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集体活动教案---卖东西
课程目的:利用成人生活场景,培养孩子们观察生活、参与劳动的意识,提高他们对于社会行为、商业行为的感性认识层次。
课程时间:约3小时
课程准备:前一天,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件东西(不限),用来第二天的买卖。
课程实施程序
授课用语
1.师:今天,我们一起做买卖东西的游戏。
按照昨天的要求,今天小朋友们带来了许多不玩的玩具、衣物等东西,你们想不想把它们卖掉?你想怎么卖?”
2.师:大家想想,爸爸妈妈买卖东西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卖东西要一个老板对着一个顾客,对吧?那就按照一个对着一个,各自站好了,自己找个伙伴拉住他的手,好吗?
3.师:大家想想,卖东西的时候,老板要怎么说话?是不是,他要说自己的东西有多好啊?比如:我的东西颜色多美丽,我的东西多结实耐用,我的东西多么好玩等等,大家是不是也该想想,你自己手里的东西,到底怎么才能让别人喜欢呢?让别人愿意买呢?
4.师:爸爸妈妈在买东西的时候,是不是有时候嫌贵啦?是不是要讨价还价啊?总想省下钱来,给你们买好吃的,所以,如果你是买东西的,必须要想法把别人的价钱搞得少一点对吧?
5.下面就请一对同学,上来做个样子,边做,我们大家边看他们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6.大家看看,谁是卖东西的老板,谁是买东西的顾客啊?(根据手里是否拿东西,来引导孩子们认识对象)
7.下面看看,卖东西的怎么说?你们想想,路边上卖鞋垫的阿姨、大叔们是怎么喊的?
8.哦,卖东西的喊声,吸引了顾客,大家看看顾客第一句话应该问什么?是不是该问多少钱啊?
9.哦,现在顾客问价格之后,卖东西的老板,该怎么说???大点声告诉我!是不是该回答价格啊?就是我的东西要卖多少钱啊!?
10.现在老板已经出价格了,顾客应该怎么样啊?是不是得嫌弃贵了呀?想压低价格呢?
11.顾客压低价格,老板肯定不乐意呀。
他现在,是不是要说,自己的东西是好东西,确实值这么多钱啊?比如:我的铅笔颜色好看,我的玩具有很多玩法。
12.下面看,顾客到底多少钱才买这个东西呢?能不能成交呢?老板你是不是要问问顾客啊?
13.好,顾客还价了,嗯,这回老板也觉得这个价格合适。
他们成交啦!东西卖出去啦!让我们一起为他们祝贺鼓掌!
14.下面,我们大家分组,一对一,赶紧手拉手,晚了就没伙伴啦!
15.大家分组完毕,下面,给3分钟时间,回忆一下,刚才,这位老板和顾客,是怎么做买卖的,过一会,大家自己可以根据自己要卖的东西,自己去卖。
16.下面大家交换角色,刚才卖东西的,换成买东西的,手里的东西交换一下。
17.好的,大家都做了一把老板,也做了一把顾客。
下面,我把刚才大家犯过的错误,指出来:比如:卖家不知道怎么介绍自己货物的好处,不知道,该要多少价钱;买家不知道怎么给东西挑毛病,不知道该怎么压低老板的价格。
18.再给大家3分钟,想想,自己刚才,哪些做的不够好,一会要上台了,在台上,要表现好一点哦.
19.下面,从左手边开始,一对一对的上台表演(一对表演,老师可据情纠正,并在笔记本上记录每个孩子的表现,并打分)
20.总体讲评。
将笔记本记录的情况公布出来,激发孩子们的进取心。
幼儿科学教育应注重四性
幼儿时期是感性上认识周围世界,获取知识经验的重要阶段。
那么,利用这个时期的儿童特点,搞好科学教育呢?我认为应该注重四性。
一注意自然性。
杜威说过“儿童具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是与生俱来的,既是人类认识周围世界的本能反应,也是合适的外部环境,适度的、新鲜的逐步刺激物潜移默化的间接结果。
幼儿阶段,最好奇的对象,无疑是周边自然景观、生物现象。
特别是对那些和他们的有限的生活经验有关的,周围经常看到的自然事物,幼儿可以说是百看不厌,百问不倦。
《十万个为什么》多年畅销就在于此。
所以,幼儿的这些认知特点,为幼儿学习自然科学知识提供了前提条件。
教师是幼儿科学教育的实施者、引导者、参与者,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必须要最大限度的利用好周边自然教学资源,如以《我爱我的小动物》为主题时,张贴各种各样的动物,使幼儿对周围环境给予更多关注。
在"动物角"内饲养一些小动物如金鱼、泥鳅、蝌蚪等,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它们的生长过程及生活特征。
开发好自然现象潜在的物理规律,编制好符合儿童认识自然规律的教案,一步一步的拉近幼儿思维与自然界的距离。
二注意操作性。
幼儿喜欢在宽松、平等的环境中大胆猜测、大胆想象、自由操作,并在操作中,增长经验和智慧。
这个特点,开发好了,可以为人生打造一个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基础。
从这个层面看,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应该优先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要引导他们用眼睛、嘴、手、耳朵等器官,去感知周边事物,模仿成人世界的动作行为。
要使实验活动成为幼儿主动探索活动的方式,提供充足、多样的实验材料和充足的时间,以保证幼儿能反复操作,与客体接触,相互作用,在实验过程中去探索。
发现、判断,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注意实验材料、方法,以及操作过程中的变化和实验对象的差别,指导幼儿正确使用工具和材料、学习操作技能。
在实验过程中,适当加入提示和提问,引导整个实验操作全程处于动手—感知—总结—提高的思维认识过程。
三注意社会性。
社会是人未来生活的主场。
教育的核心目的之一,就是帮助对象适应现实及将来的社会生活,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更是如此。
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我们往往怀着一种"任务"意识去传递知识,教授技能,而忽视了这些活动,对于幼儿社会意识启蒙、人本意识构建,有没有价值。
现实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幼儿的认知与言行脱节,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如果教育还没有跟上与幼儿的社会生活认知节奏,相关知识还没有被幼儿掌握、吸收。
所以,假设场景,开展与社会生活有关的集体活动,显得尤为必要。
比如:组织他们进行商品交易、组织他们参加歌舞活动、组织他们参加集体协作性质的义务劳动等等,增大社会教学的权重。
四注意安全性。
幼儿感知危险的能力有限,教师组织教学,必须善于发现周围环境中的危险隐患、活动中的隐藏危险,并预有准备。
不提倡到陌生的地域去搞操作教学,不提倡搞具有高度差、温度差的环境下去体验自然。
幼儿教育事关下一代成长质量,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创新的领域,全面了解幼儿这一时期的心理、生理特点,,必须把自然性、操作性、社会性、安全性时刻融入到教育活动中,为他们打造匹配的教育思路、教育方式,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基础之举。