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4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24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
康的行为。 1、客体是他人的健康权。
2、客观上实施了非法的伤害行为。
通常表现为破坏人体组织的完整性 和破坏人体器官的正常机能。 常见的是暴力攻击人身的行为,也包 括其他损害健康的行为,如使用病菌、 化学、放射性物质损害人体健康的,强 迫卖血损害人体健康的,超量抽取血液 损害人体健康的。
一般认定为故意杀人罪。
注 意:
对于教唆无责任能力的人自杀的,按间
接正犯对待。
(5)间接杀人

间接正犯,以故意杀人罪论处。
(6)受托杀人与“安乐死” 属帮助杀人。 对安乐死的案件,可根据具体情况免除 或减轻处罚。
安乐死
安乐死,是指对于身患绝症,治愈无望,处于难以
忍受的极度痛苦之中濒临死亡的病人,应其本人要 求,采取措施,使其死亡或加速死亡的发生。 安乐死可分为积极安乐死和消极安乐死。前者指采 取积极措施致其死亡,后者指停止或者撤销维持和 延续患者生命的措施。 国际上一般认为后者不存在法律责任问题。但对前 者是否应当使其合法化,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争 论激烈。
扔出,不料正砸到路人乙,造成乙当场死亡, 甲的行为构成( ) A、故意伤害罪 B、故意杀人罪 C、过失致人死亡罪 D、过失致人重 伤罪
答案
C
三、故意伤害罪
两高两部1990年《人体重伤鉴定标准》
(一)故意伤害罪的概念与构成 (二)故意伤害罪的认定 (三)故意伤害罪的刑事责任
(一)故意伤害罪的概念与构成
是指故意或过失地侵犯他人的人身和其 他与人身直接有关的权利,以及他人依 法享有的管理国家事务、参加社会政治 活动和其他各项民主权利的行为。



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 权利。 客观方面实施了非法侵犯公民人身权 利、民主权利的行为。 犯罪主体多数是一般主体,少数是特 殊主体,所有犯罪皆为自然人犯罪。 犯罪的主观方面,大多数是出于故意, 个别是过失。
案例
有一对夫妇,有一个八九岁的儿子,经常逃
学,经教育不改,一日又逃学,很晚才回家, 其父母十分气恼。于是扒下其裤子,让他趴 在板凳上,用绳捆住,然后用双股塑胶电线 拧起来,对其身体下部轮番猛抽,打得鲜血 淋漓,直到孩子头低下去,不再出声才住手, 结果因受伤严重,疼痛性休克死亡。 讨论:该夫妇的行为是否是故意伤害?
答案
A、C、D
二、过失致人死亡罪
(一)概念与构成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由于普通过失而
致人死亡的行为。 本罪客观上必须实施了致人死亡的行为, 并且已经造成死亡结果.,行为与死亡结果之 间必须存在因果关系。 主体必须是已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 能力的自然人。 主观上必须是过失。.
(二)认定
亡的,依照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第247条规定,刑讯逼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 照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第248条规定,虐待被监管人,致人伤残、死亡的, 依照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第289条规定,聚众“打砸抢”,致人伤残、死亡 的,依照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第292条规定,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依 照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本罪对象:为年满18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自愿出卖(捐献)自己人体器官的人。 不包括不满18周岁的人以及本人未同意者。—— “未经本人同意摘取其器官,或者摘取不满十八周 岁的人的器官,或者强迫、欺骗他人捐献器官的, 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 定罪处罚。” 也不包括生前未同意的尸体——“违背本人生前意 愿摘取其尸体器官,或者本人生前未表示同意,违 反国家规定,违背其近亲属意愿摘取其尸体器官的, 依照本法第三百零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即依 照盗窃、侮辱尸体罪进行定罪处罚。
要认定是否故意伤害行为,一般应当注意考虑以下事实: (1)使用的是什么工具和手段,分析其是否在一般情况下足 以造成伤害。 (2)打击的力量大小,打击有无节制。 (3)打击的部位,是否为较为容易产生伤害的部位。 (4)与被害人的关系如何,分析有无产生伤害意图的思想基 础。 (5)查清伤害结果是否确实是行为人的打击的结果。
对过失重伤进而引起被害人死亡的,应直接
定过失致人死亡罪。 刑法分则某些条文规定的过失犯罪,如交通 肇事罪,应按特别法论处。
(三)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第233条规定,犯本罪的,处3 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3 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 定。
单选
某甲住10楼,一日打扫房间时随手将一空瓶
3、主体分2种。
重伤或者死亡的主体是已满14周岁的自 然人; 轻伤的主体则必须已满16周岁的自然人。
4、主观上必须具有伤害的故意。
(二)故意伤害罪的认定
1、注意刑法的特别规定。根据刑法第238条、 第247条、第248条、第289条、第292条、第 333条的规定。
2、注意区分故意伤害罪与一般殴打行为。
第二十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本章为刑法学习重点章。本章大多为常 见和多发性犯罪,须认真学习和掌握。 本章难点集中在故意伤害罪、绑架罪、 拐卖妇女儿童罪、非法拘禁等犯罪上。 学习方法上应注重理论与案例相结合。

美国女植物人夏沃
第一节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概述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分析
甲故意的内容是剥夺他人生命,意念坚决、
明确,但是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没有造成死 亡结果,是故意杀人未遂。
5、故意伤害致死与故意杀人的界限
区别的关键在于有无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内
容。
案例
甲乙打架,甲觉得吃亏了,就拿出随身携带
的水果刀跟在乙后面追,追上以后就朝对方 大腿上扎了一刀。结果这一刀偏偏就扎在了 股动脉上,乙大出血死亡。 甲是故意伤害罪还是故意杀人罪?
案例
1、某夫妇生下一畸形儿,不想让她留在人间,
但又不忍心下手杀害,于是把孩子放在家中, 不予照料喂养,任其死亡。该夫妇构成何罪? 2、假设该夫妇将婴儿放到路边,希望好心人 抱走,因遇到意外而发生死亡结果。该夫妇 构成何罪?
(二)故意杀人罪的认定

1、注意相关条文对故意杀人罪的规定—— 刑法第238条、第247条、第248条、第289条、 第292条。

(一)故意杀人罪的概念与构成 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 命的行为。
1、客体是他人的生命,这是本罪的最 本质特征。 犯罪对象是自然人。
注意: 人罪的对象。
为。
胎儿与尸体不能成为故意杀
2、客观方面必须具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 3、主体必须是已满14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
力的自然人。 4、主观方面是故意。
伤害:
例:
第333条(非法组织卖血罪,强迫卖血罪)
第2款规定,非法组织他人出卖血液或强迫他 人出卖血液,对他人造成伤害的,依照故意 伤害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结果:有三种情况:轻伤、重伤、死亡。
轻伤的意义:是追诉的前提;是既遂的标志。 重伤的意义:法定刑较重;属于严重破坏社
会秩序的犯罪,可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已满 14周岁的人应当负刑责。 死亡结果的意义:故意伤害罪的结果加重犯。 对伤害程度的认定,参照《人体重伤鉴定标 准》,一般应以伤害当时的情况结合审判时 的治疗和恢复情况综合认定。

《刑法》分则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 民主权利罪,从第232条至第262条,共31个 条文,37个罪名。只有2个过失犯罪。
一、故意杀人罪
(一)故意杀人罪的概念与构成
(二)故意杀人罪的认定 (三)故意杀人罪的刑事责任
涉及本罪相关条文有:238非法拘禁、247暴力
取证、248虐待被监管人罪 289条、292条聚众斗殴罪转化犯。
以相约自杀为名,诱骗他人自杀
的,构成故意杀人罪。
(2)致人自杀

第一,正当行为引起他人自杀的,不存在刑
事责任问题。
第二,错误行为、轻微违法行为引起他人
自杀的,不存在刑事责任问题。
(3)帮助自杀
精神帮助
物质帮助
前者可不认定犯罪;

后者原则上应构成故意杀 人罪,但可从轻或减轻处罚。
(4)教唆自杀
3、故意伤害致人死亡与过失致人死亡的界限。
关键在于主观上有无伤害的故意。
案例
1、甲摆弄枪支,这瞄那瞄的,走火把人打死
了。甲没有故意伤害的意思,也没有相应的 暴力攻击一类的伤害行为。 2、甲乙发生争执,手持扁担互击,甲有一下 击中了乙的头部,乙倒地后头部又撞到石头 上,颅内出血而死。甲的行为明显具有故意 伤害的性质,但尚不足以认定对死亡结果有 故意,所以是故意伤害罪。
案例
行为人开车违章,警察纠正违章பைடு நூலகம்发生争执。
行为人从车内冲出,一拳击中警察的太阳穴, 将警察击倒致死。该行为人曾经是国家武术 散打队的,在全国比赛中拿过名次,是职业 拳手。 此人的行为如何定性?
分析
职业拳手对拳头的准确性和力度掌握很准,
一拳把人打死不能说是过失,应定故意伤害 罪。
案例
第238条规定,非法拘禁,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


2、对与自杀有关的案件的处理
(1)相约自杀 (2)致人自杀
(3)帮助自杀
(4)教唆自杀

(5)间接杀人 (6)受托杀人与“安乐死”
(1)相约自杀
相约自杀,由其中一方杀死对方,继而自
杀未得逞的,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但量刑 时可从轻处罚;
甲乙在单位财务室发生争执,继而演变为厮
打,甲一拳击中乙面部,导致乙头部撞击到 财务室防盗铁门上死亡。经法医鉴定,一是 因头部撞击铁门颅内出血死亡,同时,乙面 部遭甲拳击的部位发生骨折,为轻伤。 甲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