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


讨 论:
孩子因没考上理想的中学 发帖向博士父母道歉
中考的儿子,为考不上理想高中而自责,发帖称自己“中考失败”、 “对不起爸爸妈妈”;“我爸爸是某大学土木工程的博士,我妈妈是某 学信息学院的博士,两个名牌大学的博士,为什么就生出了我这么笨的 一个孩子啊。”据了解这个孩子中考没有考上理想的"杭外",由此反省 十多年人生认为父母这么高学历,自己也应该继承他们的聪明才智。 同时事情到此并没有结束,双博士的父母,跟帖称,“孩子:你已 经很优秀,爸爸妈妈都以你为骄傲。” 这件事情也由此引发了本小组的讨论:
一、家庭环境的影响
定义:主要指家长的思想素质和行为规范对家庭成员 尤其是子女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的影响氛围。
分析:研究表明婴幼儿的意识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加上 对父母的依赖使得他们的言行很容易受到父母的影响。 家庭的长期影响、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将决定一个 人的性格、品行。但这并不是必然的,因为还受到其他 因素的影响。一般而言和睦、温暖、充满爱心的家庭更 有利于一个人的成长。
学校环境的特点
• 第一,全面性:学校的任务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是帮助
学生走向社会懂得正确的自我成长道路和超越自我的目标。
• 第二,阶级性:阶级社会利用学校教育巩固其统治,学校也十
分重视按一定社会规范对教育对象进行“三观”教育。
• 第三,渗透性:教学活动、课外活动、教风、学风、校风等给
与儿童的和教给他们的一样多。
• 组员:曹香 程祥云 邓锐 胡凯林 金永 林苏 欧长娇 万亚楠 王菲菲 王砰强 谢涛 徐杰 许丽 张红 张伦亮 张新蕾 赵梅 符康 • 组员:曹香 程祥云 邓锐 胡凯林 金 永 林苏 欧长娇 万亚楠 王菲菲 王砰 强 谢涛 徐杰 许丽 张红 张伦亮 张新 蕾 赵梅 符康
目录
一、家庭环境的影响 二、学校环境的影响 三、社会组织(工作)环境影响 四、社区环境的影响 五、同辈群体环境的影响
因此,从组织自身发展的需要,也需要各级 各类组织肩负起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
• • • •
第一,社会组织效益 第二,社会组织风气 第三,组织领导的形象 第四,组织内的人际关系
1)社区定义: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并且在生活上互相关联的 人群的生活共同体。 2)影响社区成员的思想品德的因素 a、社区生活秩序和经济发展程度 b、社区风气 c、道德规范 d、人际交往

• 第四,导向性:学校环境有明确的导向性,这有利于学生思想
品德的正向发展,帮助他们避免和减少成长过程中的盲目性和曲折性。
为什么说社会组织也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微 观环境 • 给类组织都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 如果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就等于放弃组织 的部分社会责任。 • 从另外的角度看,没有思想政治维系的组 织,也很难说是一个健全的组织。
五、同辈群体环境的影响
• 1)同辈群体是指由家庭背景、年龄、爱好、特点等方面 比较接近而形成的关系比较密切的群体。 • 2)同辈群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和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 的影响的特点: a、自由性:同辈群体中人们更容易按自己的条件和需求 自由的选择对象,成员间的交流也是自由的。 b、渗透性:与学校、社会组织对人的思想的影响是有目 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而同辈之间的互动是在无意 识中进行的,是潜移默化的。 c、 独特性 : 学校、社会组织向人传递主流的,即社会公 认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同辈群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 标准。
家庭环境四大特点
特点一 家庭影响具有普遍 性和长久性 特点二 家庭影响具有渗透 性
106 特点三 家庭影响和教育具 有针对性 特点四
家庭影响的主体具 有血缘伦理的亲和 力和权威性
学校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受教育者传 授文化知识、劳动技能、价值观念、政治观点、社会 规范,以培养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公民的机构,是一 种特殊的社会组织。 1、从社会的要求看,学校是人们专门营造出来 的,学校的活动更具计划性、目的性,因而对人们思 想品德的形成更具有指导性。 2、从总的方面看,学校的活动更有利于青少年 的思想品德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 另外,校风不同、教师、干部的表率作用不同, 班级的状况不同等都会给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以 不同的影响。
隐性教育:
(1)定义:隐性教育是指在宏观主导下通过隐目的、无计划、 间接、内隐的社会活动使受教育者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的教育过程。 它实现教育目的于日常生活中,渗透教育过程于休闲逸致间,以“潜 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价值、道 德、态度、情感等产生影响。隐性教育的教育主体体现为“宏观性主 导”,或者说隐性教育的“操作者”是“宏观性主导”。隐性教育与 显性教育属于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两者范畴对应、作用互补。 隐性教育引发的思考:a、注意渗透式教育;b、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c、重视实践活动;d、抢占网络文化;
• 有同学认为:父母都是博士而自己的孩子成绩平平说明了,再 好的家庭环境与优秀的子女没有关系,这说明家庭对孩子的渗 透作用并不明显; • 也有同学认为:孩子成绩不好,父母有很大的责任,他们没有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因此需要对他进行更有目的性、计划性、 长久性的教育; • 也有同学认为:这个学生的父母通过微博鼓励孩子的做法体现 的父母对子女特殊的爱,它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了更好地教育效 果; • 还有同学认为:对于这样的子女教育还需要父母来发挥他们的 血缘亲情,毕竟血融于水,是当时需要父母发挥他们的权威性
教学重点:
一、家庭环境的影响 二、学校环境的影响 三、同辈群体环境的影响 四、隐性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观环境与宏观环境 共同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环境
宏 观 环 境
• • • • •
自然环境 政治环境 经济环境 文化环境 大众传播媒介
微 观 环 境
• • • • •
家庭环境 学校环境 社会组织(工作)环境 社区环境 同辈群体环境
(2)隐性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中的体现: a、家庭环境影响具有渗透性 b、学校环境的渗透性 c、同辈群体影响具有渗透性 d、同时在社会组织、社区环境中都有潜移默化的影 响受教育者
小结:
微观环境与宏观环境共同作用构成了思想 政治教育的社会环境,每一个微观环境各自有 自己的特点,同学们需要相互比较学习,同时 把握隐性教育在其中的作用。
作业: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早已成为人们 生活的一部分,可以说也是微观环境的一方面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如何加强 网络文化建设?
谢谢观赏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