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活动题参考答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活动题参考答案

地理七年级上册活动题参考答案地球和地球仪【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41. 结合教材提供的材料及自身感知,言之有理即可。

2. 地球表面积约相当于000个足球场的总面积;最大周长4万千米约相当于10万个400米跑道总长。

【纬线和纬度】P62..赤道是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

赤道是0°纬线,是划分南北两个半球的界线。

【经线和经度】P8 1、参见下表2、用20°W 和160°E 组成的经线圈,穿过的陆地少。

图所示东西半球是按20°W 和160°E 组成的经线圈划分的。

【利用经纬网定位】P10 1、参见下表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P121、感受与验证昼夜交替现象。

演示时可从三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从赤道上空看,为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2、我国古人很早就总结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即白天活动,晚上休息。

反映出人们在顺应与遵循着地球自转的运动规律。

现实人们的生活、工作及学校的作息时间安排都与地球的自转现象息息相关。

3、图说明,纽约与北京的经度相差很大,此时的纽约已位于夜半球,而北京则位于晨线东边的昼半球。

【地球的公转】P15 2. (1)就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而言,夏季中午太阳升得高,冬季比较低。

(2)就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而言,夏季白昼时间较长,冬季较短。

(3)一年中我国中午太阳高、白昼时间长的季节是夏季。

地球在图所示的B 位置附近。

此时,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是冬季。

(4)由于地球的公转而产生了地球上的季节变化,二者为因果关系。

3、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

地区的阅读【阅读地图的基本要素】P181、(1)图上的经纬网互相垂直,因此也可以看成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日照在济南的东南方向;济南在潍坊的偏西方向。

(2)济南到烟台的图上距离大约是6.8厘米,通过比例尺计算,两城市的实地距离大约是408千米。

(3)省界、铁路、山峰、河流 【选择适用的地图】P221.(1)中国地图表示的范围大;北京市地图表示的内容详细一些;北京市地图的比例尺较大。

(2)如果想要了解北京在祖国的位置,应该选择中国地图;如果想要认识北京市的轮廓特征,应该选择北京市地图。

2. (1)查阅中国交通图,可以知道去往云南的交通线路。

(2)昆明城市图。

(3)云南省旅游图。

(4)景点导游图。

地形图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P261、从C点爬到山顶A比较容易,根据等高线的疏密能判断坡度的陡缓,C点到山顶A与B点到山顶A相比,等高线比较稀疏,所以相对坡度比较缓,爬山容易。

2、陡坡等高线密集,缓坡等高线稀疏。

3、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越往内越大;山脊等高线向数值低处弯曲。

大洲和大洋【七大洲和四大洋】P351、亚洲西北与欧洲接壤,西南临非洲,南面是大洋洲,东面是北美洲;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

2、赤道穿过南美洲和非洲大陆;亚洲的南面是大洋洲,欧洲的南面是非洲,北美洲的南面是南美洲;北极地区主要是北冰洋,南极地区主要是南极洲。

海陆的变迁【沧海桑田】P371、在喜马拉雅山中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区在地质时期曾经是海洋,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地壳变动。

2、在我国东部海域发现了古河流遗迹,说明我国东部海底大陆架在地质时期曾经为陆地。

造成这种桑田变沧海的原因是地壳的变迁或海平面的升降。

【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P40魏格纳通过收集资料和实地考察,从古生物化石、地层构造等方面找到了大西洋两岸相同或相似的一些证据,论证自己的“假说”。

【板块的运动】P431、读图,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对下列现象作出合理解释;(1)红海位于板块的张裂地区,不断扩张;(2)地中海位于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不断缩小;(3)喜马拉雅山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形成山脉。

2、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过程:①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靠近,使古地中海不断缩小;②两大板块继续靠近,相互挤压的力量使地面不断隆起;③两大板块挤压在一起,古地中海消失;④印度洋板块挤入亚欧板块下方,板块碰撞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

多变的天气【天气及其影响】P471、描述天气的是(②③);描述气候的是(①④)。

2、(1)A:天气与交通的关系B:天气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C:天气与农业的关系D:天气与战争的关系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气温的变化】P552.(1)最热月气温为22℃,对应月份是7月。

(2)最冷月气温为1.5℃,对应月份是1月。

(3)气温年较差为20.5℃,即(22℃—1.5℃)。

(4)年平均气温大约为13℃。

【气温的分布】P56(1)气温的分布规律是气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逐渐降低)。

(2)1月等温线比较密集,7月等温线比较稀疏。

北半球等温线密集,且弯曲程度大。

(3)北半球同纬度地区,1月海洋气温高于陆地,7月陆地气温高于海洋。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降水的变化】P592.(1)7、8、9月降水较多。

(2)12、1、2月降水较少。

(3)年降水量大概700毫米。

(4)该地降水变化的主要特点是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雨热同期。

【降水的分布】P611.赤道地区大概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有些地区超过2000毫米。

两极地区年降水量大多在500毫米以下。

2.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的年降水量大约是1000毫米以上;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大约是200毫米以下。

3. 在中纬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于沿海地区,呈现从沿海向内陆递减的变化特点。

世界的气候【气候的地区差异】P63气温:A地的最冷月是1月,最低气温是6℃左右;最热月是7月,最高稀气温为20.5℃。

气温的年较差为14.5℃,气温年内变化较小。

B地的最冷月是1月,最低气温为-4℃左右;最热月是7月,最高气温26℃。

气温的年较差为30℃,气温年内变化较大。

降水:A地的降水季节变化不大,降水比较均匀。

B地的降水变化较大。

7、8月份降水较多,大约为200毫米左右;11、12、1月几乎无降水。

综合气温和降水状况:A地气候全年温和多月。

B地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P65(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P661、(1)地形:海拔高,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2)纬度位置:海南岛纬度低,位于热带;黑龙江北部纬度高,位于寒温带。

(3)海陆位置:塔里木盆地距海较远,水汽难到达,气候干燥;北京距海较近,水汽容易到达,气候相对湿润。

2、A、B两地的差异主要是气温和降水的差异。

A地全年炎热,B地终年严寒;A地全年多雨,B地终年少雨。

气温的差异主要是纬度位置的影响:A地位于赤道,纬度低,温度高;B地位于南极地区,纬度高,气温低。

降水的差异主要是海陆位置的影响:A地位于赤道,水汽充足;B地位于南极大陆,水汽难以到达。

3、A坡降水多,A坡为山地的迎风坡。

【气候与人类活动】P681、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候影响植物的生长,进而影响人类的居住环境。

2、旱灾是一种自然灾害。

所谓灾害是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如果没有人类活动也就没有所谓的灾害了。

在我国南方一些雨量充沛的地区,往往人口稠密,一旦发生灾害,造成的损失比较大,所以灾害比较严重。

而在沙漠地区,无人居住,少雨或无雨只是一种自然现象,不会造成损失,所以没有旱灾。

人口与人种【世界人口的增长】P711、2、(1)所经历的时间越来越短。

(2)所经历的时间是相同的,都是12年。

(3)说明从1830年(10亿)到1930年(20亿)这百年间,人口增长速度相对较慢;从1930年(20亿)到1987年(50亿),人口增长速度大大加速;从1987年(50亿)到2011年(70亿),人口增长速度有所减缓。

【世界人口的分布】P731、A的纬度较高,在北极圈上,气候终年严寒;B的纬度较低,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植被茂密,气候湿热。

2、C位于青藏高原上,地势高峻,气候终年寒冷;D位于撒哈拉沙漠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

3、【人口问题】P74:只有与环境和资源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才是好的。

【不同的人种】P761、白种人。

2.北美洲、南美洲。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世界三大宗教】P80A、基督教的教堂:这是位于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是著名的哥特式建筑,特点是尖塔高耸,有直升的立柱,雕像众多。

B、伊斯兰教的清真寺:这是位于阿联酋阿布扎比的扎耶德清真寺。

途中清真寺可见浑圆的穹顶,有尖而高耸的塔。

C、佛教的佛塔:这是位于泰国清迈的佛寺。

佛教建筑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佛塔。

图中佛塔有方形基台,有圆形塔身,顶部是尖顶,供有佛像。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聚落与环境】P831、从西亚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看出,西亚地区降水稀少,气温较高。

当地房屋的厚墙可以减少白天通过墙壁传导进来的太阳热量。

小窗可以减少白天从沙漠地区吹来的热风。

从东南亚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看出,东南亚地区气温较高,湿季降水较多。

当地的竹楼或木楼既可以通风透气,也可以避免潮湿。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P851、丽江古城具有保存完好的少数民族民居建筑、别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完整的水系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典范。

2、过度开发,过度商业化,水源遭到污染,原有的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受到影响和破坏等。

3、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不乱扔垃圾,不污染水源,不大声喧哗,不攀折花木,不在文物古迹上乱刻乱画等。

答案不唯一,学生回答合理即可。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地域发展差异】P901、灯光最亮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日本等地。

2、沿海比内陆发展水平高。

3、世界经济发达地区多分布在沿海平原地区,内陆地区及高原、山区交通不便,往往较落后。

温带气候、季风气候、海洋性气候区人口、城市密集,经济较发达;而寒带、热带、高山及沙漠气候区,自然条件恶劣,往往人口稀少,经济落后。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P91挪威(欧洲)、澳大利亚(大洋洲)、新西兰(大洋洲)、美国(北美洲)、日本(亚洲)等国发展水平较高。

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乍得、莫桑比克、尼日尔发展水平较低。

(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最低)。

【国际经济合作】P93A环:发展中国家——b——产品价格低——d——利润流失B环:发达国家——c——e——赚的钱多——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