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1、动物保护:是研究动物濒危或灭绝,避免或减轻动物因患病、损伤等原因所致的痛苦以及相关福利的一门科学。
它既有自然科学内容,又涉及到社会科学领域。
2、动物康乐:是指动物自身感受的状态,也就是“心里愉快”的感受状态,包括无任何疾病,无行为异常,无心理的紧张、压抑和痛苦等。
3、动物福利:就是让动物在康乐的状态下生存,基本原则包括:让动物享有不受饥渴的自由、生活舒适的自由、不受痛苦伤害的自由、生活无恐惧感和悲伤感的自由以及表达天性的自由。
4、动物保健:就是保护动物的健康,指人类为确保动物健康所从事的一切活动,包括机构设施、法律法规、行政管理、科学研究及与动物保健有关的日常事务。
5、行为需要:是动物为了生存或适应生存所必须采取的行为方式。
6、行为缺失:是动物在现代管理条件下被约束而无法表现的那些行为。
7、生态入侵:是指非土著的物种在新领地扩大种群并威胁土著物种生存的现象。
8、PV A:用来估计野生动物种群能以多大的概率存活多长的时间,从而得知最小可存活种群大小的一种手段。
9、MVP:是指以99%的概率能存活1000年的最小隔离种群的大小。
10、环境容纳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环境所能够维持的野生动物最大饱和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11、蓝鲸单位:指控制每年捕鲸限额的指标。
一个“蓝鲸单位”等于一只蓝鲺鲸、或两只长须鲸、或2.5只座头鲸、或6只鲺鲸相应的数额。
12、三浴:是指沙浴、水浴和日光浴。
13、家庭动物:家庭动物是指那些适应于家庭饲养、用于丰富人类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动物,又称伴侣动物或宠物。
14、野生动物:通常指陆生的脊椎动物,包括哺乳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
15、异常行为:是指那些适应失调或因身体损害而导致的行为现象,不属于物种或品种规范行为之列的行为成分,但这类行为却与动物的精神状态有关。
16、生态旅游:是人类利用大自然美学价值的一项综合性活动,是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环境教育为核心内容的高层次旅游,它涉及到狩猎、垂钓、动物纪念品、餐饮业、旅馆、交通等诸多领域。
17、痛苦:是指不愉快的感觉状态程度,是个概念范畴。
包括疼痛、疲劳、恐惧、挫折等主观感受。
18、3R:指减少动物试验中的动物数量,降低动物所承受的压力和损伤的程度,或者应用较少的动物种类进行试验。
19、非自然生活:是指野生动物在圈养的条件下,如动物园、实验室等,或家畜被关在无自由活动条件下进行的生活。
20、动物试验:是把动物为载体,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的特殊处理,以得到预期的目的和结果的过程,是人类进行科研必不可少的方法和手段。
21、应激:是指一系列可测定的生理变化,如心跳、体温及一些血液指标的变化等。
22、检疫:是由法定检疫机构与人员,以兽医法律法规规范为依据,运用法定的检验技术标准,对饲养、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中的畜禽及畜禽产品进行的检查,旨在及时发现疫病,防止畜禽疾病的发生与传播。
23、动物试验替代方法:狭义解释是使试验规范化,用没有疼痛感的物质替代有生命的动物进行的试验。
就其广义而言,是指减少动物试验中的动物数量,降低动物所承受的压力和损伤的程度,或者应用较少的动物种类进行试验。
24.全适应征:(GAS)从全应急反应的初始阶段的适应反应,到反应后期的衰退阶段的全过程。
(全应激反应、抵抗阶段、消耗阶段)25.规癖行为:可以断定属于异常表现,但无法肯定动物的精神状态的动物行为,多见于动物园里的食肉动物,它们沿着同一路径反复地在笼子里来回地走“8”形,这种行为称之为规癖行为。
26.动机:是一个概述用语,是动物表现某一行为的内部性状或驱动力,有目的及方向性,既是行动的动力,也是行为目标的决定因素。
(持续性和专一性)27.真空活动:没有实效作用的活动。
28.狩猎剩余量:适合于人类狩猎野生动物的狩猎量称为“狩猎剩余量”,即不会影响下一个繁殖季节种群大小的猎取量。
29.猎取量:猎取动物的数量,从理论上讲应为超过环境容纳量的那部分个体,至少不能超过每年补充到种群中的个体数量,即种群的最初增长量。
可根据公式CㄢN×B推算。
猎取量<C×30ㄥ30.经济动物:也称特种经济动物,在人工环境下饲养、繁殖和生产利用的野生动物。
31.旗舰物种:指那些对资源消耗较大的大型高等动物,如虎、大象。
32、迁地保护:在动物原产地以外对动物进行保护的一些措施和方法。
33、就地保护:在野生动物原产地进行的各种保护工作,为野外残存物种的恢复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4.生境:指动物在自然环境中生活的地方,具有物种的特异性,每种动物对生境的要求各不相同。
35.公约的简称:国际捕鲸规则公约――捕鲸公约;南极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公约――南极公约;国际重要湿地特别是水禽栖息地公约――拉姆萨尔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公约;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波恩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36.环境单调:是育肥猪舍的主要特征,是指缺乏环境刺激而导致动物表现行为异常,特别是嗜血症。
37.环境富脊:畜禽在贫瘠环境条件下,提供必要刺激,使其身心健康。
二、填空1、动物保护的对象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以保种为目的的动物保护;二是以动物康乐为目的的动物保护。
2、动物保护的措施:积极开发利用、寻求替代品、控制动物疫病、加强动物检疫、谨防生态入侵。
3、动物保护的意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影响动物保护的因素:观念、宗教、文化习俗、心理因素。
4、表现痛苦的现象有:恐惧、疼痛、挫折、疲劳。
5、评价动物是否痛苦的方法:疾病与损伤、非自然生活、生理指标、异常行为、嗜好选择。
6、哺乳动物的行为按功能分为:维持行为和繁殖行为。
维持行为有8种:反应性行为、采食行为、探求行为、运动、保养行为、社会行为、领地行为和休息行为。
7、动物适应环境的3种途径:遗传效应、生理适应、行为适应。
8、动物福利的影响因素:生产方式,管理,环境。
9、动物需求分3个方面:维持生命需要、维持健康需要、维持吃舒适需要。
10、集约化生产对福利的影响因素:饲养密度、限位饲养、笼养、漏缝地板11、动物日常保健包括:饲养管理和有效的防病致病。
12、H ACCP:危害因素分析关键控制点IQC:(美国)IKP:(荷兰)13、我国传染病检疫分为: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市场检疫、运输检疫和净化检疫。
14、动物试验的目的: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满足人类对动物性产品日益增加的需求。
15、《国际捕鲸规则公约》的宗旨:一是保护全球鲸鱼,防止人类过捕;二是合理利用现有的鲸鱼资源。
16、一条蓝鲸单位:等于1只蓝鲺鲸或2只长须鲸或2.5只座头鲸或6只鲺鲸的数额。
17、野生动物生境3要素:食物、水、隐蔽;野生动物收到的威胁:生境退化、生境丧失、生境断裂。
18、野生动物划分4种类型:核心种、卫星种、田园种、城市种19、当代野生动物的灭绝特点有:规模大、涉及面广、时间短。
20、国际比较知名的动物保护组织:《IUCN》: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
《WWF》: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IFA W》: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二、简答题:1、动物保护的含义是什么?(一)保存物种资源或保育生物的多样性。
(二)保护动物免受身体损伤、疾病折磨和精神痛苦等,减少人为的活动对动物造成的直接伤害。
2、动物保护这门学科的研究内容是什么?动物保护这门学科的内容是研究防止动物濒危或灭绝、避免或减轻动物因患病、损伤等原因所致的痛苦以及相关福利的一门科学。
它既有自然科学的内容,又涉及社会科学领域。
3、动物保护的对象是什么?(1)以保种为目的的动物保护,其保护对象包括濒危的野生动物、种群大幅度下降的家畜家禽地方品种等。
主要是野生动物。
(2)以动物康乐为目的的动物保护,其保护对象包括那些受人们日常控制的动物,如家畜、家庭动物、实验动物、关养的野生动物及其他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动物。
4、举例说明动物保护的意义。
(1)经济效益。
对家畜的保护具有直接的经济意义。
一般情况下,保护动物需要资金投入,如果保护和经营得法,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2)社会效益。
动物保护的社会效益一般远远大于它的经济效益,爱护动物蔚然成风是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对动物具有爱心的人,也具有社会责任感。
(3)生态效益。
动物保护的任务之一是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丰富多彩的大自然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5、异常行为与痛苦存在怎样的关系,如何理解?异常行为是指那些适应失调或因身体损害而导致的行为现象,不属于物种或品种规范行为之列的行为成分,但这类行为却与动物的精神状态有关。
提到“异常”,我们就会想到痛苦,因为异常的本身就有不快的内涵。
某种异常行为能够导致身体的严重损伤或死亡,这种行为如果发生,可以看成是痛苦的标志。
因为,动物的一些行为和功能与生存、繁衍及适应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
如果行为表达受到了限制,也就是行为异常时,动物则会感受痛苦。
6.行为规癖的特征及原因是什么?行为规癖的特征是动物表现为来回走“∞”字,且持续一定的时间,有时达数小时。
一旦行为规癖形成,即使将动物放入有较大的空间的笼子里,也难以矫正。
原因:1)环境极度单调和动物过度无聊,动物通过增加行走以增加感觉输入2)行走与觅食活动关系较大。
7、有哪些现象能表明动物的痛苦?英国的布兰贝尔委员会(Brambell Committe)的报告把恐惧、疼痛、挫折及疲劳都列入痛苦的范畴。
8、应激为什么不能单独用作评价痛苦的指标?(1)极端的应激症状肯定会致使动物痛苦,而有些轻度的应激反应或许会给动物带来好处,特别是在GAS的初期。
因为这时的应激反应恰恰说明机体在正常地发挥适应外界环境的功能,并不是受苦的迹象。
(2)有关的测定应激的生理测试指标尚未建立,如激素和垂体腺重量等,只能给出有限的证据,但不是整个精神状态的“全息”图片。
激素和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时会加强激素的影响,有时还会抵消激素的作用。
所以,只依赖于激素指标的变化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9、异常行为产生的机制是什么?异常行为产生的机制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明显偏离一个物种和品种的行为规范;第二,不能满足明显的生存或生活需要;第三,导致自身或其他个体的损伤。
10、何谓行为剥夺、有几种表现形式?动物如果不能表现在自然条件下的各种行为,则会感到痛苦,这种现象称行为剥夺。
常见的剥夺行为主要是那些参与运动、社会协调及其他活动性行为成分,如探求、保养及领地行为等。
11、如何理解动物福利与动物康乐?动物康乐是指动物的健康、快乐。
动物的福利是指动物尽可能适应其环境的状态。
目前,虽然康乐和福利并用,人们还是较多倾向使用福利的概念,康乐和福利都是指动物的状态,虽没有本质的差别,但各有侧重。
康乐偏重强调动物的内在感受、范围较广,而福利则偏重强调动物对环境的反应状态。
12、如何理解动物福利与动物生产的对立与统一?动物福利与动物生产是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