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过敏体质的概念

过敏体质的概念

过敏体质的概念、形成与调控原理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材料化学4班牟笛学号:1411404004关键词 : 过敏体质(特禀体质) ; 概念 ; 形成 ; 调控原理中医体质学中的体质概念 ,可以表述为 :体质是个体生命过程中 ,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1 ] 。

我们认为 :人的体质可以分为非特异性体质和特异性体质两大类 ;在提出体质七分法(正常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瘀血质) 并加以科学研究后 ,结合多年的临床观察 ,我们又提出气郁质和特禀质两种体质分型。

除特禀质以外的其他八种体质类型属于非特异性体质 ,而特禀质属于特异性体质 ,特禀质中包括过敏体质。

过敏体质与过敏性疾病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我们对过敏体质概念的表述是 :在禀赋遗传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特异体质 ,在外在因子的作用下 ,生理机能和自我调适力低下 ,反应性增强 ,其敏感倾向表现为对不同过敏原的亲和性和反应性呈现个体体质的差异性和家族聚集的倾向性。

中医对过敏现象的观察已历经千年 ,对过敏现象的描述主要包括 :接触过敏反应和食物过敏反应。

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漆疮候》中就曾描述过有关过敏反应“: 漆有毒 ,人有禀性畏漆。

但见漆便中其毒……亦有性自耐者 ,终日浇煮 ,竟不为害者。

”又见“人无问男女大小 ,有禀不耐漆者 ,见漆及新漆器 ,便著漆毒”。

《医宗金鉴》中认为“漆疮”的病因是“此证由人之腠理不密 ,感漆辛热之毒而生”。

而此证的发生正是由于过敏体质患者接触过敏原而发生过敏反应所导致的 ,产生“漆疮”的根本原因在于患者的过敏体质。

中医学经常采用“忌口”一法以防治疾病 ,这与当代过敏反应疾病治疗中经常采用的避免疗法的原理完全符合。

汉代著有《黄帝食禁》共七卷 ,足见中医对“发物”“、忌口”等临床观察与研究的深入 ,审视中医所列的“发物”,大多属于容易诱发变态反应的食物 ,说明中医对过敏反应现象早有一定的认识。

在同一环境中接触某种物质 ,有人过敏而有人并不过敏。

这就是说 ,过敏现象只会在特定的人身上出现。

很明显 ,这是过敏者机体生理功能和适应性调节能力紊乱或低下的表现。

而未发生过敏者 , 具有正常的生理功能和适应性调节能力。

外因是条件 ,内因是根本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过敏原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 ,是致病的外因和条件 ;过敏反应的表现是在内外致病因素作用下导致的病理改变 , 是标 ;机体内环境失稳和适应性调节功能失常是本。

医学工作者已逐渐认识到个人体质在过敏性疾病的发病中所起到的关键性作用[2 ] 。

有学者认为过敏性疾病患者均为特应性个体 ,具有遗传因素 ,容易发生变应性鼻炎、哮喘、皮炎的情况[3 ] 。

Howard TD 等研究认为过敏性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基因因素和环境因素间的相互作用[4 ] 。

而 Bahna SL 研究认为一个婴儿要产生变态反应 ,有遗传素质、对变应原的暴露、其他影响因素三个主要的控制因素[5 ] 。

在决定过敏疾病临床表现的因素中 ,体质因素也排在第一位[2 ] 。

随着过敏性疾病在工业化国家中的日渐流行 , 导致了对可能影响过敏性疾病发展的因素分析越来越多。

尤其是对围产期和婴儿期早期阶段的可能因素进行了分析[6 ] 。

各式各样的外部因素作用应该和个人的遗传体质放在一起进行考虑 ,多个研究显示 : 环境危险因子的冲击对于有和没有遗传学上敏感倾向的个人是完全不同的[7 ] 。

由上可知 ,产生过敏性疾病的根本原因在于患者的过敏体质。

美国一项针对过敏性人口的调查显示 ,全世界人口中 30 %~ 50 %是过敏体质 ,此数字令人感到担忧。

在我们所进行的中医体质学研究中 ,过敏体质的研究已被列入“十五”“、211 工程”建设项目 ,即将开展·6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CM 2004 年 3 月第 27 卷第 2 期 March 2004 , Vol. 27 , No. 2 Ξ王琦 , 男 , 61 岁 , 教授 , 医学博士生导师©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系统地探讨[8] 。

过敏体质在中医理论上的机理可能为:阴平阳秘水平失衡与阴阳自和 ,对外界刺激的应激反应阈值低 ,反应程度高 ,易受外界因子激发。

过敏体质患者 ,在未接触特异性过敏原时 ,其形态特征、神态、性格、声息等均无异常表现。

然而其发生过敏反应时 ,表现为对不同过敏原的亲和性不同。

如有的人对异种血清或蛋白、动物皮毛过敏 ,有的人则对微生物、寄生虫、植物花粉或食物过敏 ,而有的人则对油漆、药物、染料过敏[1 ] 。

具有过敏体质的人可发生各种不同的过敏反应及过敏性疾病 ,如湿疹、荨麻疹、过敏性哮喘等。

在临床上常表现为同一病人兼患多种变态反应病。

近系血缘亲属中常有多人患有变态反应病 ,或在同一病人先后曾患过多种变态反应性疾病。

Paranos S 等研究认为 ,过敏体质患者体内血清白细胞介素 - 4 (IL24) 和总 IgE 水平明显增高[9 ] 。

而有学者总结在免疫学方面 ,过敏体质的人常有特异性 IgE 形成能力偏高 ,IgA 或 IgG或 IgM 的体内水平较低 ,机体对组织胺、白三烯、五羟色胺、激肽等活性介质耐受力低下 ,前列腺素 E 的形成能力降低 ,胆碱酯酶功能不足或乙酰胆碱水平增高等方面的体质异常[2 ] 。

过敏体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体质的禀赋遗传 ; 过敏体质主要是由遗传性因素造成的。

体质的构成是来源于父母之精《, 灵枢·天年篇》曾对此作过朴素的描述:“愿闻人之始生……以母为基 ,以父为, ……血气已和 ,营卫已通 ,五脏已成 ,神气舍心 ,魂魄毕具 ,乃成为人。

”《灵枢·决气》“两神相搏 ,合而成形”。

《灵枢·寿夭刚柔》篇则指出“人之生也 ,有刚有柔 ,有弱有强 ,有长有短”。

人之基源于父母 ,且出生时就存在着个体差异 ,这种差异也来自于父母的先天禀赋 ;禀赋不足的体质在常态下维持着阴阳相对平衡的易感性 ,在没有致病因子的作用下 ,或者这种作用没有达到阈值 ,个体仅维持着这种易感性不致引起疾病。

而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 ,且这种作用达到或超过了易患性的最低界限时 ,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众多研究认为遗传学的作用在特应性体质的形成和 IgE 反应的控制中起了主要的作用[10~12 ] 。

Ballesta F 研究认为过敏疾病有家族聚集的倾向 ,必然有基因决定的体质因素。

第 5、6、11、14 号染色体包含有决定机体对过敏疾病敏感性的基因[13 ] 。

Senechal H 等研究认为等位基因HLA - DR7 与先天性过敏症有密切的联系[14 ] 。

当父母都是过敏体质时 ,其子女可以有 70 %获得过敏体质 ; 单纯母亲是过敏体质者 ,其子女有 50 %的遗传机会 ;单纯父亲是过敏体质者 ,其子女有 30 %的遗传机会 ;但也有过敏体质出现在兄弟、姐妹、祖父母、叔伯父母、表兄妹范围之内的。

遗传性过敏反应常常不仅只在一个器官发生 ,而是多种组织器官同时或相继发病。

因此 ,不同的年龄 ,可以发生各种不同的过敏反应。

不过 ,家族中具有过敏性体质的人不一定出现同样症状或同样的过敏性疾病 ,甚至具有过敏体质的人在未遇到一定数量过敏原时 ,也可以不出现任何症状 ,或者一辈子也未发生过敏性疾病。

但具有家族史的患儿发生过敏性疾病时症状相对较重 ,治疗也较困难。

目前 ,西医学对过敏性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针对病因的特异性疗法和针对过敏反应的非特异性防治两点 ,但是这些疗法存在着特异性过敏病因难以确定 ,有些过敏原无法用来注射 ,脱敏用抗原往往无法包罗所有的过敏物质、费时费事、难以坚持、以及副作用大、容易失效等缺点 ,使得临床应用受到极大的限制[2 ] 。

在防治过敏疾病的措施上 ,西医学多采用躲避过敏原 ,脱离过敏环境的被动防御措施 ,但是由于过敏原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且多数患者是对多种物质过敏 ,因此躲避过敏原的措施往往是防不胜防。

我们认为 ,仅仅通过限制患者对过敏原的接触来防治过敏性疾病是不够的 ,更重要的措施可能在于调控患者本身的过敏体质。

现代社会中 ,人们的活动范围日益扩大 ,各类交往日益频繁 ,通过限制患者的接触面来防治疾病显然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 ,也不易为患者所接受。

体质状况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等方面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 ,个人体质具有可调性 ,体质禀承于先天 ,得养于后天。

先天禀赋决定着个体体质的相对稳定和个体体质的特异性。

而后天的各种环境因素、营养状况、精神因素又使得机体体质具有可变性 ,体质的可变性包括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自然变化和后天人为环境因素所起的变化。

在影响体质的各种后天因素中 ,药物因素的作用又是不可忽视的 ,药物因素既可以损害个体的体质 ,又可以增强个体体质 ,减少异常体质的发生 ,防止或减轻病者体质的恶化[1] 。

因此 ,必须改变治疗“过敏病”的观念 ,确立治疗“过敏人”的思想 ,在对待过敏体质的问题上要采用“治未病”的措施 ,以调控过敏体质为根本来防治过敏性疾病。

防治过敏性疾病的关键并不是阻挡过敏原进入人体 ,只有通过改善、纠正过敏体质 ,调节机第 2 期王琦等过敏体质的概念、形成与调控原理·7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体免疫机能 ,消除致病因素再次侵袭的病理基础 ,从而使机体对外因刺激的适应性逐渐增强 ,对过敏原由敏感变为不敏感 ,将过敏原与机体的不良免疫反应降到最低限度 ,才能真正消除过敏性疾病对人们的危害。

从根本上调控过敏体质 ,不仅可以预防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亦可在治疗过敏性疾病方面起到“釜底抽薪”的效应 ,取得既治“病”又治“体”的效果 , 实现对过敏人群的三重保护。

Cook PR 等研究也认为过敏性疾病要想获得长期治疗的成功 ,其关键在于根本的过敏性素质的改善[15 ] 。

将来对过敏性疾病的治疗 ,必将朝向调控过敏体质形成的方向发展 , 从而从根本上阻断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对于变态反应的整个过程 ,中医药在不同环节和机制上发挥不同的作用 ,可以清除有害的超敏反应和自身免疫反应 ,从而起到邪去正复、阴阳调和、免疫平衡之作用 ,不仅疗效确切 ,而且未见毒副作用 ,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