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循环系统解读
㈡心房肌细胞的膜电位变化
与心室肌基本相同。
二、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
主要包括: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 和收缩性。
㈠自律性:心肌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能自动地
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 ㈡兴奋性:心肌细胞具有在受到 刺激时产生兴奋的能
力。 期前收缩:在心肌舒张早期过后以较强的刺激所引起 的收缩。 代偿间隙:心肌出现期前收缩后往往出现一段较长 的舒张。
血管分为:动脉、毛细血管、静脉三类。 动脉:从心脏运送血液到全身器官的血管。 左心室运出的是富含氧的动脉血。 右心室运出的是富含二氧化碳的静脉血
㈠动脉分有:大、中、小、的脉
▪ 动脉管壁较厚,分为内腔、中腔和外腔三层,中层厚, 平滑肌组成,是弹性和收缩性。
▪ 大动脉主要有:主动脉、肺动脉、无名动脉、颈总动脉 和 下动脉等。含多层弹性 和弹性纤维,称弹性动脉。
• 组织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后,大部分 重新进入毛细血管静脉端,小部分则渗入 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液, 沿各级淋巴管向心 流动。最后注入静脉。
㈠淋巴管
分为: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和淋巴导管。
㈡淋巴组织
是以网状组织为支架。因胞中充满淋巴细胞、吞噬 细胞和细胞等的组织。经于淋巴血管和消化道,呼吸道 的粘膜,是机体的一道防线。
内面的心包浆膜层可分泌心包液润滑心脏表面,外面的纤维层起 保护和隔离作用。
心包炎是壁层心包的 患此疾病时,心包腔内的心包液分沁增加, 由于心包纤维层缺乏弹性,心包液在压力的增加将不利于心室收
缩和血液流过心脏。
㈣根据挂图讲解心脏的结构
1、心脏的结构 2、心壁的结构 3、心脏的传导系统 包括窦室结、房室结、结向束、房室束收蒲肯野纤维。
㈤心脏的血管
营养心脏的动脉有左、右冠状动脉,两者起始于主动脉根部的心 膜深部。
第二节 循环系统和的结构
一、心脏
㈠理解心脏的位置和形态 ㈡理解心脏与肺之间的关系
通过肺吸气进入肺泡的氧气与来自心脏的血液 相接触,然后通过心脏的泵血作用使含氧的血液循 环全身,并将含氧后的静脉血运回肺腔排出CO2
二、血管
第七章 循环系统
第一节 概述
教学目的:描述循环系统的特性,并解释其功能。
循环系统由机体内闭合及连续管道系统(脉管 系)和在该管道内系统循环的体液组成,包括: 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
一、血液循环的组成
由心脏和血管组成,在心血管系内循环的体液是 血液。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动脉将心脏身体的血液运输到全身各部 静脉则把全身各部的血液带回心脏 毛细血管是连接于动脉和静脉之间和微细血管,
3、功能:⑴漏入组织液中的血浆蛋白可进入毛细淋巴管随淋巴
循环回流入血液,这是回收蛋白质的唯一途径由⑵肠道吸收脂肪 80%—90%经淋巴循环进入血液,⑶侵入机体的细菌、异物均可
进入毛细淋巴管被淋巴液带去,经过淋巴结时被吞噬细胞清除。 ⑷各种淋巴管能产生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参与免疫反应。是防御功 能。
㈢心包的功能是什么?
是物质交换的场所。
按循环途径不同: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的途径是:左心室收缩—富含氧的血液进入主
动脉—流经各级动脉分支—抵达全身各部毛细血管,与 组织进行物质交换—变为暗红色含二氧化碳较高的静脉
血—由各级静脉汇集起来流回右心房。
◇肺循环的途径:右心室收缩—富含二氧化碳的静脉血
射入肺动脉—经肺动脉分支进入到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网—肺泡在此进行气体交换二氧化碳从肺泡进入血液, 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腔—富含氧的动脉血由肺静 脉汇集流回心房。
㈢传导性
㈣收缩性
心肌在发生兴奋时,外部表现为肌纤维 的缩短。
三、心肌的泵血功能
㈠心动周期 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心 动周期。
㈡心脏的பைடு நூலகம்血过程 讲解泵血的三个时期。
第三节 心脏生理
❖ 教学目的:描述心脏的生理变化规律,解释 心脏的生理功能。
❖ 教学要求: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挂图、实验 进行讲解同。
❖ 重点: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血管生理。 ❖ 难点: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
一、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㈠心室肌细胞的膜电位变化 动作电位:心室肌细胞受到适宜剌激就会产生
兴奋。 ★动作电位 时的3个期:
二、血液循环的功能
1 、运输功能:O2、CO2、营养物质、代谢产物。 2、缓冲功能:血液可 碳酸氢盐缓冲系统控制呼吸性酸
中毒(低PH值)和碱中毒(高PH值), 高浓度的氢 离子与二氧化碳。结合后形成碳酸;并很快分解为CO2 和H2O,随着CO2的呼出,酸性下降,从而使PH水平 保持稳定。
3、体温调节:体内热量过高的情况下,血液可将过高的 热量带到体表散发出去。
4、免疫功能:将白细胞运输到受到损伤或被致病因子侵 害的组织。
5、止血功能:血管受到损伤时血小板和凝血 蛋白可减少血液和损失。
三、淋巴循环的组成与功能
1、组成:淋巴循环的管道系统称淋巴系,由淋巴管、淋巴器官、 淋巴组织构成。在淋巴系内循环的体液是淋巴液。
2、途径:淋巴液从 细淋巴管汇集到淋巴管内作向心流动是血液 循环的辅助部份。
⒈0期(去极化过程)主要是膜对Na+的透性增 加,Na+迅速内流,膜内电位上升。
⒉1期()Na+内流终止。膜外Cl-内流,膜内电 位降低。
⒊ 2期(平 期,缓慢复极期)膜内电位接近零 电位,Ca+缓慢内流。 ⒋ 3期(快速 极末期),Ca+内流终止,K+外 流增多。 ⒌ 4期(静息期或舒张期),膜电位复到静息电 位水平(-90mv)
㈢淋巴器官
包括:胸 腺、淋巴结、脾、扁桃体等。 分为:中枢淋巴器官、周围淋巴器官。
▼中枢淋巴器官包括胸腺、腔上束。 ▼周围淋巴器官包括淋巴结、脾、扁桃体。
❖ 淋巴结的主要功能:①过滤淋巴液吞噬细菌、 异物。②产生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 脾的位置、形态。
❖ 脾的功能:过滤血液、参与免疫反应、贮存 血液。
▪ 讲解中动脉的特点。
㈢静脉
• 回心血管,管壁分为内膜、中膜、外膜三 层,也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与同名 动脉伴行。能容纳较多的血液。称为容量 血管。口径在2mm以上有两片半月型瓣膜, 为静脉瓣。头、颈、胸部多无静脉瓣。功 能是防止血液倒流。
三、淋巴系和结构及分布
• 组成:淋巴管、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