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混凝土技术要求

混凝土技术要求

附件1北京政法职业学院改扩建工程预拌混凝土供应合同技术协议1、总则1.乙方应严格按照本合约和现行规范安排组织本工程预拌混凝土的生产与供应。

确保产品质量合乎规范并满足工程要求。

2.本工程质量要求必须达到“结构长城杯”标准,因此对于所使用的预拌混凝土材料,在满足相应材料要求和规范要求的情况下,还应保证混凝土成型后外观质量均匀一致,达到内坚外美的标准。

3.水泥质量应稳定可靠,选择级配良好的骨料,严格控制砂石的含泥量,禁止使用含泥超标的砂石,以满足规范和本工程浇筑要求。

4.为保证混凝土质量的稳定、安全、环保并便于浇筑,乙方应根据混凝土的使用部位、浇筑方式确定水灰比、砂率、骨料级配、外加剂掺合比例,并在正式使用前需在实验室进行试配。

试配合格后方可使用。

5.甲方有权对使用在本工程上的水泥、砂石、外加剂等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进行不定期抽查,对此供方应予以配合。

6.乙方作为专业厂家,应向使用单位详细告知水泥、外加剂的性能、特性以及优缺点,不得隐瞒其缺陷与使用后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在确定水泥、外加剂品种前需征得设计师、监理、业主、甲方的同意,但这种同意并不免除供方承担因材料配合比不当和水泥外加剂选用不当造成的责任。

7.乙方应尽义务配备业务水平较高、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协助设计、业主、监理、甲方调查、处理混凝土使用过程中的发生的有关问题,分析原因、寻找对策。

2、标准与规范预拌混凝土质量与其组成材料应满足现行设计图纸国家与地方标准、规范以及行业规范标准要求:1.施工图纸及设计师的要求2.《预拌混凝土》 GB14902-943.《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GB175-994.《矿渣、火山灰质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GB1344-995.《复合硅酸盐水泥》 GB12958-996.《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 JGJ63-897.《混凝土外加剂标准》 GB8076-978.《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 JGJ/T10-959.《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50119-200310.《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 GBJ 146-9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04-2002(10版)12.《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JGJ52-9213.《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JGJ53-9214.《建筑用卵石、碎石》 GB/T14685-20011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规程》 JGJ/55-200016.《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50164-9217.《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 JGJ104-201118.《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 JGJ/T10-9519.《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20.《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程》 DBJ01-61-200221.《混凝土减水剂质量标准和试验方法》 JGJ56-8422.《混凝土外加剂的碱含量》 BJ/RZ209-9523.《混凝土中掺用粉煤灰技术规程》 DBJ01-10-9324.《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50107-201025.《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DB11/T695-200926.《关于加强商品粉煤灰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京建材[2000]318号】27.《关于印发"预防混凝土工程碱集料反应技术管理规定"的通知》【京建科[1999] 230号】28.国家、地方、行业后续颁布的规范、标准、规程上述标准、规范、规程若有不一致或矛盾之处,按较为严格标准执行。

3、基本要求3.1对预拌砼材料的要求:3.1.1水泥1)强度等级:采用普通硅酸盐P.042.5水泥。

2)水泥选用北京市建委备案的厂家及品种,有出厂合格证、3d质量证明、28d质量证明及快测、3d试验报告和28d试验报告。

3.1.2砂1)选用中砂,细度模数1.3~2.0,含泥量不大于3%,含泥块量不大于1%,为利于泵送,砂率控制在38%~42%。

2)具备砂试验报告。

3.1.3石子1)连续级配0.5~3.15cm,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10%,含泥量不大于1%,含泥块含量不大于0.5%。

2)具备碎石试验报告。

3.1.4砼外加剂砼外加剂(包括缓凝剂、防水剂、防冻剂等)选用产品为绿色环保型,无污染,无氨类。

混凝土中掺用外加剂的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等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所有外加剂必须具备准用证、使用说明、性能指标、防伪标志、试验报告。

防冻剂还应进行钢筋的锈蚀试验和抗压强度比试验。

防冻剂与早强剂要经搅拌站试验室提前做好试配,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每次浇筑混凝土时要求随车携带减水剂。

本工程统一外加剂种类为聚羧酸类,不采用奈系外加剂。

3.1.5粉煤灰当在非预应力结构部分掺入粉煤灰时,需选用Ⅰ级粉煤灰,且掺量不得大于20%。

粉煤灰材料需具备相应出场合格证及试验报告。

3.2配合比计算3.2.1配合比设计时按原材料性能指标及对砼的技术要求进行计算,供应混凝土配合比须满足所有试块标养强度达到设计强度120%及以上。

搅拌站应根据配合比相关规定和总包要求经试验室试配及调整,定出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的配合比。

3.2.2预拌砼供应商应提供各个砼强度等级的试配。

3.3对碱-集料和氯离子含量的要求3.3.1氯化物含量严禁使用含有氯离子成分的外加剂;或根据要求选择,非预应力结构部分氯离子含量不得大于0.2%。

并要求根据每次浇筑附上相应证明资料。

3.3.2预防碱集料反应 (基础及地下室)±0.00以下结构要控制砼的碱含量不超过3kg/m3。

要求根据地下结构不同强度等级和抗渗、普通砼分别计算砼的碱含量结论,并要求根据每次浇筑附上水泥、掺合料、外加剂的碱含量测试报告和砂石碱活性测试报告。

3.4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混凝土及其材料的放射性指标限量,配制混凝土用砂、石、水泥、商品混凝土的放射性指标限量应满足下表要求:测定项目限量内照射指数(IRa)≤1.0外照射指数(Iγ)≤1.04、混凝土质量检查4.1坍落度混凝土的坍落度要求(送达现场后):底板:16cm,墙体混凝土18cm,梁板18cm,误差不超过2cm。

商品砼送到现场后不得出现坍落度过小、过大、离析、分层或初凝现象,否则需方有权拒收。

造成砼管、工作面质量、产生窝工等费用均由供货方负责。

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后如出现离析,必须进行二次搅拌。

当坍落度损失后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加入原水灰比的水泥浆或二次掺加减水剂进行搅拌,严禁直接加水。

4.2初、终凝时间1)底板初凝时间保证不小于 10 小时2)墙体初凝时间:8 小时3)其它初凝时间:5小时。

4)为保证墙体摸板及时拆除,终凝时间应控制在12—14小时。

5)可泵送时间:不少于6小时。

4.3连续供应时间要求连续供应时间不得超过初凝时间,要求乙方应保证一辆车浇筑时,至少有一辆车在现场等待,现场应派驻调度人员,根据现场情况及时与搅拌站沟通,以保证混凝土供应的连续性。

一般供货方应保证每15min有一辆车在场。

乙方应在混凝土的配合比、掺和料、外加剂和各种技术指标发生变化的时候及时通知需方,以便甲方能够及时调整施工。

4.4现场取样标准养护试件以搅拌车卸料1/4后至3/4前的混凝土为代表,同条件试件在入模处选取。

坍落度每车抽检一次,所测坍落度应符合施工要求,并在规范与设计允许偏差范围内。

按混凝土罐车顺序第1、2、3、4、5……车次进行检测,需方试验人员按要求填写《坍落度记录表》。

供方应根据季节、气温变化、运输距离、浇注方式等条件调整坍落度;混凝土输送泵浇注按部位控制在 16~18 cm塔吊吊斗不大于 16 cm每个单位工程不同施工部位不超过100m3的相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组。

同配合比的混凝土一次连续浇筑的工程量小于100m3时取样不得少于一组,且现浇楼层每结构部位取样不得少于一组。

抗渗砼试块为每500 m3取一组。

取样、试件制作、养护均需由甲方具备上岗资格证书的人员按国家有关标准完成,并由乙方现场人员签字认可。

否则检测结果无效。

甲方将试验人员资格证书/上岗证复印件交乙方予以核实确认。

4.5现场实验由甲方在施工现场设立标准养护室,确保养护室恒温20℃±2℃,相对湿度为90%以上,并设有温、湿度控制装置和淋水、排水系统。

混凝土抗压强度,应以边长100mm的立方体试件,在温度20℃±2℃和相对湿度为90%以上的潮湿环境或水中的标准条件下,经28d养护后试压确定,大体积混凝土采用60天试块强度值时应标养60天。

抗渗试块尺寸150(175)mm,一组6块,养护条件同上。

4.6混凝土质量鉴定1)混凝土强度及相关检验试验由国家认可的有相关资格的检验试验机构完成;2)根据国家规定,部分试件需由第三方作出质量鉴定;3)若现场养护的试件质量达不到规定的强度等级,需对工程相应部位混凝土实体强度进行检验,如果实体强度依然不合格,则乙方应对其质量事故负全部责任,承担相应部位的一切重置费用,并承担一切与之相关的责任。

4)乙方应在混凝土的配合比、掺和料、外加剂和各种技术指标发生变化的时候及时通知需方,以便甲方能够及时调整施工。

5、特殊施工要求5.1 冬季施工5.1.1混凝土配置方法1)应采用综合续热法,对原材料进行加热。

拌合采用热水,水温80℃左右;2)加热水仍不能满足要求时,再对骨料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不要超过40℃;3)不得对水泥直接加热;4)搅拌前应用热水或蒸汽冲洗搅拌机,并且搅拌时间为常温时的1.5倍,并不少于150 秒/分。

5.1.2混凝土配置要求1)抗冻剂优先选用早强、抗冻复合型防冻剂;防冻剂要求其规定允许使用温度为-15度。

2)严格控制水灰比,不得大于0.6,有抗渗要求的不应大于0.55;3)应优先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号不低于P.O42.5,水泥最小用量不小于300kg/m3。

4)混凝土罐车应采取保温措施,并保证混凝土送到施工现场温度不低于15℃,入模温度不低于5℃;5)气温低于-15℃时,需方不得进行浇筑作业;5.4高温天气混凝土施工1)混凝土应采用低水化热普通硅酸盐水泥,降低混凝土内部水化热;2)粗细骨料:外界气温较高时,应采用喷淋降温,即向骨料堆中喷洒水雾,通过水蒸发来冷却、降低骨料的温度。

喷淋要适量,既要达到降低骨料表面温度的目的,又要控制骨料的含水量。

3)水:采用冷水拌制,储水池减少储水量,混凝土浇筑前,进行蓄水,以达到降低拌合用水温度的目的。

4)外加剂:适当采用缓凝剂控制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但缓凝剂的掺量要适量、合理。

5)混凝土拌和采用冷水拌制的同时,在设计要求允许的坍落度范围内,采用数值较大的坍落度。

混凝土搅拌车安装遮阳措施,减少阳光直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