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摄影构图2讲课讲稿

第三章摄影构图2讲课讲稿

正是这样的布局,能使观看者被作曲家那种深深地沉浸 在音乐世界中的情景所感染
第七节 陪体——与主体构成特定情境的对象
陪体是指画面中陪衬、烘托和说明主体的 景物。
有些画面上只有主体,没有陪体,但在一 些情境中,陪体是不可少的,它和主体构成一 个有机的整体。
陪体的作用是陪衬、交代、说明、强化、 突出主体,让观者正确理解主题思想。
5、利用明暗对比突出主体 通常的做法是把主体安排在比较明亮的
光线下,将不太重要的陪体安排在阴暗 中。
亮背景衬托暗主体,暗背景衬托亮主体。
乡村女孩
通过背景 的暗和主 体眼睛的 亮的对比, 突出了主 体的眼神
6、运用透视突出主体
运用透视包括了近大远小、近实远虚及 线条的指向作用等方面。
采用短焦距镜头拍摄,主体距镜头近影 像大,比较突出。
陪体毕竟是次要部分,必须服从主体的 需要。值得注意的是:
1、当主体依靠自身的表现力已足以说明问题时,陪 体一般可以不出现在画面上。
2、在构图时安排和选择陪体,需注意陪体无论在位 置、明暗、色彩等方面不能喧宾夺主,干扰或削弱主体。
第八节前景——突破二维空间限制的标志
前景是指被摄主体前面、靠近照相机部分的景物。
竖构图中的兴趣中心
一般说来, 画面右端那 些交叉点被 认为是最强 烈、最吸引 人的位置。
绽放

《饥饿的苏丹》
这张照片是凯文卡特,赢得九四年普立兹新闻特写摄影奖 的作品。那是一个苏丹女童,即将饿毙跪倒在地,而兀鹫 正在女孩后方不远处,虎视眈眈,等候猎食女孩的画面。 这张震撼世人的照片,引来诸多批判与质疑。当人们纷纷 打听小女孩的下落,遗憾的是,卡特也不知道。他以新闻 专业者的角色,按下快门,然后,赶走兀鹫,看着小女孩 离去。
画面上如果有汇聚的直线或曲线,那么 主体应该放在汇聚点或汇聚方向上,才 能使主体突出。
No Image
主导线(引导线)
注意:
不能以占画面比例的大小说 明其是不是主体。主体主要是根 据所要表现的内容和所起的作用 大小而定的。
美国摄影家纽曼拍摄的《作曲家斯特拉夫斯基》,一架打 开的大钢琴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作为主体的作曲家却位 于左下边角落处。
陪体一般处在与主体相应的次要位置上, 与主体相互呼应。
陪体在摄影画面构成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1、陪体是摄影构图的参考系,与主体共同完 成主体思想的表达。
2、陪体能够与主体形成对比,Fra bibliotek到修饰、 美化画面的作用
《乌干达饥儿之手》
• 迈克·韦尔斯拍摄的《乌干达饥儿之手》是一幅 极具冲击力的成功作品。作者在构图时大胆地 采取了特写的景别,只拍下了两只手。同时那 只又大、又白、又胖的手和那只又小、又黑、 又瘦的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这幅作品富 有艺术冲击力。正是由于陪体(大的白手)作 为主体的参考系,主体的那种干枯程度才得以 给观者造成深刻印象,从而联想到旱灾的严重 程度并为之震撼。
以虚实对比突出主体
4、利用色彩对比突出主体
主体与背景在色调上的对比越强烈,主 体越突出,对于表达主体也越有利。
如图大面积绿 色有一点红色, 显得格外夺目. 绿色中的影调 变化塑造了汽 车的形体
明亮的背景和深暗的红花形成色彩饱和度的对比, 使这幅画面色彩构成具有对比性质,更好地突出了 主体
当主体背景均为浅色时,主体应有暗的轮廓线; 当主体背景均为深色时,主体应有亮的轮廓线
3、陪体使画面造型更丰富、更具感染力
• 如图《藏人》并没有单调 地通过刻画人物面部来表 现主题,而是利用上下两 个人物,通过一老一少, 一虚一实的表现手法,运 用对比及特写来吸引读者。 画面下1/3处的孩子,露着 两只迷茫的眼睛,直视镜 头,而身后作为陪体的老 者尽管脸部模糊,但依稀 能够看到的沧桑面容,与 前方没有经过岁月磨砺的 孩子的脸形成强烈的对比, 从而使画面的造型更丰富, 加大了观看者的联想空间。
3、前景能加强画面概括力,深化主题内涵
选择具有代表性、能点题、对比、比喻和 比拟效果的景物作为前景,往往能引起观 者的联想,产生意境,从而深化画面的表 现力,揭示出画面的主题并使主题得到升 华,使内涵更加深化。
《闹正月》表现的是 陕北秧歌拜年这一习 俗,画面中乐手的乐 器格外夸张醒目,正 是这样夸张的前景强 化了热闹的气氛。较 慢快门速度的运用使 正在表演的秧歌队员 适当虚化,形成流动 的色块。画面中的远 景是房屋和树木,整 幅画面具有较强的空 间感。
在他获颁这一生最高的荣誉两个月之后,卡特自杀身亡。 道德良心上的遣责,可能是卡特无奈结束生命的原因之一 吧?
在我们周围,正有无数这样的图像在形成、在发生,你 我是否也仅止于按下人生镜头的快门,然后,漠然地擦肩 而过?
3、虚实对比突出主体
摄影时可以利用拍摄技巧造成画面的清 晰与模糊,使主体突出。
由于前景距离相机镜头比较近,因此在画面上成像就大。
利用前景,能达到美化画面、烘托主体、加深透视、产 生对比的良好作用。
1、前景能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因画面缺少前景而显得单调平淡
选择框架式前景也是表现画面空间感的最常用方法
大连星海会展中心
2、前景能造成观者参与画面的幻觉
《山乡春夜》
画面以近处屋檐 上挂的红灯笼为 前景,表现出一 种开阔的气势和 节日喜气的气氛 ,突出了画面的 主题,同时也使 观者产生一种身 临其境观看远处 景物的感觉。
第六节主体-视觉的趣味点
在一幅摄影作品中,主体、前景和背景 是画面组成的有机部分。
1、主体
一幅好的摄影作品中总要有一 个主要的表现对象,这个对象 就是主体。
作为主体,一般应该具有的两个基本条件:
一是画面所表现内容的主要体现者,它有集中人 们的思想,使人们领悟事物内容的作用。 二是画面结构的中心,是画面结构的依据,并有 集中 观赏者视线的作用。
《东方红 》 袁毅平摄于1961年
《独立》
《加 油》
突出主体通常采用的方法:
1、让主体充满整个画面
这是偏重写实的直接处理主体的方法,可以通过 靠近主体拍摄,或者使用长焦距镜头拍摄来实现。
靠近被摄体,会给观众留下身临其境的感觉
2、将主体安排在黄金分割点或黄金分割线上
横构图中的兴趣中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