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PPT课件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PPT课件
h
25
(八)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要求
1. 使用的品种、使用范围、使用量必须符合
GB2760的规定。
2. 不得用于掩盖食品腐败变质等缺陷。
3. 不得使用非食用物质。
4. 食品添加剂的保管和使用要做到专柜存放 (要加锁)、专人保管、定量使用,不得 使用亚硝酸盐。
5. 食品添加剂台帐最好要单列。
h
26
学校食堂如何预防食物中环节② 从业人员
关键环节④ 制作供应
关键环节③ 采购贮存
h
4
关键环节①:工作场所
1
场所物品管理
2
场所卫生管理
3
场所维护管理
4
清洁工具和垃圾管理
5
虫害控制管理
h
5
关键环节②:从业人员
1
健康证管理
2
动态健康管理
3
培训管理
4
手部管理
5
工作服管理
h
6
关键环节③:采购贮存
2. 一般食物中毒潜伏期较短,发病突然, 如农药中 毒、亚硝酸盐中毒,在进食后十几分钟到几十 分钟即可发病;细菌性食物中毒一般也在几小 时至48h内发病。
h
29
3. 人与人之间不直接传染,也就是不会由食 物中毒患者直接传染给健康人,发病曲线 呈现突然上升又迅速下降的趋势,一般没 有传染病流行时的尾峰。
置于帽内,以免头发和皮屑混入食品中; 3. 时刻保持手的清洁卫生,不涂指甲油,不
戴戒指,接触食品前必须洗手; 4. 不在工作场所吸烟,不面对食品打喷嚏或
咳嗽等。
h
22
5. 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 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 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 工作;
h
27
(一)食物中毒的概念
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 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 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 染病)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h
28
(二)食物中毒的基本特征
1. 食物中毒的发生必然与近期进食某种食品有关, 凡是未进食这种食品的人一般不发病,发病的 病人只局限在食用了同一种中毒食品的人群中, 当停止食用这种食品,发病也随之停止。
▪ 卫生学调查发现,该工地食堂接触直接入
口食品的工用具未及时有效的采取消毒措 施,且分装间的擦桌布未消毒。
h
34
结论
鉴于工用具等操作环节都检出致病菌,因此考 虑此起食物中毒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工用具受到 致病菌的污染,由于消毒不彻底导致供应的食 品被污染,从而引起21人食物中毒。
h
35
2. 化学性食物中毒
➢ 食用被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污染的食品。 ➢ 把非食品(食品原料)当作食品或食品添加
剂,如用工业酒精兑制白酒引起甲醇中毒等。 ➢ 营养素发生化学变化的食品。如油脂酸败产
生亚硝胺引起的食物中毒。 ➢ 滥用食品添加剂:如超量使用亚硝酸盐作为
发色剂。
h
36
食入有毒的动物性和植物性食品引起的食物中 毒称为有毒动物植物中毒。如河豚鱼、猪甲状 腺、青鱼胆、四季豆、黄花菜、未煮熟的豆浆 等引起的食物中毒。
h
38
瘦肉精中毒事件
▪ 一批来自浙江海盐县瘦肉精超标猪 肉和内脏导致上海9个区336人次 中毒。
h
39
h
40
瘦肉精
又名盐酸克仑特罗,曾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 其对心脏的副作用大,故已弃用。它可明显增加 瘦肉率,一些养猪户掺入饲料中使猪不长膘。
人食用会出现头晕、恶心、手脚颤抖、心跳, 甚至心脏骤停致昏迷死亡,特别对心律失常、高 血压、青光眼、糖尿病和甲状腺机能亢进等患者 有极大危害。因此全球禁用做饲料添加剂。
1. 细菌性食物中毒
➢ 食品原料变质 ➢ 食品没有烧熟煮透 ➢ 食品保管不妥,放置时间过长 ➢ 生、熟食品交叉污染 ➢ 吃不洁的生食水产品和生冷拌菜 ➢ 食品从业人员本身带菌
h
32
食物中毒案例
▪ 2008年9月17日 ,轨道交通7号线某施工工 地发生一起因食用食堂供应的饭菜而引起 的食物中毒事件。
13. 剩余食品的冷藏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14. 冷藏食品(包括剩余食品)在确认没有变质的 情况下,必须经高温处理后,方可继续出售, 剩余食品应与新加工食品分开出售。
h
19
(五)备餐及供餐卫生要求
1. 操作前应清洗、消毒手部。 2. 操作人员应认真检查待供应食品,发现有
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供应。 3. 操作时要避免食品受到污染。 4. 在烹饪后至食用前需要较长时间(超过2
2. 含有毒、有害物质或者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 的;
3. 未经兽医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 4. 超过保质期的; 5. 标签标识不完整的定型包装食品; 6. 其他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可能对人体健康有
害的。
h
16
(四)食品加工过程中要注重的事项
1. 必须采用新鲜洁净的原料加工食品,所使用的调 味品、食品添加剂和辅料必须符合卫生标准。
▪ 由校医负责立即向食药监部门报告,同时报告上 级主管部门,报告时间间距离发病时间不得超过 2小时 。若怀疑投毒,向公安部门报告。
▪ 保护好现场,封存一切剩余可疑食物及原料、工 具、设备、保护好中毒现场和食品留样,防止人 为地破坏现场,等候食药监部门处理。
品(不宜供应炒饭、炒面); ▪ 严禁生熟食品混放和加工生熟食品的容器、工
具混用; ▪ 严禁患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
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于食品卫 生疾病的人员上岗。
h
46
学校突发食源性事件应急处理
h
47
学校处理突发性食源性事件注意事项
▪ 责令食品立即停止食品加工、供应活动。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h
1
学校食堂规范化管理
▪ 更好的管理,更安全的食品
➢ 建立适合您单位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 制定并执行有效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 餐饮加工中食品安全关键环节的管理目标和措
施
h
2
管理基础
1
建立网络
2
订立制度
3
员工培训
4
内部检查
h
3
规范性管理指南框架
关键环节⑥ 餐具用具
关键环节① 工作场所
2. 食品必须充分加热(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 四季豆、青皮红肉鱼等必须确保煮熟煮透后才能 出售。
3. 禁止使用河豚鱼、发芽马铃薯和有毒的野生蘑菇 等含有毒素的原料加工食品。
4. 严禁加工和出售以猪内脏特别是猪肺、猪肝等原 料制作的食品。
h
17
5. 各类水池标识,肉类(水产品)洗涤池与 蔬菜(果蔬)洗涤池分开使用。
2. 采购畜禽肉类原料时,必须索取动物产品检疫 合格证明。
3. 采购大宗定型包装食品时,必须索取产品的检 验合格证或者化验单,并保留相关的发票(收 据)或进货单。
4. 采购少量食品是要保留发票(收据)或进货单。 5. 不得外购熟食。
h
15
禁止采购的食品
1. 腐烂变质、酸败、污秽不洁、混的异物或其他 感官性状异常的;
h
24
(七)食品留样管理要求
1. 食堂设专门人员负责留样,具体做好食品 留样工作。
2. 当日供应的各种菜肴,每种取样100克留 样,用专门留样的用具装好加盖放在冰箱 冷藏室,留样48小时,并做好记录。
3. 留样冰箱必须保持清洁,杜绝与避免污染 留样。
4. 留样的专用碗、盘等用具使用后要清洁、 消毒,以备下次使用。
2
餐具用具消毒
3
餐具用具保洁
h
10
学校食堂管理注意事项
h
11
(一)建立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
① 食品原料采购索证(卫生许可证、检验或 检疫合格证或化验单)制度和岗位责任制; 农副产品采购的卫生质量控制制度(如定 点采购、合同供货、质量要求等);
② 库房管理(感官检查等入库验收登记、先 进先出等)制度和岗位责任制;食品与化 学物品(如杀虫剂、消毒剂、洗涤剂等有 毒有害物品)的贮存制度;
6. 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 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 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 病的,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h
23
7. 做好晨检工作,当观察到下列症状时,应规定暂停接触 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或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 ➢ 腹泻; ➢ 手外伤、烫伤; ➢ 皮肤湿疹、长疖子; ➢ 咽喉疼痛; ➢ 耳、眼、鼻溢液; ➢ 发热; ➢ 呕吐。
4. 病人进食的是同一种中毒食品,病源相同, 因此患者的临床症状也基本相同。
5. 大多数细菌性食物中毒以急性胃肠道症状 为主要表现。
h
30
6. 细菌性食物中毒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常伴 有发热,其潜伏期相对于化学性的较长。 有较明显的季节特点,好发于夏秋季气温 和湿度较高的季节。
h
31
(三)常见的食物中毒分类及原因
h
43
(四)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点
1. 建立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和管理机构。 2. 完善食堂的卫生设施、设备。 3. 加强食品卫生关键点的控制(时间和温
度)。 4. 提高食堂从业人员的卫生意识。 5. 加强食堂安全保卫工作。
h
44
十大注意事项
▪ 严禁露天加工、制作和售卖食品;
▪ 严禁加工和出售腐烂变质、酸败、污秽不洁、 混有异物或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
6. 蔬菜必须在流动的水浸泡30分钟后方可用 于加工。
7. 禁止在粗加工间内进行餐具的洗涤和消毒 工作。
8. 生熟要分开(包括食品、容器、用具等) 9. 热菜储存温度要合适(10 ℃以下、 60 ℃
以上)。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