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胸痹的中医药治疗

胸痹的中医药治疗

胸痹
1
概述
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 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 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即所谓 真心痛。
2
现代疾病
冠状 动脉
现代临床认为,胸痹相当于西医学中的冠状动脉粥 样硬化性心脏病,以及心包炎、风湿性心瓣膜病、 二尖瓣脱垂综合征、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慢性 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胃炎等,以胸闷、心痛彻背、 短气、喘不得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3
历史沿革
孙一奎《赤水玄珠》说:“真心痛者,手足青至节,夕发 旦死,寒邪伤其君主也。今之治例,皆非真心痛也,以其 在心之部位而名心之脉络,或手心主之脉络,或胃脘胸膈, 或食伤,或寒伤,或气逆,或痰饮,或死血,或虫,或郁 火,皆致痛也。”
吴谦《医宗金鉴》说:“凡阴实之邪,皆得以上乘阳虚之 胸,所以病胸痹心痛。胸痹之病,轻者即今之胸满,重者 即今之胸痛也”
19
胸痹恢复期调理
运动养生
生命在于运动。可采用气功、太极和娱乐三种形式。 气功也称导引。道家称吐纳,佛家称参禅,儒家称修身,
医家称摄生。胸痹者取卧功为以,调心练意,意守丹田, 排除杂念,逐渐入静。 太极拳又称内功拳,如简易二十四式。要领是神静意导, 体松谐调,气沉丹田,连绵自如,呼吸均匀。 娱乐首推四大雅趣“琴、棋、书、画”。 “寓乐于动,寓养于乐”。
汪昂《医方集解》说:“胸中者,心肺之分,故喘息而咳 唾。诸阳受气于胸中,转行于背,气痹不行,故胸背为痛 而短气。”
4
病因病机
• 寒邪内侵 • 饮食失调 • 情志失节 • 劳倦内伤 • 年迈体虚
本虚:气血阴阳亏虚 标实:寒凝、血瘀、 气滞、痰浊 病机:心脉痹阻不通。
危险因素
• 可以改变/控制的因素
胸闷如窒而痛,或如物压,痰多气短,形体肥胖, 伴有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咯吐痰涎,舌体胖大 且边有齿痕,苔浊腻或白滑,脉弦滑。
病机 痰浊盘踞,胸阳失展,气机痹阻,脉络阻滞
治法 通阳泄浊,豁痰宣痹
食疗药膳: 1、芥菜黄豆粥:芥菜头6个,黄豆、大米各50克,煮粥调味食用。 2、淮山苡仁萝卜粥:大萝卜1000克煮熟绞取汁,薏苡仁20克,淮山20克, 大米60克,煮粥调味食用。 3、大蒜粥:大蒜50克去皮,置沸水中煮1分钟后捞出。然后下大米100克 12
20
胸痹恢复期调理
经络保健
穴位:膻中、间使、神门、内关、足三里等。
21
膳食合理
提倡“三多三少”。三多即蛋白质多、维生素多、纤 维素多。三少即糖类少、咸盐少、脂肪少。
掌握“早饭宜好,午饭宜饱,晚饭宜少”原则。“好” 即精细为主,注重质量;“饱”即适量但不过量; “少”即清淡充饥,少动再睡。
食后养生三法:摩腹、散步和漱口。 食疗:19种食物可舒缓胸痹心痛,薤白、洋葱、萝卜、
豆芽、扁豆、红枣、莲肉、木耳、蜂蜜、桃仁等。
18
胸痹恢复期调理
起居有常
提倡“子午觉”:子时即深夜0点至四点,午时即中午12点 至1点。 顺应四时:春季宜晚睡早起,秋季宜早睡早起,冬季宜早睡 晚起。 养成定时排便习惯,晨起最好。如有便秘,切勿强弩,以防 用力过度,诱发胸痹心痛发作。 适当冷水浴可增强血管弹性,提高心肌收缩力,防止动脉硬 化,适宜胸痹患者。可取面浴和足浴,由夏季开始坚持到冬 季,不要间断。
病机 阳气虚弱,胸阳不振,气机痹阻,血行瘀滞
治法 温补阳气,振奋心阳
16
胸痹恢复期调理
养神为本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养神务除“六害”:名利、声色、货财、滋味、狂妄、
嫉妒。 以德养心,以理收心,遇事制怒,豁达明快,无忧无
虑,胸痹心痛发作即可明显减轻。神怡开朗,乐观知 足是养生第一要素。
17
胸痹恢复期调理
辨证分型
4、寒凝心脉证
证候 病机
卒然心痛如绞,心痛彻背,喘不得卧,遇寒痛剧, 伴形寒,甚则手足不温,冷汗自出,胸闷气短, 心悸,面色苍白,苔白滑,脉弦紧。
素体阳虚,阴寒凝滞,气血痹阻,心阳不振
治法 辛温散寒,宣通心阳
13
辨证分型
5、气阴两虚证
证候 病机
心胸隐痛,时作时休,心悸气短,动则益甚,伴 倦怠乏力,声息低微,面色白,易汗出,舌质淡 红,舌体胖且边有齿痕,苔薄白,脉虚细缓或结 代。
血行瘀滞,胸阳痹阻,心脉不畅。
治法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10
辩证分型
2、气滞心胸证
证候 病机
心胸满闷,隐痛阵发,痛有定处,时欲太息,遇 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或兼脘胁胀闷.得 嗳气或矢气则舒,苔薄或薄腻,脉细弦。
肝失疏泄,气滞郁滞,心脉不和
治法 疏肝理气,活血通络11Fra bibliotek辨证分型
3、痰浊闭阻证
证候
标实当泻,针对气滞、血瘀、寒凝、痰浊而疏理气机, 活血化瘀,辛温通阳,泄浊豁痰,尤重活血通脉治法;
本虚宜补,权衡心脏阴阳气血之不足,有无兼见肺、 肝、脾、肾等脏之亏虚,补气温阳,滋阴益肾,纠正 脏腑之偏衰,尤其重视补益心气之不足。
8
发病特点
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感觉,可伴有其他症状,疼 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
高血压
糖尿病
缺乏运动
饮食 口味重
6
辨证分类
• 标实 心血瘀阻证 气滞心胸证 寒凝心脉证 痰浊内阻证
• 本虚 心肾阳虚证 心肾阴虚证 心气虚弱证
辩证要点
• 本虚标实,虚实夹 杂
• 发作期以标实为主 • 缓解期以本虚为主
不通则痛 不荣则痛
治疗原则
应先治其标,后治其本,先从祛邪入手,然后再予扶 正,必要时可根据虚实标本的主次,兼顾同治。
常伴有心悸、气短、自汗等,一般持续几秒至几分钟 缓解,病情严重者可疼痛剧烈,并持续不解,汗出肢 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旦发夕死。
多见于中年以上,常因操劳过度,抑郁恼怒,或暴饮 暴食,感受寒冷而诱发。
9
辩证分型
1、瘀阻脉络证
证候 病机
心胸疼痛,如刺如绞,固定不移,入夜为甚,甚 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心悸不宁,面色晦暗,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
心气不足,阴血亏耗,血行瘀滞
治法 益气养阴,活血通脉
14
辨证分型
6、心肾阴虚证
证候
心痛憋闷,心悸盗汗,虚烦不寐,腰酸膝软,头 晕耳鸣,口干便秘,舌红少津,苔薄或剥,脉细 数或促代。
病机 水火不济,虚热内扰,心失所养,血脉不畅。
治法 滋阴清火,养心和络
15
辨证分型
7、心肾阳虚证
证候
心悸而痛,胸闷气短,动则气喘,自汗,面色苍 白,神倦怯寒,腰酸乏力,四肢欠温或肿胀,舌 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或腻,脉沉细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