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反馈工作程序
张炳蔚
1、准备工作:
保持室内的清洁、空气的清新度。
光线柔和、安静、舒适,室内温度相对恒定(22-26℃)。
床单、枕巾要整洁;保持电极的粘性及导电性:电极用久后导电胶会脱水变薄失去粘性,用清水浸泡片刻即可。
2、选择合适的治疗对象。
考虑的因素有:
○1疾病种类:焦虑或应激障碍、(伴有紧张焦虑的)失眠、神经症、慢性疼痛(紧张性头痛、偏头痛)、雷诺病。
○2文化层次、年龄:一般地,高文化层次、年轻人效果更理想。
○3依从性。
改善依从性的方法:建立融洽的医患关系,讲解疾病、生物反馈的原理,鼓励自行查阅生物反馈相关知识,如上网。
○4应激情境下的反应性:当患者在焦虑或应激状态下躯体反应较明显时,疗效较好。
○5想象能力与暗示性:想象能力好,暗示程度高者疗效好了。
3、训练前的工作。
患者进入心理治疗室后休息5-10分钟,治疗师与其交谈以了解病史、介绍仪器、讲解原理。
讲解的内容包括:生物反馈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生物反馈的工作原理;声光信号的意义,例如:“当你听到机器嘟嘟响起时,你就会感到舒适放松”,“机器的响声是对你的奖励”。
4、电极、皮温传感器的安置:
肌电反馈:粘电极前用酒精棉棒对额头皮肤进行脱脂去污,油脂分泌较多或化妆较重者应脱脂两次。
两个电极粘在眉弓上1-2cm处,参考电极放于中间,电极之间相距1cm左右。
如做紧张训练,电极放在相应肌肉附近。
粘上电极后以纸胶布固定之以防脱落。
皮温反馈:温度传感器缠绕在利手中指掌面,松紧度以既保证与皮肤密切接触,受训者又不感到血管搏动为宜。
5、选择适当的治疗模式:
可将生物反馈的信息分解成7个层面的信息,每个层面都有不同的教育意义:○1获得生物反馈原始信号;○2信号的解释;○3信号与生理反应之间的解释;○4信号和症状之间关系的解释;○5如何改变生理反应的建议;○6治疗师得到的信息;○7告诉患者进步的信息。
6、基础值的设定:
肌电反馈首先测定基础值:安静地躺在床上3-5分钟,记录肌电值。
皮温反馈一般可以把阈值定为35℃。
但训练时室温应恒定在18-25℃,避免室内空气流动。
训练前应先使受训者皮温稳定,以免把皮肤温度自行升高误认为是生物反馈的结果。
7、放松训练的模式
(1)舒缓流畅想象模式
不涉及任何有关紧张的指导语,直接指导受训者进入放松阶段。
给予一种流畅的、舒缓的,且富有想象的情景性语言。
耗时10-12min,适合只需要几次训练或较容易放松的人。
指导语略。
配套磁带即属于此种模式。
(2)紧张/放松模式
训练中不需要任何的想象,此法对那些不知如何控制肌肉紧张度的受训者特别有效。
适用于:放松模式(1)无效时;受训者不能区别自己肌肉的紧张和放松状态,或紧张和放松状态下肌电无明显差异。
指导语略。
(3)系统放松模式
耗时较长,内容全面,适合群组训练。
指导语略。
(4)简易放松模式
○1感觉到自我的存在:可采用咬紧牙关,绷紧颈部肌肉,发誓等方式来感觉自己的存在;
○2对自己微笑,发自内心地说:“我感觉到我的身体僵硬、麻木”;
○3深慢地呼吸,吸4次,呼4次;
○4当第4次呼气时,让下颌变得松弛、下垂。
呼吸的节奏是生命的基本节奏,血管的放松、肌电的降低与呼吸节奏事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请把这三者联系起来想象。
8、自我训练
暗示性语言程式:
○1沉重感:感到四肢很沉重,如感到我的右臂很沉重,接下来是左臂,双腿很沉重;
○2温暖:感到身体很温暖,如感到我的右臂很温暖,接下来是左臂,双腿很温暖;
○3心脏:如感到我的心跳平静而规则;
○4呼吸:我在呼吸,我的呼吸很平稳;
○5腹部神经丛:我的腹部很温暖;
○6前额:我的前额感到很凉爽。
结束语:“抬起你的手臂,做一次深呼吸,睁开你的双眼。
”
常用的自我训练用语:
○1我感到很安静;我开始感到放松了;○3我的双脚十分放松;○4我的脚踝、我的膝盖、我的胯部都感到舒适、沉重、放松;○5我的腹部、我的腰部感到放松、安静;○6我的手、胳膊、双肩都感到沉重、放松、舒适;○7我的脖子、我的下巴、我的前额都感到很放松,它们平静而舒适;○8我的整个身体都感到沉重、舒适、放松;○9我现在十分放松了;○10我的双肩、双手沉重、温暖;○11我觉得很平静;○12我的整个身体已经放松,我的双手温暖、放松而又温暖;○13我的双手都很温暖;○14温暖流入我的双手,它们都很温暖,很温暖;○15我能感觉温暖从我的双臂流到了我的双手;○16我的双手都很温暖,放松而又温暖;○17我的整个身体都很平静,舒适而放松;○18我的头脑很平静;○19我不再想周围的事情,我感觉平和安详;○20我的思绪流向我的内心,我感到舒服自在;○21在我的心灵深处,我想象和感受自己放松、舒适和平静;○22我很清醒,但是内心却平静自在;○23我的心情平静安详;○24我的内心很平静;○25放松与幻想开始停止了。
结束语:现在,放松和幻想结束了,深深地呼吸一次,我的整个身体充满着活力,尽情地舒展。
我感到我的生命与能量流过我的腿、胯部、腹部、胸部、胳膊和手、脖子、头部,能量使我感到轻快而富有生气。
9、想象性放松训练
(1)想象能力
(2)心理合成:“门”、“草地”。
(3)心理想象过程
(4)空间练习:“想象我两之眼睛之间的空间(15s)”,“想象我两耳之间的空间(5s),”“想象我双肩之间的空间”。
(5)放松和催眠。
10、放松训练时的注意事项:
(1)指导语中字词的运用:尽量用“让”、“释放”、“舒展”等顺其自然的词语,避免使用“使”、“尽力”、“制造一种”等充满力量的词语。
(2)训练时间的安排:不能急于求成,开始训练时间隔期应较短(如每日一次),受训者对自控有所掌握时,间隔可逐渐拉长。
(3)受训者对放松理解或体验存在差异:如有人诉“沉重感”,有人诉“飘浮感”,这都是放松的表现,并不矛盾。
(4)避免使用负性的暗示或情境的描述:描述一些意向性的情景时,应描述人们普遍喜欢的景象,或者训练前和受训者讨论,询问他(她)们喜欢何种情景。
(5)注意受训者的反应:如受训者出现咳嗽、不安、呼吸不均及肌肉僵硬时,往往提示放松不成功,
有必要了解一下原因,或改变放松的方法、放松的速度等。
(6)训练的结束要有一个过渡,引导受训者逐渐地警醒起来,不能使放松嘎然而止。
(7)注意适时地使用指导语:尤其是初次训练,指导语的运用不必自始至终,治疗师应经常沉默。
用一些简短的语言使受训者保持清醒。
昏昏欲睡则达不到放松的目的。
还应提醒患者避免在很疲劳时或睡意很浓时进行练习。
(8)肌电反馈设定的阈值不要过低,以免反馈仪迟迟不响而使患者感到困惑、沮丧。
当患者已初步找到调整自己的感觉后,可使阈值始终稍高于患者放松的最低值,如:患者最低可以放松至1.2μV,那么可把阈值定为1.4μV,这样其肌电值可在1.4μV左右上下浮动,反馈仪也时而响起,时而安静,帮助患者体会如何来调整自己。
这时要给予语言上的指导。
(9)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
(10)有时有的患者会进入“高原期”,即迟迟放松不下来,其原因有以下几种:○1焦虑紧张的程度较高,患者难以自控,可调整口服药物,另外嘱其课后自行练习,也有助于降低紧张度;○2对于反馈仪长时间不响感到困惑与焦虑,反而影响其放松,可预先解释说明,机器不响不等于不放松、要注意听指导语、要耐心等等;○3未掌握放松要领,要及时给予相关解释说明,或选择不同的训练方式;○4患者受暗示性较强,机器不响则放松不下来,此时可调整机器阈值,人为使机器响起,反而能够放松下来。
(11)放松方法的多样化:紧张-放松交替法、自我松弛法、意想法。
可以根据受训者自己的情况“创造”适合自己的放松方法。
最终使自己又快又深的进入放松状态。
(12)选择好适当的放松地点和时间。
饥饿、饱食后,刚睡醒或睡前不要练习(学会了可以在睡前练习帮助入睡)。
(13)注意收集训练后的反馈信息:与受训者讨论,了解其放松时的感受;了解受训者日常生活中的放松情况,告诉受训者可以把放松应用于生活中许多方面,如看牙医时、挤公共汽车时,无论何时何地。
鼓励日常练习:不练习则会忘记学会的技术。
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特别是在长时间等候,如塞车、排队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