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RTK技术原理及应用

RTK技术原理及应用

GPS卫星信号的组成部分 载波(Carrier) • L1 • L2 测距码(Ranging Code) • C/A码(目前只被调制在 L1上,新一代卫星L2上) • P(Y)码(被分别调制在L1 和L2上) 卫星(导航)电文(Message)
GNSS center, Wuhan University
1.2 GNSS定位的基本原理(1)
绝对定位
GNSS center, Wuhan University
1.2 GNSS定位的基本原理(2)
需解决的两个关键问题 如何确定卫星的位置 如何测量出站星距离
GNSS center, Wuhan University
1.3 GPS卫星信号的组成和观测值类型(1)
GNSS center, Wuhan University
3.4 RTK作业误差

与卫星有关 与传播路径有关 与接收机有关 与观测环境有关
GNSS center, Wuhan University
3.5 多基站RTK 流动站处理方式 单站处理
• • • • 根据信号强度或距离选择基准站进行常规RTK作业 在某基准站出问题的情况下进行切换。 本质上是常规RTK。 要求流动站通信设备具备自动扫频功能。
GNSS center, Wuhan University
精密单点定位概念及原理
利用预报的GPS卫星的精密星历或事后的精密星历作
为已知坐标起算数据;同时利用某种方式得到的精密卫星
钟差来替代用户GPS定位观测值方程中的卫星钟差参数; 用户利用单台GPS双频双码接收机的观测数据在在数千万 平方公里乃至全球范围内的任意位置都可以分米级的精度 进行实时动态定位或以厘米级的精度进行较快速的静态定
多站处理
• 同时接收各基准站数据,处理时进行加权或组合处理 • 对接收机运算能力要求很高 • 要求流动站通信设备具备多通道接收能力。
GNSS center, Wuhan University
3.6 RTK常见问题
可用性 可靠性 适用性 定位延迟
GNSS center, Wuhan University
GNSS center, Wuhan University
消除或消弱各种误差影响的方法②
求差法
原理:通过观测值间一定方式的相互求差,消去或消弱求差观 测值中所包含的相同或相似的误差影响 适用情况:误差具有较强的空间、时间或其它类型的相关性。 所针对的误差源
• 如电离层延迟 • 对流层延迟 • 卫星轨道误差
FARA技术 LAMDA技术 双频P码技术 OTF 技术 ……
GNSS center, Wuhan University
3.2 RTK类型
载波相位差分
基准站发送未改正的观测值 RTCM SC-104数据报文 18,19 精度:厘米级
准载波相位差分
基准站发送载波相位改正值 RTCM SC-104数据报文 20,21 精度:分米级
限制:空间相关性将随测站间距离的增加而减弱
GNSS center, Wuhan University
消除或消弱各种误差影响的方法③
参数法
原理:采用参数估计的方法,将系统性偏 差求定出来 适用情况:几乎适用于任何的情况 限制:不能同时将所有影响均作为参数来 估计
GNSS center, Wuhan University
3. 常规RTK技术
3.1 概述 3.2 RTK类型 3.3 RTK系统 3.4 RTK的作业误差 3.5 多基准站RTK 3.6 RTK应用常见问题
GNSS center, Wuhan University
3.1 RTK概述 RTK(Real Time Kinematics):利用载波相位进 行实时定位。 RTK算法本质上是载波相位相对处理:单差,双 差。 RTK技术的关键是动态双差整周模糊度搜索和定 位可靠性。
GNSS center, Wuhan University
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CORS
CORS是利用GNSS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 术组成的网络,提供移动定位、动态框架等空间位 置信息的服务系统。 CORS不仅是动态的、连续的空间数据参考框架,同 时也是快速、高精度获取空间数据和地理特征的设 施之一。 CORS是地球空间信息网格的网格具体应用,同时也 是RT-CORS也是构造层重要的组成部分,提供网格 框架基准。
C C
u(Xu,Yu)
A(XA,YA)
位,这一导航定位方法称为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简称为(PPP)。
GNSS center, Wuhan University
精密单点定位优缺点
优点:
• • • • • • • 处理非差伪距和相位观测值 估计位置、接收机钟差、对流层延迟历元 支持静态和动态定位 支持全球定位 与坐标框架直接联系 无需基准站支持即可实现厘米级到分米级定位 提高效益,降低成本
定位延迟
原因:信号传输、RTK计算 解决方法:控制运动速度,正反向运动。
GNSS center, Wuhan University
5.1 网络RTK技术的定义
网络RTK技术
在某一区域内建立多个(一般为 3个或 3个以上)的 GNSS基准站, 对该地区构成网状覆盖,并以这些基准 站中的一个或多个为基准, 计算和发播GNSS改正信息, 对该地区内的GNSS用户进行实时改正的定位方式, 称 为GNSS网络RTK。 网络RTK技术包括了利用连续运行GNSS参考站网 络、计算机网络通讯、无线通讯、GNSS高精度定位 技术等,为覆盖范围内的流动站用户实时提供高精度 的GNSS定位结果的一系列技术。
卫星为基础的无线电导航系统,可提供高精度、全天候、实时 动态定位、定时及导航服务。
GNSS center, Wuhan University
1.1 GPS系统由三个独立的部分组成
空间部分:21颗工作卫星,3颗备用卫星(白色)。它们在 高度20 200km的近圆形轨道上运行,分布在六个轨道面上, 轨道倾角55°,两个轨道面之间在经度上相隔60°,每个轨 道面上布放四颗卫星。卫星在空间的这种配置,保障了在地 球上任意地点,任意时刻,至少同时可见到四颗卫星。
用户设备部分:GPS接收机——接收卫星信号,经数据处理 得到接收机所在点位的导航和定位信息。通常会显示出用户 的位置、速度和时间。还可显示一些附加数据,如到航路点 的距离和航向或提供图示。
GNSS center, Wuhan University
GPS控制网
国家测绘局
GNSS center, Wuhan University
GNSS center, Wuhan University
3.3 RTK系统
基准站单元,数据链单元,流动站单元
基准站
流动站 GNSS center, Wuhan University
RTK系统-基准站
要求:双频,具有RTK差分基准站数据输出功能, 带有可抑制多路径效应的天线。 观测值:P1,P2,L1,L2 采样率:根据实际要求,一般要求1S或以上。 输出:RTCM SC104标准格式或CMR plus。 结构:GPS接收机、天线、数据发播设备
GNSS定位技术发展历史
第四代 定位技术 -X
第三代
非差相位精密单点定位 规RTK 第一代 伪距单点定位 载波静态定位 广域差分定位 伪距差分定位
绝对定位
相对定位
GNSS center, Wuhan University
目前GNSS定位研究的热点
非差相位精密单点定位技术 结合广域差分技术和单点定位技术。 要求:精密卫星轨道、卫星钟参数。 定位精度:0.1-0.5 m 网络RTK定位技术 结合RTK和基准站技术 要求:在区域内架设多个基准站 定位精度:0.01-0.05m(水平实时)
网络RTK系统
利用网络RTK技术建立起来的实时GNSS连续运行 卫星定位服务网络。 硬件,软件,服务综合
GNSS center, Wuhan University
网络RTK, PPP和CORS
网络RTK是一种技术,是相对于常规RTK提出出来 的。 PPP是一种技术,是相对应单点定位(SPP)提出来的。 网络RTK系统是CORS系统中为用户提供实时高精度 动态定位服务系统 CORS是一种基础设施、系统,可以应用网络RTK技 术、PPP技术为用户提供实时服务。同时CORS还具 有很多其他的功能
精度指标:各种仪器给出的RTK精度实际上是固定 整周后的定位精度(内符合),不是与已知结果的 比较(外符合)。 整周固定:某些情况下固定的整周数是错误的,内 符合很好,但外符合很差。 可靠性指标:某些仪器给出了95%、99%或者99。 999%的精度指标,实际是可靠性指标,即达到正 常精度的概率。
GNSS center, Wuhan University
RTK作业中适用性和定位延迟
适用性问题:遮挡条件下的作业
原因:遮挡造成信号失锁,导致重新搜索整周 解决方法: • 单历元整周模糊度的固定,但目前的算法可 靠性不高,是目前的研究热点。 • 运动中初始化:OTF,必须具备双频,采样 率提高会有一定的好处。
网络RTK技术及应用
薛晓轩
吉林省第一测绘院
2010年01月10日
GNSS center, Wuhan University
1 全球定位系统 - GPS
授时与测距导航系统/全球定位系统 (Navigation Satellite Timing and Ranging/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是以人造
常规RTK存在的问题
工作距离短 定位精度随距离的增加而显著降低 单参考站模式可靠性差 大的区域内作业需要多次设站或设立多个参 考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