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下沉式广场绿化施工

浅析下沉式广场绿化施工

浅析下沉式广场绿化施工
【摘要】下沉式广场作为一种沟通地面和地下空间的大型通道,对改善地下空间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下沉式广场本身空间下沉的特性,在实际建造方面与以往会有所不同。

现以虹桥西交通广场中下沉式广场部分为例,分析下沉式广场中的绿化施工部分。

【关键词】植物配置;施工技术;绿化栽植
引言
伴随着城市的更新以及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下沉式广场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出现。

下沉式广场作为建筑地下空间的出入口,既有效解决了地下建筑的通风与采光问题,又有效缓解了人们进入地下空间时压抑的心理。

而在下沉式广场中植物造景手法的运用对开拓人类绿地空间、美化城市环境、改善生态效益有着重要意义。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交通中心项目西交通广场绿化工程位于上海市闵行区华漕镇,处于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位置,并且将具有美化高铁车站改善环境的作用。

工程分南北两侧两个下沉式广场,现以北广场为例分析下沉式广场绿化施工。

北侧下沉式广场底标高低于申虹路路面标高14.7米;其北侧和东侧为混凝土挡墙和斜向混凝土支撑、西侧和南侧为地下3层停车场出入口;绿化部分由落叶乔灌木约150株、常绿乔灌木约180株、小灌木地被约为7万株、草皮约1万平方组成。

一、下沉式广场特点
下沉式广场绿化不仅是造园艺术,还涉及到建设结构承重、地板防水排水构造、植物生态特性、种植技巧等因素,是综合性很强的绿化施工。

其施工中每个环节都是不可跳跃的,只有把握好每个环节施工重点,才能将一个下沉式广场完美的呈现出来。

1.1下沉式广场特点之一就是绿化与大地隔离,不能与地下毛细水连结。

因此,首先必须注重植物的生态习性,尽可能的保证其有效土层厚度。

其次要综合考虑生存的环境中光照、温度、水分、空气及人类的活动等生态因子对其生存、生长发育的影响。

最后要选取适应本地环境、抗性强、养护管理方便的植物种类,做到“适地适树”。

1.2下沉式广场的植物景观的另一重要内容是植物景观与其他景观要素的配植,要做到与总体环境协调统一。

与周围建筑、出入口楼梯与铺装场地及景观小品等其他景观相呼应。

在以植物为主体的植物景观空间中,要注意根据景观立意与艺术布局的要求,与下沉式广场环境因素结合,利用植物材料进行空间组织与划分,形成疏密相间、曲折有致、色彩相宜的植物景观空间。

二、下沉式广场植物配置
下沉式广场植物造景必须将生态原则作为基础原则,满足植物正常生长的基本要求,并尽可能发挥植物改善美化环境的效果。

既要以基本美学原理,即统一、调和、均衡和韵律原理为依据,也要注意体现植物的观赏层次及色彩和季相的要求。

2.1在植物配置上设计采用了:乔木、灌木与藤蔓植物结合,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速生植物和慢生植物相结合,适当地配植和点缀开花花卉草坪。

在树种的搭配上,以大乔木成片种植作为观赏面背景,以灌木及草本花卉作为色彩和季相变化。

既满足生物学特性,又考虑绿化景观效果,将绿化与美化相结合。

2.2苗木品种在统一基调的基础上,品种力求变化。

创造出优美的林冠线,打破北侧和东侧混凝土挡土墙和斜向支撑的单调和呆板。

注重选用不同树形的植物如塔形、柱形、球形等,如雪松、红花槭、红翅槭、五角枫、白玉兰、黄玉兰等,构成变化强烈的林冠线;不同高度的植物,构成变化适中的林冠线;利用地形高差变化,布置不同高度的植物,获得相应的林冠线变化。

通过花灌木近边缘栽植,利用矮小、茂密的毛白杜鹃、茶梅、海桐、南天竹、金丝桃等密植,使之形成自然变化的色块曲线。

在栽植上可采取规则式与自然式相结合的植物配置手法,大理石园路一侧采取白玉兰和黄玉兰作为行道树栽植,塑木平台二侧采用花坛栽植红花槭和红翅槭栽植,其余均以自然式栽植于高低不等的地形中。

三、下沉式广场施工技术
西交通广场绿化工程作为配合虹桥高铁开工的辅助工程,施工工期紧张并且最终施工节点限制的情况下,为了确保下沉式广场绿化和土建等施工节点,采取了分工管理、分段搭接,合理安排交叉施工,合理规划与调整绿化施工计划,尽力抓紧工期完成绿化种植。

以下我就以本人结合实际操作对西交通广场绿化工程下沉式广场绿化种植施工重要部分做一下阐述。

3.1西交通广场绿化工程北侧下沉式广场面积约1万多平方米,原本地面就是一个没有排水坡度的硬地坪,在如此大面积地板上完成排水是一个很大问题的。

该工程属于总造价控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考虑采取了渗排水板材和排水盲管相结合的方法解决。

排水板不仅对上部土层有支撑作用,其多孔结构还能渗漏土层中多余的水分并使其通过排水管排走,这样最大程度保证了土方不积水,保证苗木成活提高了成活率。

3.2下沉式广场和地面落差十多米,并且没有土方运输通道,在论证分析过多种运输方式都不具备实际施工条件后,最终选择了利用长臂挖在挡土墙一侧将土翻入下沉式广场,然后将挖机和小卡车吊入广场内进行内部驳运土方,最终按设计图纸完成土方造型。

3.3土壤是苗木成活的根本,因此是头等大事。

由于土方多次驳运,翻捣,导致土壤结构破坏,远远满足不了植物生长。

之后利用机械深翻土壤,保证土壤不板结不积水。

在苗木种植时采用营养土拌合土种植,对下沉式广场内土壤做出
大量的改良工作,平均每株乔木按0.4立方改良土壤后种植。

这样不仅保证种植苗木成活也有效的提高苗木成活率,保证了最终养护移交时成活率超过90%。

3.4园林绿化施工主要是园林植物移植,移植成活率及植物长势是园林绿化施工质量的主要指标。

下沉式广场植物种植难度更加大,所以树木栽植比常规绿化投资大、成活率低。

因此应当从整个苗木种植过程来把控。

3.4.1选择苗木尤为主要,应当选择根系发达、长势旺盛、无病虫害、规格及形态符合要求,近两年已经进行过移栽的树木作为最佳方案,避免使用山地苗或从未断过根的苗木。

3.4.2从苗圃挖出的苗木,如果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其泥球应比正常情况下大一些,土球越大,根系越完整,栽植越易成功。

如果是裸根的苗木,也要尽可能的带点土球,并且留的根好长,细跟要多。

3.4.3根据绿化工程施工图,确定好定植点,并根据移植大树的规格挖好定植穴。

定植穴规格应大于土球的规格,一般坑径大于土球直径40cm,坑深大于土球高度20cm。

树穴周围准备好营养土拌合土回填树穴。

3.4.4由于与地面落差十多米且下沉式广场面积较大,所以无法一次吊运到位。

因此吊运树木也成为尤为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树木成活、施工质量及树形的完整等。

选用吊机应当采用吨位较大的机械,在吊机司机无法看到下面情况的情况下,安排地面和地下位置各一个吊装指挥人员,统一调度安排苗木下吊入下沉式广场。

苗木采用吊车卸车吊入下沉式广场后,再配合广场内的挖机一次运输到位的办法解决苗木吊运问题。

3.4.5种植前修剪是影响大树栽植成活的关键,是水分的供应和消耗能否平衡关键。

为了减少水分蒸腾,移植前需对树木进行树冠修剪。

一般以疏枝为主,短截为辅。

常绿树可轻剪,落叶乔木树宜重剪。

对下沉式广场内特定的树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剪,如红枫、白玉兰、黄玉兰等,只要剪除枯枝、病虫枝、扰乱树形的枝条。

这样,既不改变原有的树形,又能保证树木的成活率。

3.4.6树木运输到场后,栽植时间一定要及时,即经过修剪的苗木马上栽植。

往坑内放树时,要将树冠最丰满面朝向主型观赏方向,并考虑树木原生长地的朝向,争取一次种植成功。

3.4.7“三分种植,七分养护”,种植完成后日常养护管理尤其重要。

做到定人定区域养护责任制度,每天养护人员巡查植物生长情况。

做到认真巡视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保证种植树木的成活。

3.5考虑到后期高铁开始运营,大乔木死亡后替换成本较高且不易施工,因此预先将大乔木的苗木数量的百分之十种植入下沉式广场内,在养护过程中将死亡苗木直接拔除,保证最终养护移交的苗木数量完整性。

结束语
下沉式广场的绿化建设使传统的平面绿化上升到立体空间,它对城市景观、生态环境及人居环境质量有着极大的意义,因此下沉式广场绿化施工技术在园林绿化工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在现阶段,我国下沉式广场的发展仍属初期,还有很多技术性的问题需要我们探索,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