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1. 某高层建筑要求底部几层为大空间,此时应采用那种结构体系:【 D 】A 框架结构B 板柱结构C 剪力墙结构D 框支剪力墙2. 高层建筑各结构单元之间或主楼与裙房之间设置防震缝时, 下列所述哪条是正确的 ? 【 A 】A 无可靠措施不应采用牛腿托梁的做法B 不宜采用牛腿托梁的作法C 可采用牛腿托梁的作法,但连接构造应可靠D 可采用牛腿托梁的作法,但应按铰接支座构造3. 在下列地点建造相同高度的高层建筑,什么地点所受的风力最大?【 A 】A 建在海岸B 建在大城市郊区C 建在小城镇D 建在有密集建筑群的大城市市区4. 建筑高度、设防烈度、建筑重要性类别及场地类别等均相同的两个建筑,一个是框架结构, 另一个是框架-剪力墙结构, 这两种结构体系中的框架抗震等级下述哪种是正确的?【 C 】A 必定相等B 后者的抗震等级高C 前者的抗震等级高、也可能相等D 不能确定5. 高层建筑结构防震缝的设置,下列所述哪种正确?【 B 】A 应沿房屋全高设置,包括基础也应断开B 应沿房屋全高设置,基础可不设防震缝,但在与上部防震缝对应处应加强构造和连接C 应沿房屋全高设置,有地下室时仅地面以上设置D 沿房屋全高设置,基础为独立柱基时地下部分可设防震缝,也可根据不同情况不设防震缝6." 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 是建筑抗震设计三水准的设防要求。
所谓小震,下列何种叙述为正确?【 C 】A 6度或 7度的地震B 50年设计基准期内,超越概率大于 10%的地震C 50年设计基准期内,超越概率约为 63%的地震D 6度以下的地震7. 多遇地震作用下层间弹性变形验算的主要目的是下列所哪种? 【 C 】A 防止结构倒塌B 防止结构发生破坏C 防止非结构部分发生过重的破坏D 防止使人们惊慌8. 高层建筑采用(D 限制来保证结构满足舒适度要求。
A、层间位移 B 、顶点最大位移C、最大位移与层高比值 D 、顶点最大加速度9. 计算框架结构梁截面惯性矩 I 时考虑楼板影响,对现浇楼盖,中框架取 I=(A I0。
A、 2 B 、 1.5 C、 1.2 D 、 1.010. 在抗震设防中,小震对应的是:【 B 】A 小型地震B 多遇地震C 偶遇地震D 罕遇地震11. 联肢剪力墙计算宜选用(B 分析方法。
A、材料力学分析法 B 、连续化方法C、壁式框架分析法 D 、有限元法12. 框架 -剪力墙结构侧移曲线为(C 。
A、弯曲型 B 、剪切型C、弯剪型 D 、复合型15. 抗震设计时,高层框架结构的抗侧力结构布置,应符合下列哪种要求【 B 】A 应设计成双向梁柱抗侧力体系,主体结构不应采用铰接B 应设计成双向梁柱抗侧力体系,主体结构可采用部分铰接C 纵、横向均宜设计成刚接抗侧力体系D 横向应设计成刚接抗侧力体系,纵向可以采用铰接16. 进行抗震设防的高层框架角柱,下列哪项要求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02的规定?【 D 】A 应按双向偏心受力构件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一、二级框架角柱的弯矩、剪力设计值宜乘以增大系数 1.30B 应按双向偏心受力构件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一级框架角柱的弯矩、剪力设计值应乘以增大系数 1.30C 应按双向偏心受力构件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一、二、级框架角柱的弯矩、剪力设计值宜乘以增大系数 1.30D 应按双向偏心受力构件进行正载面承载力计算, 一、二级框架角柱经调整后的弯矩设计值、剪力设计值应乘以不小于 1.1的增大系数。
17. 关于框架柱的反弯点,哪个结论是正确的?【 A 】A 上层梁的线刚度增加将导致本层柱的反弯点下移B 下层层高增大将导致本层柱的反弯点上移C 柱的反弯点高度与该柱的楼层位置有关,与结构的总层数无关D 柱的反弯点高度与荷载分布形式无关18. 以下关于框架的观点,哪个是正确的?【 C 】A 按照 D 值法,线刚度大的柱上的剪力必大于线刚度小的柱上的剪力B 反弯点法在计算柱的抗侧移刚度时考虑了节点的转动C 按照D 值法框架柱的反弯点位置与框架层数有关D D值法比反弯点法求得的柱抗侧移刚度大19. 下列框架——支撑体系哪个抗震性能更好?( A ( B20. 高层建筑中(A 在结构分析和设计中起主要作用。
A 、水平作用B 、竖向作用C 、风荷载D 、结构自重21. 在分层法中,除底层柱以外的上层柱远端传递系数取(D 。
A . 0B . 1/4C . 1/3D . 1/222. 框架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采用 D 值法分析内力及位移 . 关于 D 值法与反弯点法之间的区别 . 下列哪种是正确的 ? 【 B 】A D值法与反弯点法的物理意义没有区别 , 都是以柱抗剪刚度比值分配楼层剪力B D 值法中 , 柱的抗剪刚度考虑了楼层梁刚度的影响 , 反弯点法假定楼层梁刚度为无穷大 , 楼层柱反弯点在柱高度的中点C D 值法和反弯点法柱的抗剪刚度都考虑了楼层梁约束的影响 , 反弯点法取柱高中点为反弯点位置 , 而 D 值法由计算确定D D值法中 , 柱的抗剪刚度考虑了楼层梁约束作用的影响 , 反弯点法中 , 柱的抗剪刚度不考虑楼层梁的影响23. 一般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高度 , 下列何项符合规定【 B 】A 剪力墙高度的 1/10,并不小于底层层高B 墙肢总高度的 1/8和底部两层二者的较大值C 不步于两层层高D 需根据具体情况确定24. 在修正反弯点法中,梁、柱的线刚度比值越大,修正系数植(A 。
A .也越大B .不变C .越小25. 关于框架结构的变形 , 哪个结论是正确的 ? 【 B 】A 框架结构的整体变形主要呈现为弯曲型B 框架结构的弯曲型变形是由梁、柱的轴向变形引起的C 框架结构的层间变形一般为下小上大D 框架结构的层间位移仅与柱的线刚度有关,而与梁的线刚度无关填空题1. 板柱体系是指钢筋混凝土【无梁楼板】和【柱】组成的结构。
2. 由框架和支撑框架共同承担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的结构,称为【框架-支撑结构】。
3. 单独采用框筒作为抗侧力体系的高层建筑结构较少,框筒主要与内筒组成【筒中筒】结构或多个框筒组成【束筒】结构。
4. 框架-核心筒结构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或混合结构。
5. 巨型框架结构也称为主次框架结构, 主框架为【巨型】框架, 次框架为【普通】框架。
6. 钢筋混凝土巨型框架结构有【两】种形式。
7. 高层建筑的外形可以分为【板式】和【塔式】两大类。
8. 结构沿高度布置应【连续】、【均匀】 ,使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上下相同, 或下大上小,自下而上连续,逐渐减小,避免有刚度或承载力突然变小的楼层。
9. 平面不规则的类型包括【扭转】不规则、【楼板凹凸】不规则和【楼板局部】不连续。
10. 钢结构房屋建筑一般不设置【防震缝】。
11. 高层建筑的外荷载有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
竖向荷载包括自重等【恒载】及使用荷载等【活载】。
水平荷载主要考虑【风荷载】和【地震作用】。
12. 结构的地震反应包括【加速度】、【速度】和【位移】反应。
13. 抗震设计的两阶段设计分别为:第一阶段为【结构设计】阶段,第二阶段为【验算】阶段。
17. 框架 -核心筒结构设置水平楼伸臂的楼层,称为【加强层】。
18. 巨型框架也称为主次框架结构,主框为【巨型框架】 ,次框架为【普通框架】。
19. 水平何载作用下,出现侧移后,重力荷载会产生【附加弯矩】。
附加弯矩又增大侧移,这是一种【二阶效应】 ,也称为“P -Δ“ 效应。
20. 一般用延性比表示延性,即【塑性变形】能力的大小。
21. 要设计延性结构, 与下列因素有关:选择【延性材料】、进行结构【概念设计】、设计【延性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及【抗震等级】。
22. 在内力组合时,根据荷载性质不同,荷载效应要乘以各自的【分项系数】和【组合系数】。
23. 现浇框架支座负弯矩调幅系数为【 0.8】 ~【 0.9】。
装配整体式框架支座负弯矩调幅系数为【 0.7】 ~【 0.8】。
24. 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可采用【分层法】来计算。
25. 对于柱,除底层外,上层各层柱的线刚度均应乘以【 0.9】修正。
26.水平荷载下的内力计算采用【D 值法】和【反弯点法】进行。
剪力墙根据洞口大小和分布不同,可分为【整体墙】【联肢墙】和不规则开洞剪力墙三类。
、 28.当剪力墙的高宽比小于或等于 4 时,要考虑【剪切变形】的影响。
29. 为了实现抗震设防目标,钢筋混凝土框架除了必须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刚度外,还应具有良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
30.钢筋混凝土框架具有梁铰机制优于【柱铰机制】、弯曲破坏优于【剪切破坏】、大偏压破坏优于【小偏压破坏】。
问答题 1.影响框架梁柱延性的因素有哪些?影响框架梁延性及其耗能能力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纵筋配筋率、剪压比、跨高比、塑性铰区的箍筋用量。
2. 试述剪力墙结构连续连杆法的基本假定。
(1)忽略连梁轴向变形,即假定两墙肢水平位移完全相等(2)两墙肢各截面转角和曲率都相等(3)各墙肢截面、各连梁截面及层高等几何尺寸沿全高是相同的 3.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刚度特征值有何物理意义,如何影响结构在侧向力作用下的位移? 4. 试述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计算简图在什么情况下用铰接体系? 5. 什么是控制截面?框架梁、框架柱和剪力墙的控制截面通常在哪些部位? 6. 高层结构应满足哪些设计要求? 7. 建筑物各部分高差较大,产生不均匀沉降差时,如何处理? 8. 结构延性的作用如何?梁柱延性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9. 剪力墙斜截面受剪破坏主要有几种破坏形态?设计中应如何避免这几种破坏形态的发生? 10. 什么是荷载效应?什么是荷载效应组合?一般用途的高层建筑结构承受哪些何载? 11. 框——剪协同工作带来了哪些优点?计算题用反弯点法计算图 1 所示的三层框架(层高为 3.6m)的剪力和弯矩,并绘出弯矩图,图中括号中的数据为假定弹性模量为单位 1 时的梁柱线刚度。
1 2 0 KN (4 (4 (1 (1 (1 1 0 0 KN (4 (4 (1 (1.5 (1 8 0 KN (5 (5 (1 (1.5 (1 三、问答题1.框架——剪力墙协同工作带来了哪些优点?答:框架——剪力墙结构协同工作的特点使得框架和剪力墙结构在这种体系中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框架主要承受竖向荷载,剪力墙主要承受水平荷载);而且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由于剪力墙分担水平剪力的作用,使框架的受力状况和内力分布得到改善,主要表现为,框架在房屋上部所承受的水平剪力有所增加,在框架下部所承受的水平剪力减小,结果是框架承受的水平剪力上、下分布比较均匀,沿高度方向各层梁柱弯矩的差距减小,截面尺寸不致有过大的变化,有利于减少构件的规格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