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播理论》参考书目

《传播理论》参考书目

《传播理论》参考书目
(60本)
传播理论教材与传播思想史(8本)
(美)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著《传播学概论》,陈亮等译,新华出版社,1984年;
(美)罗杰斯著《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殷晓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
(美)约翰·维维安著《大众传播媒介》,顾宜凡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美)斯坦利·巴兰、丹尼斯·戴维斯著《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曹书乐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陈力丹著《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开明出版社,1993年;
郭庆光著《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2版;
刘海龙著《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沙莲香主编《传播学——以人为主体的图象世界之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
技术学派专著(5本)
(美)保罗·利文森著《软边缘——信息革命的历史与未来》,熊澄宇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加)马歇尔·麦克卢汉著《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
(加)哈罗德·伊尼斯著《传播的偏向》,何道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美)约书亚·梅罗维茨著《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肖志军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刘少文著《1872-2008:中国的媒介嬗变与日常生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
实证主义专著(3本)
(美)仙托·艾英戈、唐纳德·R·金德著《至关重要的新闻——电视与美国民意》,刘海龙译,新华出版社,2004年;
(美)马克斯韦尔·麦库姆斯著《议程设置:大众传媒与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英)格拉斯哥大学媒介研究小组著《获取信息——新闻、真相和权力》,张威等译,新华出版社,2004年;
跨文化传播教材与专著(3本)
(美)拉里·A·萨默瓦、理查德·E·波特著《跨文化传播》,闵惠泉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美)爱德华·霍尔著《超越文化》,何道宽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美)露丝·本尼迪克特著《文化模式》,王炜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
传媒的规范理论专著(5本)
(美)弗雷德里克·S·西伯特等著《传媒的四种理论》,戴鑫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美)新闻自由委员会编《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展江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多样性与人类全面发展——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报告》,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种声音一个世界》,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1年;张巨岩著《权力的声音——美国的媒体和战争》,三联书店,2004年;
批判理论专著(4本)
(美)赫伯特·马尔库塞著《单向度的人》,张峰、吕世平译,重庆出版社,1988年;
(德)瓦尔特·本雅明著《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本雅明论艺术》,许绮玲、林志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加)文森特·莫斯可著《传播政治经济学》,华夏出版社,2000年;
(美)赫伯特·席勒著《大众传播与美帝国》,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年;
文化研究专著(4本)
(英)斯图尔特·霍尔编《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徐亮、陆兴华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
(美)约翰·费斯克著《理解大众文化》,王晓钰、宋伟杰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第2版;
(英)约翰·斯道雷著《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导论》,杨竹山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第2版;
陆扬、王毅著《文化研究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
艺术与艺术哲学专著(2本)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艺术与视知觉》,滕守尧、朱疆源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
(美)诺埃尔·卡洛尔著《大众艺术哲学论纲》,严忠志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
全球化与网络社会专著(4本)
(英)科林·斯巴克斯著《全球化、社会发展与大众媒体》,刘舸、常怡如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
(美)塞缪尔·亨廷顿著《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等译,新华出版社,2002年第3版;
(西班牙)曼纽尔·卡斯特著《网络社会的崛起》,夏铸九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胡泳著《众声喧哗: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与公共讨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符号学入门读物(2本)
李彬著《符号透视:传播内容的本体诠释》,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俞建章、叶舒宪著《符号:语言与艺术》,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传播学先驱作品(12本)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九卷),苗力田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
(英)密尔著《论自由》,许宝骙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
(英)密尔顿著《论出版自由》,吴之椿译,商务印书馆,1958年;
(美)乔治·赫伯特·米德著《心灵、自我与社会》,霍桂桓译,华夏出版社,1999年;
(美)沃尔特·李普曼著《舆论学》,林珊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
(美)拉斯韦尔著《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张洁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美)维纳著《人有人的用处》,陈步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
(美)拉扎斯菲尔德等著《人民的选择:选民如何在总统选战中做决定》,唐茜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
(法)加布里埃尔·塔尔德著《传播与社会影响》,何道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著《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
(奥)弗洛伊德著《精神分析引论》,高觉敷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
(法)古斯塔夫·勒庞著《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冯克利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
其他重要专著(8本)
(美)丹尼尔·戴扬、伊莱休·卡茨著《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麻争旗译,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
(美)巴伦·李维斯、克利夫·纳斯著《媒体等同》,卢大川等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英)丹尼斯·麦奎尔著《受众分析》,刘燕南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美)罗伯特·C·艾伦编《重组话语频道》,麦永雄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美)丹尼斯·K·姆贝著《组织中的传播和权力:话语、意识形态和统治》,陈德民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常昌富、李依倩编《大众传播学——影响研究范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宋昭勋著《非言语传播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
王怡红著《人与人的相遇——人际传播论》,人民出版社,2003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