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科目指南(试行)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推进机械科技人才培养,开展继续教育和技术培训,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的主要任务之一。
本学会在完成中国科协的《我国加入 WTO 后机械制造业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对策的研究》和制定《机械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划》的基础上,参照有关专业学科发展方向的发布资讯。
进一步组织力量研究、编制《机械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科目指南》,旨在配合国家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不断完善机械工业继续教育法规;为大行业实施上述知识更新体系提供业务服务;加大对各地培训网络开展继续教育的业务指导,力争在 5 ~10 年内使机械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有较大提高,成为具有创新理念,掌握先进技术,懂得市场经济、管理知识,并熟悉有关国际通则的新一代专业技术人员。
同时,本科目指南的颁布与实施,也将为与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开展的机械工程师水平资格认证工作相
关的职前培训和认证后的进修提高等终身教育工作提供依据。
一、国际制造业发展的趋势
制造业是人类财富在 20 世纪空前发展的主要贡献者。
没有制造业的发展,就没有今天人类的现代物质文明。
没有制造技术和能力的民族是没有竞争力的民族,是不能抵御外来侵略而任人宰割的民族。
制造业的兴衰不只是制造业的大事,而且是关系到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国家安全的大事。
高度发达的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和先进的制造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成为一个国家在国际市场上获胜的关键要素。
纵观国际制造业的发展,制造业面临的挑战主要归纳为:
●对全球市场的快速响应能力。
●全方位竞争信息的快速捕捉、收集和转化。
●快速配置与系统集成人、技术和资源系统。
●可持续发展与对环境的适应性。
●可重组的企业。
●创新与改进制造流程和工艺技术。
应对挑战优先发展的关键技术主要归纳为:
●可重组制造系统。
●无损耗的处理。
●新的物料过程。
●制造用生物技术。
●企业建模与仿真。
●信息技术。
●产品与过程的设计方法。
●增强机器-人的接口技术。
●员工的教育与培训。
●智能合作系统软件。
二、我国装备制造业与工业发达国家的差距
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居世界第 4 位,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
1 .制造技术方面
●设计技术方面
自主开发能力薄弱,产品技术主要依赖国外;
设计基础数据缺乏,设计规范和准则陈旧;
新产品开发周期长,产品更新速度跟不上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需要;
新的设计方法应用不多;
科技投入严重不足。
●制造工艺与装备方面
优质、高效、低耗工艺的普及率低;
设备利用率低,生产能力闲置。
●制造过程自动化技术方面
仍处于单机自动化、刚性自动化的阶段,采用柔性自动化技术、机器人技术的极少。
●系统管理技术方面
企业管理基础薄弱;
许多先进管理理念、新的管理思想、生产模式和方法的引进吸收效果不佳,表现为市场快速反应能力差,经济效益低,劳动生产率低。
2 .体制、机制方面的主要问题是
●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重组困难,资源配置不当、组织结构分散,生产集中度低,产业结构优化难,民营企业比重过小。
●缺乏成套设备的系统设计、系统成套和工程总承包能力的供应商,使得大量的成套设备在市场竞争中失利。
三、我国机械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知识结构现状与需求
1 .专业技术人员构成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 2001 年统计,国有和销售收入在 500 万元以
新时期的继续教育,必须面向信息化、市场化、全球化和知识化,涉足世界工程科技前列;必须结合国情,注重实效,积极而又实事求是地向工程教育的国际标准靠近;同时必须满足专业技术人员知识储备和人员流动、重组趋势的需要。
所以,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科目体系的设计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综合素质的培养。
知识、能力和人格是现代人才三项最基本的素质要求。
专业技术人员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技术,同时应有适应现代社会的人文、管理等知识。
应从政治、观念、职业、技能等方面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模范地遵守公民道德规范,做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包括理念、知识、技术、管理、体制的一系列创新。
只有创新,国家才能发展,社会才能进步。
教育是继承和创新的矛盾统一,进行已有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必须贯穿创新的精神。
●体现学科的交叉和多科知识的综合。
随着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专业分工界限在模糊,职业变动的可能在增加,制造业的技术的创新越来越多地表现出多学科知识的运用与集成,更加依赖于知识源和知识获取源的建设及竞争。
知识更新体系应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应促进科技、工程、管理、经济不同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促进市场意识的加强。
技术提出的要求,也是市场提出的要求,也是知识化的未来经济提出的要求。
市场直接反映着需求,市场需求牵引着技术的发展,不考虑需求的技术发展终究会在市场中被残酷的淘汰。
对工程科技人员灌输市场意识,在中国入世后更加紧迫。
●增加法律法规的教育。
入世后有一系列国际通用的法律法规需要遵守、需要熟悉。
这里既包括工程技术标准、产品质量标准、产品竞争等国际通行规则,也包括工程教育的国际标准、工程教育质量的国际评估、工程师资格的国际认证等。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是涉及人类更好生存的全球性问题。
应倡导并实施绿色科技。
●坚持继续教育与满足学员知识储备和人员重新组合的需要。
在当前,对于每一个专业技术人员而言,一种技能、一个专业领域不可能应付终生工作,需要知识储备。
今后,对于专业技术人员而言,将不属于单位的人,而是社会的人;知识产权并不完全属于某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方式将会通过频繁变化的人员合理组合,完成组织当前和将来的工作,人员流动是必然的趋势。
总之,作为新一代专业技术人员,其知识结构至少应包括:创新
理念、专业技术、人文知识和国际通则与市场经济知识四大方面;并具备较强的自学和跨专业理解能力,业务实践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和多语言交流能力等多种能力。
根据上述要求,我们对未来年我国机械工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科目体系进行了设
计与安排。
2 .科目分类
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年龄、岗位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的不同需求,我们将继续教育科目分为三类:
●基本科目:系指新一代机械工程师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也是编制“机械工程师职前培训考核大纲”和建立“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题库”的重要依据。
适应对象是:①近期机械工程类大学本科毕业生;②对此类继续教育科目有需求和兴趣的广大新老专业技术人员。
●扩展、提高科目:系指在学习掌握基本科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接受继续教育,用以扩展知识面、提高业务水平的科目。
适应对象为对此类继续教育科目有需求和兴趣的广大新老专业技术人员。
也适用于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工程师资格认证后,作为按期参加复核登记的进修科目。
●基础科目:系指学习掌握基本科目时必需的先修科目,其中主要科目应在大学教育阶段已经讲授了。
适应对象是:①尚未学习过此类科目中有关课程,而影响直接学习掌握基本科目的、稍早时期毕业的机械工程类大学本科及专科毕业生;②对此类继续教育科目有需求和兴趣的广大新老专业技术人员。
3 .科目体系
根据上述设计要点和科目分类办法,机械工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科目体系共设置:
( 1 )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先进制造技术、系统管理技术和国际通则与市场经济四个模块;
( 2 )创新哲理、科技发展与可持续性、制造战略、产品与过程设计技术、制造技术与方法、材料技术、信息支撑集成技术、“系统分析、规划与评价”、约束管理技术、供应保障工程、“质量、可靠性、标准化”、资本运营、“财经、金融”、市场营销、“政策、法规”等 15 个子模块;
( 3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项目管理、 WTO 与国际贸易、工程技术人员理财……等 3 类 103 个科目。
其中基本科目 43 个,扩展、提高科目 30 个,基础科目 30 个。
上述 4 个模块、 15 个子模块和 3 类 100 多个科目组合构成机械工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科目体系,列表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