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老中医:介绍慢性肾炎类型以及辨证论治

老中医:介绍慢性肾炎类型以及辨证论治

慢性肾炎主要表现为长期水肿,血压较高,合并贫血,尿中有蛋白、管型等。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肾炎有较长的历史,迄今,此药仍为治疗慢性肾炎最有效的药物之一。

但是由于激素的副作用较大及激素治疗中递减时,往往出现感染或肾上腺皮质功能降低反应,所以病人也常寻求中医治疗。

一、中医辨证论治主要分以下几型:
水湿浸渍型:水肿明显,面色苍白,神倦,怕冷,腰酸伴胸闷、腹胀,小便不利,脉沉弦,苔薄舌胖等。

有大量蛋白尿,血浆蛋白低。

胆固醇升高,符合慢性肾炎肾病型。

治疗应宣肺健脾行水。

脾肾亏虚型:水肿较轻,尿量不少,神疲乏力,头晕耳鸣,腰酸腰痛,进食减少,腹泻,舌淡苔薄,脉沉细,有大量蛋白尿,血浆蛋白低下。

治疗应温肾利水,益气健脾。

上盛下虚型:头晕头痛,耳鸣目眩,水肿不著。

腰酸,苔薄黄或薄白,脉细弦或弦数,血压高持续为24.0—21.3/14.7—-12.0千帕。

尿蛋白不多,有少量红细跑,符合慢性肾炎高血压型。

治疗应滋阴潜阳。

二、慢性肾炎以水肿、高血压、蛋白尿、镜下血尿为主要表现,因其病程和治疗周期均长,故中药治疗更具优势。

单味中药治肾病,简便、有效,副作用小。

1、黄芪黄芪为王牌补气药,研究表明,黄芪能增强机体免疫力,降血压,消除肾炎蛋白尿,并能增加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改善肾小球功能。

用法:炙黄芪30—60克,水煎分2次服,日1剂。

或与粳米100克共煮成粥,早晚食用。

尤宜于肾炎之高血压、蛋白尿者。

2、丹参属活血化瘀药。

研究表明该药可增加肾皮质血流,减少肾脏细胞凋亡,从而有利于肾功能的恢复。

用法:丹参10—30克,水煎分2次服,日1剂,对改善肾炎的各种症状均有效。

3、玉米须属利水药。

该药有较强利尿作用,并能抑制蛋白质的排泄。

用法:玉米须60—120克,水煎分2次服或代茶饮,日1剂,可连用6个月。

尤宜于肾炎之水肿、蛋白尿者。

4、水蛭属于活血化瘀药。

药理学证实,鲜水蛭能明显改善肾脏的血凝状况,促进患者康复。

用法:取鲜水蛭若干,风干后,粉碎成粉,过筛,每服2克,日2—3次,可连用2—3个月。

尤宜于肾炎之血尿、蛋白尿者。

5、五倍子属收敛止涩药。

药理学证实该药可沉淀蛋白质,促进血液凝固,对减少肾炎患者尿中蛋白、血液流失有特殊效果。

用法:五倍子若干,研细末,装入胶囊,每服3—4粒,日2次。

尤宜于肾炎之蛋白尿、血尿者。

6、益母草属活血化瘀药。

该药长于利尿消肿。

用法:益母草90~120克(或鲜品180~240克),加水浸没,煎水分2~3次服或代茶饮。

尤宜于肾炎之高血压、水肿者。

此外,单味中药白花蛇蛇草、川芎、冬虫夏草、葛根、升麻、地龙等也有一定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