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峡》课例分析

《三峡》课例分析

《三峡》课例分析二0一四年十一月七日,我校青年教师郭欣美在驻马店市二中上了一节观摩课,这次观摩活动由市教研室组织,共有五位教师展示是各县区的语文教师参加了观摩活动。

下面是郭老师的课堂实录。

一、导入新课请大家欣赏几幅画面,看后有何感想?(大屏幕显示)知道这是哪里的风光吗?(学生自由回答)生:三峡。

师:是啊!三峡风光,美不胜收。

今天我们来学习《三峡》一文,感受“三峡”的风光美,文字美。

(板书课题)师: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想从本课中学习到什么呢?学会什么? 把你的想学到的问题记下。

二.读一读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师:1.自读课文,要求:①读出声音,因为大声读书比默读对大脑的刺激大,效果好②结合课下注释,读准字音,③圈划出文章中带“山”字旁的字和“氵”旁的字,圈划出来,读准字音,理解字义。

带“山”字旁的字:峡:两山夹水的地方岩:巨石凸起形成的山峰嶂(zhàng):高耸险峻像屏障一样的山峰山献:(yǎn)极高的山峰峻:山势高而陡峭师:你会发现,这些字的意思都与什么有关?(山)就可以看出很多汉字的意思与偏旁有关。

我们知道中国汉字具有表意功能,很多汉字的意思与偏旁有关,告诉大家一种有趣的识字方法,从汉字的偏旁理解汉字的意思。

例如“峡”字,大家知道“峡”字的本意吗?生:踊跃发言。

师:峡:两山夹着的水道,这样看来“峡”字与“山”有关,从汉字的偏旁理解汉字的意思,就用学到的方法,解释带“氵’的字的意思带“氵”旁的字:沿:顺流而下溯(sù):逆流而上瀑(pù):从悬崖或河身突然低落处流下的水漱(shù):冲荡涧(jiàn):山间的小河沟沾:(zhān)浸湿2.指一名学生朗读课文(朗读水平好的,大家推荐一名)要求:学生听准字音,画出和你读的不同的比较一下)生推荐朗读。

师生点评。

(三)自读课文,疏通文意师:一篇文言文,不仅要字字读准,还要读通句子,理解课文大意,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疏通课文大意。

可以利用以下方法大屏幕出示:1.①结合课下注释②借助工具书,③调动你的文言积累,④同桌之间互相请教,疏通课文,利用以上方法还不懂的作上记号(学生小组交流合作)2.学生不懂的地方提出,共同解决生疏通文意3.课堂检测效果:⑴解释下列词语自非:如果不是御风:驾着风虽:即使或:有时良:的确,实在疾:快重岩叠嶂:乘奔御风:⑵翻译句子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品一品师:对一篇文言文,不仅要读准字音,读懂大意,还要读出文言文的韵味,我们怎样才能读出其中的韵味呢?今天老师告诉大家一个方法。

大屏幕出示:方法:读好“领起”词的短暂拖音读好四字词语的停顿读好特别之处的顿音(1)读好“领起”词的短暂拖音看第一个方法,读好“领起”词的短暂拖音,这个拖音读出来了,文言文的味道就读出来了例如:老师范读:“自/三峡/七百里中”,①学生试着读,注意领起词的拖音②找出文章中起到领起到词句,读出来③学生齐读大屏幕出示: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或/王命/急宣虽/乘奔/御风则/素湍/绿潭每至/晴初霜旦(2)读好四字词语的停顿男生齐读: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提示:四字词语的停顿一般是二二的节奏)(读的节奏分明,)接着女生读:“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注意节奏,拖音)师:四字词语二二节奏,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音乐的韵律美。

(3)读好特别之处的顿音提示:“清--荣--峻--茂--”要一字一顿,因为四字写出了四种景物,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有读出感情)(4)用学到的方法读出你喜欢的段落(注意:节奏,延长音,语速)学生自由朗读(朗读比赛,大家评评)师小结:大家今天的朗读很好,读出文言文的韵味,读出了景物的特点,体会到了作者的感情,要注意朗读这篇文言文的三种方法四.赏一赏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文章描写三峡美的地方,加以赏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旁批在课文的空白处,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提示:从文章中“”个字,读出了。

从文章中“”句子,读出了。

例如:我从文章中的“连”字,读出了山的连绵不断。

学生自由展示赏析。

五.作者及作品同学们,《三峡》一文语言精练,表现力强,充满生气,你知道作者是谁吗?生:郦道元师:对郦道元你知道多少?(考考大家,哪位同学愿意把你知道的和大家共享)生:介绍有关知识师:为什么郦道元的文章写得那么美?生:他观察的仔细。

师:我们也应该学习郦道元,善于观察,好学博览,相信你也一定会写出好文章的。

六.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大家不仅欣赏到了三峡高峻的山峰,湍急的江流,清澈的潭水,美丽的倒影,飞旋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还学会了识字的方法,从偏旁理解汉字的意思,学会了朗读文言文的方法,收获一定很多吧,你们目标达到了吗。

那再看看老师设定的目标达到没有六.出示学习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疏通课文大意。

2.品味语言,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生自己反思师: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祝愿大家学业有成。

听郭欣美老师《三峡》案例分析驻马店市第一初级中学王琪郭老师的这节课上得非常成功。

《三峡》这篇脍炙人口的文章是郦道元为《水经注》所做的注释中关于三峡的一段,又是一篇优秀的古代写景散文,作者以凝练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抜,清幽秀丽的景物。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要注意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语感”,再结合本单元的学习目标,郭老师将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为: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疏通课文大意。

2.品味语言,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将本课的重点放在学生朗读课文这一环节,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品味文章的韵味。

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科学合理。

一.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郭老师以新课标的理念为标准,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有这样的一句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教会学生这节课的知识、内容,那是远远不够的,交给学生解决这一类文言文的方法,学生只要学会了正确的方法,会终生受益的,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这节课郭老师就教会了学生几个学习方法:1,理解汉字意思的方法,从汉字的偏旁入手,大致可以理解汉字的意思。

2.疏通课文的方法,可以①结合课下注释②借助工具书,③调动文言积累,利用这些方法学生基本可以大致理解一篇文言文的大意,以后学生如果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再利用这样有效的方法,在遇到文言文的时候,不至于无所适从,无从下手。

3.朗读文言文,品读文言文的方法,读好“领起”词的短暂拖音,读好四字词语的停顿,读好特别之处的顿音,学生借助老师的方法,有滋有味的朗读一篇文言文,并且能读出文言文的味道,这对学生以后学习文言文,品读文言文都有很大的帮助。

4.教会学习在欣赏优美的文章时,学会圈点批注法,这对学生以后学习语文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好的学习方法的传授,会让学生的学习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这是郭老师这节课设计的最大的特点。

二.注重对学生学习目标的引导。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郭老师引导学生自己制定本节课的自主学习目标,目标会因人而异,学生可以有自己的不同目标,学生自己制定目标,符合新课程理念,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老师直接出示学习目标,效果要好的多,最能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兴趣,学生也能在这一节课中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会大大地提高。

三.课堂的板块的设计简单明了本节课郭老师主要从“读一读,品一品,赏一赏”三个板块来解读课文,把读作为这节课学习的重点,达到以读带教,以读带品,以读带赏的教学效果。

郭老师把这节课的板块设计为“读一读,品一品,赏一赏”,这三个板块又都离不开对课文的朗读,品读,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朗读的能力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自然而然也就浓厚了,达到了课堂的板块简单明了。

四.对作者的介绍力求新颖。

本文的教学设计,打破了以往上课先介绍作者的习惯,郭老师把作者的简介放在学生赏析课文之后,学生品读了文章,欣赏到了优美的语言,高度凝练的语言,因势利导的对学生提出本文的作者,即达到了突破常规的教学模式,又在介绍作者的内容方面有所重点,不再是作者的朝代、代表作、号、字、名的介绍,而着重引导学生从文中的优美语言入手,了解作者的好学博览,注重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从而引导学生做一名善于观察,留心生活的人,还要博览群书,这一环节的设计有独到之处,对学生的写作还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上,也注重了对学生写作方法的指导。

五.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首先,导入环节,郭老师采用情景导入法,上课时采用动画播放的形式,记得曾有一位教育专家说过:“制作教学课件,能用动画的决不用图片,能用图片的决不用文字”,有效的利用动画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在制定学习目标环节,郭老师让学生自己制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与以往的目标的出示有不同的地方。

第三,在识字,读准字音环节,不再是找出读不准的字音,而是根据本课带“山”旁的字和带“氵”旁的字较多,抓住这一特点,让学生寻找带“山”字旁的字,和带“氵”的字,新颖别致,能够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学生品读课文环节,郭老师先给学生说道古人读书时的情景,读起来摇头晃脑的,学生立即会想到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老师在读书时的情景,“拗过去,拗过去......”的陶醉投入的场景,学生很想也那样投入的读书,所以这一句话的引导,学生读书的兴趣立刻就高了,也想让自己摇头晃脑的读书,所以听到这句话,有的学生立刻有了精神,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五,在介绍作者这一环节,郭老师也打破了以往介绍作者的方式,有侧重点的介绍,还要学生加入自己的理解,又有因势利导的对学生的写作方法加以指导,但是学生会欣然的接受,不再是枯燥的介绍作者,也起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总之,本节课非常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

1.教学目标的出示放在本节课的最后,如果能和学生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合二为一,那样的效果会更好。

2.在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环节,连带让学生解释带“山”字旁的字和带“氵”旁的字的意思,学生解释有一定的难度,导致了这节课时间的浪费。

3.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的评价语言单一,如果能够及时的恰当的评价学生的回答,效果会更好。

4.拖堂是不好的地方,说明有些教学环节还要斟酌。

2014年11月7日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