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鲁教版初三化学教学案

鲁教版初三化学教学案

目录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第一节化学真奇妙…………………………………………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复习课)…………………第二单元探究水世界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第三节原子的结构…………………………………………第四节元素…………………………………………………第二单元<水和溶液>复习课……………………………第三单元溶液第一节溶液的形成…………………………………………第二节溶液的组成的定量表示……………………………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一节空气的成分…………………………………………第二节物质组成的表示……………………………………第三节性质活泼的氧气……………………………………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第一节化学反应中的质理守恒……………………………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第二节化石燃料及其利用……………………………………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一课时)…………………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复习课)…………………………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第一节《化学真奇妙》教学案20 年月日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教学案20 年月日导学过程使用过程得出结论:实验探究二:小明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做了如下两个实验:①实验一,如图甲,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结果发现低的蜡烛先灭,高的蜡烛后灭,对于该实验进行分析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②实验二,如图乙结果高的蜡烛先灭,请你分析原因?③你认为以上两个实验条件有什么不同?④对比以上两个实验,你对化学探究活动有什么看法?当堂测试:1、要解决化学问题,一般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探究的第一步一般是()A.动手实验B.提出问题C.调查研究D.总结归纳2、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A.水B.二氧化碳C.水和二氧化碳D.水或二氧化碳3、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的物质是()A.水B.食盐水C.澄清石灰水D.糖水4、下列疑问中你认为在科学上没有一定道理的是()A.珠穆朗玛峰为什么是海拔最高的山峰B.海洋中存在着大量的水,住在海边的人为什么还说缺饮用水C动物呼吸,煤、天然气的燃烧需要大量的氧气,虽然植物的光合作用放出氧气,但随着森林面积的逐渐减少,空气中的氧气是否会越来越少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复习课)教学案20 年月日C.应使用试管夹,注意从试管底部往上套D.以上都正确例4.某同学在实验室里称取一定质量的食盐,当指针指向分度盘的左边,即开始称量,在左盘中加了5克砝码,又将游码移到0.1克处,则该同学称取食盐的质量为()A.5.1克 B.4.9克 C.5.0克 D.无法确定例5、小明为了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做了以下两个实验:(1)实验一:如图所示:向烧杯中倒CO2,结果发现低的蜡烛先熄灭。

对于该实验进行分析思考,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________ ________(2)实验二:将一个烧杯倒扣在一高一矮两支燃烧着的蜡烛上,结果却是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

(3)你认为以上两个实验的条件有什么不同?_ (4)对比以上两个实验,你对化学探究活动有什么看法?五、巩固练习:1:下列成语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木已成舟B.花香四溢C.烛炬成灰D.滴水成冰2.下列现象能够说明镁条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的是()A、镁条迅速变短B、生成了白色粉末C、发出耀眼的白光D、放出大量的热3.下列变化中,与其它三种有本质区别的是( )A.铁生锈B.煤燃烧C.水汽化D. 火药爆炸4.有一瓶无色气体,有人说是二氧化碳,有人说不是,你认为应该用下列哪一种方法马上进行确认?()A.讨论B.调查C.实验D.上网5.下列化学仪器需垫加石棉网才能用酒精灯加热的是()A.试管B.烧杯C.燃烧匙D.蒸发皿6.可与烧瓶、试管、蒸发皿归为一类的是() A.量筒 B.漏斗C.集气瓶 D.烧杯7.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指针向左偏,此时应采取的措施是()A.将游码移至零处 B.加适量砝码C. 加适量药品D.调整螺母,使天平平衡8.关于仪器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A.量筒用于量度液体的体积B.集气瓶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C.滴瓶用于盛放固体药品D.玻璃棒用于搅拌、过滤或转移流体时引流9.可作为反应容器的是()A.试管B.烧杯C.量筒D.漏斗10.下列操作中用到镊子的是()A.取粉末状固体B.取坩锅C.取块状固体D.取砝码11.某同学在实验时进行如下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A.为了节约药品将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B.在无用量说明时,液体取用1~2毫升,固体只是盖满试管的底部.C.用手指沾取实验室中所用的食盐,品尝其味道.D.甩过的药匙或镊子立即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12.量取10毫升水,可选用()A.胶头滴管B.10毫升量筒C.50毫升烧杯D.100毫升量筒13.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非常重要。

下图中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14.下列错误的实验操作中,可能引起安全事故的是()【当堂达标测试】一. 选择题1. 请你判断下面所列举的生活事实与化学密切相关的是()(1)节日庆典燃放礼花;(2)汽车为人们交通提供便利条件;(3)五彩缤纷的硬塑玩具代替了原始的木制儿童积木;(4)当你走进麦当劳,各式冰激凌奶卷使你驻足;(5)“巨能钙”“盖中钙”“钙力奇”各种补钙产品纷纷问世A. (1)(5)B. (1)(3)(5)C. (1)(4)(5)D. (1)(2)(3)(4)(5)2. 蜡烛刚熄灭时,烛芯会冒白烟,根据你所做实验推测,白烟的主要成分是()A. 二氧化碳B. 水蒸气C. 石蜡蒸气D. 炭黑固体3.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4. 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科恩(美)和波普尔(英),以表彰他们在理论化学领域做出的重大贡献。

他们的工作使实验和理论能够共同去探讨分子体系的性质。

使整个化学领域经历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

下列说确的是()A. 化学不再是纯实验科学B. 化学不再需要实验C. 化学不做实验,就什么都不知道D. 未来化学的方向还是经验化5. 1993年8月,我国科学家利用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在一块晶体硅(Si)的表面通过探针的作用搬走原子,写下了“中国”两个字,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上述操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B. 上述操作中发生了物理变化C. 这两个汉字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汉字D. 这标志着我国科学已进入操纵原子的阶段6. 下列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粒子构成的B. 物质的性质取决于其自身的结构C. 从宏观上看,物质有时处在相对静止状态,但从微观上看,则是永远运动的D. 在固体物质中,粒子处于静止状态7. 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A. 饼干放在空气中变软,酒精挥发B. 干冰升华,白磷自燃C. 煤的燃烧,钢铁生锈D. 动物的呼吸,光合作用8.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取液体的最少量,应以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为准B. 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C. 向酒精灯添加酒精时,不超过灯容积的1/3D.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不要移动试管,以防液体溅出9. 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时,错误地将食盐放在右盘里,砝码放在左盘里,称得实验质量为15.5g(1g以下用游码),若按正确的方法称量,食盐的质量应为()。

A. 15gB. 14.5gC. 15.0gD. 14.0g二. 填空:10. 现有镊子、烧杯、胶头滴管、燃烧匙、坩埚钳等仪器。

用做配制溶液的容器是___________;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时用_____________移走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时用__________;取用块状药品一般用_________。

11. 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请填写下列空格:(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_____ _____。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焰、焰心三层。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下图所示)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___处最先碳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__层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壁出现水雾。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蜡烛燃烧产物有______ _____、_______ ____。

板书设计第二单元探究水世界教学案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20 年月日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教学案20 年月日第三节原子的构成教学案20 年月日导学过程使用过程教师寄语:要想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学习目标:1.认识原子的构成,知道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2.认识原子中的电子对原子化学性质的影响。

3.通过学习元素周期表,认识事物之间的部变化规律。

学习重点: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课堂展示】知识点1、原子的结构结合课本P36-P37知识共同讨论,完成以下知识(提示:结合同性电荷相斥,异性电荷相吸的电学知识,动脑思考)为什么大多数a粒子能不改变方向而顺利穿过?少数改变原来的方向,发生偏移的原因:极少数被反弹回来的原因根据上面实验的理解,完成原子结构的填空(1个带1个单位)(带正电)(1)(原子不显电性)()(1个带1个单位的)(2)在原子中= = (此数即为原子的序数)知识点2、原子中的电子你想知道原子中的电子是怎样运动吗?结合课本P39有关容,共同探究下列问题。

指出下列符号中各部分意义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原子易电子,非金属原子易电子;稀有气体原子电子。

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

认识分子的形成过程。

结合P40漫画完成下面知识。

(1)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变化中易,变成了(阳/阴)离子;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变化中易,变成(阳/阴)离子,带相反电荷的钠离子和氯离子相互作用,便可形成氯化钠。

因此,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

1【课堂展示】第四节元素教学案20 年月日第二单元<探究水世界>复习课教学案20 年月日原水(1)可以除去大颗粒悬浮物杂质的步骤为(填编号)(2)可以除去颗粒较小的不溶性杂质的步骤为(同上)(3)能消毒杀菌的步骤为(同上)(4)要出去水中可溶性杂质可采用的净化方法是。

例2:下图是水的两种变化,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甲图加热使水沸腾乙图水通电(1)从宏观上甲乙两图所示的两种变化的本质不同是:(2)检验a处产生气体的方法是;检验b处产生气体的方法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