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综合试题及答案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一、读拼音,写词语。
(10分)nù hǒu sōng zhī zhēng zhá měi cān xínɡ tàishèn chū zhēng zhá nǎo lú suì dào pénɡ dà二、比一比,再组词。
(10分)悔(______)律(______)拨(______)煌(______)诲(______)津(______)拔(______)蝗(______)捧(______)衰(______)畔(______)噪(______)棒(______)蓑(______)伴(______)躁(______)三、把成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
(15分)①(______)(______)十足②(______)(______)声色③美中(______)(______)④(______)飘(______)里教练虽然看到场上的形势对自己的队员不利,但他仍_____地站在场边,注视着场上的一切。
2.八月的桂花_____,令人陶醉其中。
3.虽然山上的枫叶已经变得通红,但___的是天气有点冷,因此游人不是很多。
4.这只大公鸡走起路来昂首挺胸,_____。
四、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10分)姿势姿态1. 秋风中,菊花迎风怒放的(________)尤其优美。
2.军训时,教官让大家保持立正的(________)。
无论……都……因为……所以……不是……而是……只要……就……3.长大后,我(________)走到哪里,(________)不会忘记我的故乡。
4.(________)不来台风,我(________)可以收几大箩桂花。
5.(________)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________)我总是缠着母亲摇桂花。
6.我喜欢的(________)梅花,(________)桂花。
五、按要求写句子。
(15分)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母亲说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仿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
(近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他对自己能否学好电脑,充满了信心。
(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雪松的树枝被厚厚的积雪压弯了。
(改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20分)浣熊材料一:①这是小浣熊们的第一次外出,也是他们在野外生存的第一课,学习的方法主要是观摩。
②你有没有见过浣熊捕食呢?他们是这样做的:首先在水边站好,然后将两只前爪伸入水中,用灵敏的手指去摸索淤泥里的青蛙、小鱼和螃蟹等生物,但两只眼睛却在密切地注视着四下里的动静,既是为了防止敌人偷袭,同时也是在寻找其他机会。
这就是浣熊妈妈今天示范的内容,不过孩子们似乎更关心妈妈抓到了什么好吃的,胜过注意她是怎么抓到的。
③小浣熊们一股脑儿地挤到了岸边上,想凑近点儿好看个清楚,同时自己也想体验一把。
看哪!他们把小爪子伸进水里的动作是多么自然,仿佛以前做过一样。
小家伙们觉得泥沙从指缝里溜走的感觉简直太奇妙了,既有点像丝绸拂过,又有点像泥鳅在游动。
天生的本能让他们在很多方面都无师自通。
一只小浣熊最先捉到了一只蝌蚪,他想都没想就把手里的东西都一口塞进了嘴里,结果自然是吃了满嘴的泥沙,呛得他立刻全都吐了出来,连同里面的蝌蚪。
浣熊妈妈一把抓起了正在翻肚皮的蝌蚪,认真地在清澈的溪水里涮了涮,这才递给儿子吃。
材料二:①浣熊体型较小,体长约40到70厘米。
标志性的特征是眼睛周围有一圈深色皮毛。
因其常在河边捕食鱼类并在水中浣洗食物,故名浣熊。
②浣熊是“游泳健将”,喜欢栖息在靠近河流、湖泊或池塘的树林中。
白天它们大多在树上休息,晚上出来活动。
③浣熊是食肉类动物,但偏于杂食,喜欢容易捕获的猎物,特别是鱼、两栖动物和鸟蛋。
浣熊的爪子非常灵敏,上面的触觉细胞相当丰富,在与水接触后,爪子上的适应感受器的灵敏度提高了,浣熊可以依靠爪子测量食物的重量、尺寸、材质以及温度。
1.根据阅读材料作出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小浣熊上的野外生存第一课是捕食。
(______)(2)浣熊捕食时眼睛四下看有防止敌人偷袭的作用。
(______)(3)浣熊很擅长游泳。
(______)(4)浣熊是食肉目动物,只吃肉。
(______)2.请用“~~~”划出浣熊名称由来的句子。
3.根据材料一补充浣熊捕食的过程填在()里。
在水边站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享用食物4.读材料一第③自然段画线的句子,在材料二中找出能解释这个现象的句子,并用“____”划出。
5.材料二第①自然段划线的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
我会用“作比较”改写这个句子:_________。
6.从内容和表达上进行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有哪些异同?填写下图。
不同点:材料一:________________材料二:_________________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习作。
(20分)在我们成长的目子里,一个人、一件事、一次活动……可能都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请你以《难忘的》为题,写一篇作文。
不少于45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怒吼松脂挣扎美餐形态渗出挣扎脑颅隧道膨大二后悔;规律;拨打;辉煌;教诲;天津;拔河;蝗虫;捧起;衰落;河畔;噪音;棒子;蓑衣;伙伴;躁动;三信心不动不足香十②④③①四姿态姿势无论都只要就因为所以不是而是五母亲掏衣兜,掏出毛票,用手指数着。
略魂不守舍他对自己能学好电脑,充满了信心。
雪松弟弟的树枝已经被厚厚的积雪压弯了腰。
六1.×√√×2.因其常在河边捕食鱼类并在水中浣洗食物,故名浣熊3.将两只前爪伸入水中用手指摸索食物眼睛注视四周动静4.浣熊的爪子非常灵敏,上面的触觉细胞相当丰富,在与水接触后,爪子上的适应感受器的灵敏度提高了,浣熊可以依靠爪子测量食物的重量、尺寸、材质以及温度。
5.列数字浣熊与棕熊相比,体型小多了,体长约40到70厘米。
6.用记叙的方法用说明的方法介绍描写对象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