多问题。
六、写出相应的繁体字战-戰(换用偏旁)、驭--馭(简化偏旁)、医--醫(保留局部)、出--齣(同音代替)、尧-堯(简化偏旁)、窜--竄(换用偏旁)响--響(另造新字)、枣--棗(换用符号)、东-東(草书楷化)万--萬(另造新字)丑--醜(另造新字)、症--癥(换用偏旁)、邓-鄧(换用符号)、饭--飯(简化偏旁)、齿--齒(简化偏旁)、礼--禮(换用符号)七、简化字总表取得什么成就,还存在什么问题?成就:减少了笔画,使汉字易读易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